-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诊治
-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危害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顽固性高血压
- 一站式 复合手术室--血管外科...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分类
- 何为Leriche综合征
-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 转:老年人要防治下肢动脉硬化
- 卧床与深静脉血栓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及内漏问题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目前...
- 下肢动脉硬化的专科分级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分级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 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硬化
- 糖尿病患者出现足痛要及时就诊-...
- 主动脉夹层--急性胸痛的重要病...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选择
- 经济舱综合征
- 慎重对待腔静脉滤器
- 深静脉血栓高发诱因-妊娠
- 静脉曲张的治疗时机
- 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注意事项
-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诊治
-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危害
- 主动脉夹层 最危险的生命杀手
- 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
- 了解糖尿病足
- 血液透析建立血液通路常见问题
- 下肢动脉硬化常见症状和防治
- 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
- 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检查
- 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信号和症状
- 主动脉夹层的防治
-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及治疗
- 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和随访
-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
- 下肢血管性溃疡的类别和治疗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诊断和处...
- 上肢动脉缺血血运重建
-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相关并发症...
- 有关血管损伤的介绍
- 作者:乔彤|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763次
有关血管损伤的介绍如下:
1、血管损伤的常见原因:穿透性损伤;钝性损伤;医源性损伤;矫形损伤。
2、动脉损伤可表现:出血;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伴有或不伴有缺血);动静脉瘘。主要动脉损伤病人的患侧肢体有15%~20%可触及远端动脉搏动。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乔彤
3、动脉损伤的明确体征:大量外出血、进行性血肿、可触及震颤和持续性杂音、6个p。
6个p: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ikilothermia)。动脉损伤的模糊体征:入院前有明确的出血史,周围神经缺损,伤口靠近主要动脉,小的非搏动性血肿,脉搏变弱,膝、肘关节骨折脱位。具有上述体征者常需进行动脉造影或cta检查。
4、有两种骨折造成动脉损伤的可能性最大:肱骨踝上骨折(肱动脉),膝关节后脱位(胫动脉)。
5、高速汽车交通事故或从高处落下造成的减速损伤,可引起胸主动脉钝挫伤,其最常见部位在动脉韧带附着处至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胸主动脉钝挫伤病人可无症状,也可有严重的胸背痛,双上肢或双下肢血压不对称,双侧脉搏搏动性质不对称。胸主动脉损伤在胸片上表现:纵隔增宽(在成人其主动脉球大于8cm);主动脉肺动脉窗消失;主动脉结节模糊;气管偏斜,胃管或气管内插管偏右侧;左主支气管俯角大于140°;右主支气管升高;胸膜顶血液帽;第一二肋骨骨折;肩肿骨骨折。
6、控制急性外出血的最好方法是外压迫。应避免盲目钳夹,以防止损伤附近的神经。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使用止血带,止血带阻断侧支循环,造成远端严重的缺血,如果使用不适当,可以使动脉血流入,而阻止静脉血回流,加重出血。
7、血管外科处理血管损伤的首要步骤:控制受损血管的远、近端;然后进行清创、清除远端血栓、动脉重建、软组织覆盖。修复不能闭合的长段动脉损伤,首选的移植材料是:未受损伤侧下肢的隐静脉,其远、近心端需倒转后使用。
8、如果神经、动脉、静脉和骨骼均受损,修复的顺序是短时间缺血:骨骼、动脉、静脉、神经。较长时间缺血:动脉、静脉、骨骼、神经。
9、筋膜室综合征:最敏感体征是受累肌肉被动牵拉后的疼痛。足下垂,脉搏消失已是晚期。需做筋膜切开:缺血时间在6h或以上;伴有碾挫伤;术后腓肠肌肿胀;曾行动、静脉结扎术,术后有不对称肌肉痛,被动牵拉痛或压痛。肌肉张力增高;筋膜室压力升高。
10、术后早期严重肿胀常提示静脉血栓形成。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