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施红旗主任医师
-
医院:
浙江省立温州第一医院
科室:
肝胆外科
- 临床病例分析??腹部创伤第3次...
- 大腹便便原是肿瘤作祟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
- 2011年《NCCN胰腺癌临床...
-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 小心胆里长“石头”
- 哪些疾病应该去肝胆外科看门诊
- 胰腺疾病及其外科手术后感染的诊...
- 胰瘘的病因与防治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
- 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
-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 术后循环障碍的诊断与监测
- 腹痛的鉴别诊断
- 异位胰腺七例报告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 谈谈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 胆囊结石病人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后...
- 给肝脏扫扫“雷”
- 临床病例分析??腹部创伤第3次...
- 胰腺假性囊肿外科治疗的再探讨
- 创伤性腹腔内出血血液不凝机制的...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
- 诲人不倦、大师风范??记钱礼教...
- 胃癌病人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区域动脉灌注治...
- 气胆症的诊断与治疗
- 作者:施红旗|发布时间:2009-08-17|浏览量:2265次
胆道积气临床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肠胆逆流和胆道感染引起的。由于胆道积气病人往往有右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甚至有发热和黄疸等临床表现,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胆道积气综合征(简称气胆症)。许多作者对气胆症的影像学诊断问题进行了报道[1~4],但对其外科临床问题迄今尚少有报道。为此,本文就气胆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诊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本症的关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施红旗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于1990 ~1998年收治气胆症患者27例,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32岁~79岁,平均54.8岁。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24例(3例有 2次胆道手术史),均已行胆囊切除术,同时已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7例,Oddi括约肌成形术2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首次手术后至本次发病时间最短为10d,最长为30年,一般在30d ~ 1年之间。
1.2临床表现 本组27例均有右上腹疼痛,伴有右上腹胀12例,恶心11例,呕吐5例,畏寒7例,发热11例,黄疸6例,咳胆汁样脓痰1例。右上腹压痛7例,肝区叩击痛6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12例( 10.2x10 9/L~23.2x109/L),血清总胆红素升高6例(40 .0μmol/L~87.2μ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666.8nmol.s-1/L~3000.6nmol.s -1/L)。
1.3影像学检查 本组27例中行B超检查22例,CT检查8例,均显示肝胆管积气,2例伴有胆囊积气,14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其中伴有胆管炎11例,肝脓肿6 例,胆管支气管瘘1例);胃肠钡餐造影检查3例,显示有钡剂自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逆流入胆总管内。
1.4治疗和随访 本组非手术治疗20例,主要措施是调整饮食和体位,伴有胆道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7例,其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6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3例,肝脓肿引流术 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术中发现2例有胆囊十二指肠瘘,同时行十二指肠瘘口修补术。非手术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后出院,手术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
本组获得随访9例,随访时间2~5年,均为非手术治疗患者。发现右上腹胀痛发作与进食有密切关系,一般在进食后0.5~2h左右症状较明显,此后症状渐趋缓解,但常有反复发作。患者右上腹胀痛发作时B超检查均发现有肝胆管积气,而在症状缓解时复查B超显示胆管积气明显减少或消失。
2 讨论
2.1胆道积气的原因 常情况下,胆道内无气体,少数患者在胆道术后早期可有胆道积气现象。引起胆道积气的原因众多,主要有肠胆逆流和胆道感染:(1)肠胆逆流:Oddi括约肌成形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甚至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胆肠内引流术后容易发生肠胆逆流,产生胆道积气。也可发生于经内镜 Oddi括约肌切开术后患者。本组 27例中 24例有胆道手术史,其中胆肠吻合术 11例,Oddi 括约肌成形术2例。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压迫胃肠道而形成胆肠内瘘,或因慢性消化性溃疡穿透至胆管或胆囊而形成内瘘后,胃肠道气体可经内瘘口逆流至胆囊或胆管内。本组 2例有胆囊十二指肠瘘。此外,胆总管下端结石或炎症、壶腹部肿瘤等可引起 Oddi括约肌松弛、僵硬或关闭不全,也可导致肠内气体逆流至胆管。(2)胆道感染:胆管炎或肝脓肿患者可因产气杆菌感染而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胆道积气。本组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的 14例中伴有胆管炎 11例、肝脓肿 6例。此外,胆道蛔虫症、肠梗阻[5]等也可引起胆道积气,本组有 1 例为胆管支气管瘘引起胆道积气,均较罕见。
2.2临床表现及诊断 气胆症是胆道术后引起右上腹胀痛的一个常见原因。患者大多有饱胀不适、右上腹痛、恶心及呕吐。当合并胆管结石、胆管炎或肝脓肿时可伴有畏寒、发热、黄疸。由肠胆逆流所致的胆道积气患者,其症状发作往往与进食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于进食后0.5~2h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自行缓解。因进食后腹痛反复发作,使患者惧怕进食,久之可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上述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进食后胃肠道气体、消化液和食糜逆流至胆管内,使胆管内压力增高,刺激胆管壁神经丛,从而引起植物神经反射有关。由胆道感染所致的胆道积气患者尚可伴有胆石病、胆管炎、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等原发病症的表现。胆管支气管瘘患者可有咳胆汁样脓痰等症状。单纯气胆症的体征较轻,伴有胆道感染者可有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或肝区叩击痛等。
单纯气胆症患者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血白细胞升高及肝功能异常,但无直接诊断价值。X线腹部平片虽可发现胆道内存有的大量气体,但对二、三级肝胆管内气体显示较困难,而且对引起胆道积气的病因常无法提供进一步的诊断意见[1,2]。有肠胆逆流的患者胃肠钡餐造影可见钡剂逆流入充气胆管内,本组发现3例。一般认为 B超显示胆道积气有困难[2,3],但本组27例中有22例 B超检查均发现胆道积气,而且 9例获随访患者多次B超检查发现胆道积气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的轻重密切相关,症状缓解后复查 B超发现胆道积气明显减少或消失。因此,我们认为 B超检查具有简便、价廉、快速和无创等优点,应作为诊断胆道积气的首选方法。主要 B超征象为强回声光带,其后方声影稀疏,呈彗星尾征[4]。CT对诊断胆道积气有其特殊价值[1~4]。主要CT征象为较粗的肝胆管积气形同“枯枝”,细小肝胆管积气可见散布于肝脏外围的小气泡影,如两者同时存在,则构成“枯枝挂果”的影像[1],有的可合并胆总管和胆囊积气。此外,CT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引起胆道积气的病因。但本组CT检查仅 8例。总之,胆道积气可作为肠胆逆流和胆道感染的影像学辅助诊断依据之一,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2.3气胆症的防治 气胆症是由肠胆逆流和胆道感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因此,防止肠胆逆流和控制胆道感染是治疗本症的关键。肠胆逆流重在预防。胆道手术时如发现 Oddi括约肌功能健全应尽量予以保留,采用胆总管 T管引流术,避免行胆肠吻合术;若Oddi括约肌功能丧失而需行胆肠吻合术,宜选用较少发生逆流的胆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或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尽量避免易发生逆流的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适当延长桥袢的长度,并可采用抗逆流装置。对胆道术后发生的肠胆逆流患者,轻症可通过调整饮食,少吃易产生气体的食物,进食后采取坐位或站位等措施控制症状。伴有胆道感染者应加强抗生素治疗。单纯气胆症的症状较轻,经上述处理后大多可缓解,且随时间的推移症状有逐渐缓解的可能,故再次手术宜慎重,仅在症状重,且经久不愈或伴有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原发病灶时,才考虑行再次手术治疗。对曾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者,如胆总管下端通畅、Oddi括约肌功能健全,可拆除原胆肠吻合口,恢复正常胆流通道,否则可考虑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或行胃改道术,以消除肠胆逆流。对胆肠内瘘患者在去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应行瘘口修补术。本组非手术治疗 20例,手术治疗7例。后者均为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和肝脓肿患者,其中2例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瘘。
参考文献
1陈代明,陈建忠.胆道积气的CT诊断价值.肝胆外科杂志,1998,6(1):42.
2许有生,陈培友,顾松根,等. 胆道积气的影像学诊断(附36例分析).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5,6(3):137.
3徐宝生,刘增品. 胆道积气的影像学诊断.河北医药,1998,20(2):116.
4董其龙,王少臣,文萍. CT、B超诊断胆系积气的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1995,6(2):116.
5Bautista JL,Budhraja MD,Barcia TD,et al. Pneumobilia associated with small-bowel obstruction. JAMA,1988,260(13):1930.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