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CNSL-SG1 研究中...
- 肿瘤负荷大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在...
- 首项比较R-CHOP与标准CH...
- 局限期滤泡性淋巴瘤:放疗可治愈...
- 评估单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
- 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定...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中期18FDG-PET/CT检...
- 初诊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
- 美国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观察等...
- 血浆病毒DNA作为评估EB病毒...
- R-CHOP14 与 R-CH...
- 预防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中枢复...
- 首项比较R-CHOP与标准CH...
- 降低对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
- 接受R-CHOP 治疗的弥漫大...
- 比较大剂量氨甲蝶呤化疗加与不加...
- 滤泡淋巴瘤化疗后需要美罗华维持...
- 8年抗癌的老患者
- 61岁~80岁 老年弥漫大B淋...
- 部分常见肿瘤与相关的组织分子病...
- 胃癌辅助治疗:现状及未来
- 鼻咽部大出血1
- 肿瘤病人怎么吃?转载
- 化疗患者如何计算下次入院时间?
- 上腔静脉综合症
- 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
- 放化疗骨髓抑制的机制及治疗
- DLBCL的4种特殊临床亚型
-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 鼻咽癌
-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FLI...
-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 中国版淋巴瘤诊疗指南巡讲内容
- 国际淋巴瘤年会报道:探索T细胞...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
- 肿瘤学常识(八)
- 肿瘤学常识(七)
- 肿瘤学常识(六)
- 肿瘤学常识(五)
- 肿瘤学基本常识(三)
- 肿瘤学基本常识(二)
- 肿瘤基本常识(?)
- 放疗的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 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5万人 ...
-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
- 2011年NCCN老年肿瘤指南...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国际预后指标...
- 淋巴瘤患者治疗前为何要进行骨穿...
- 淋巴瘤患者治疗前明确诊断和分期...
- 淋巴瘤患者特殊的B症状
- 恶性淋巴瘤分类
- 肿瘤学基本常识(四)
- 作者:刘红利|发布时间:2012-02-23|浏览量:372次
31.中药调理是不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措施?
肿瘤复发、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病期,病种,治疗方法选择,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等。目前在处理原发肿瘤,控制其复发、转移方面仍以手术、化放疗为主。中药可减轻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康复,这些可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因此,中药与目前治疗肿瘤的几种手段相互配合,合理有序应用,有助于防止肿瘤复发、转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刘红利
32.什么是辅助化疗,它在肿瘤治疗中有何重要意义?
实体瘤手术或放疗前后,应用化疗药物,使原发肿瘤缩小,同时消灭可能残存的微小转移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而进行的化学药物治疗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它分为术前化疗,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
辅助化疗对提高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有很重要的意义。实体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很多肿瘤即使做了根治性切除,甚至是扩大切除,术后仍有部分病人会复发、转移,目前研究认为在原发肿瘤未切除前,就已有瘤细胞不断脱落进入血循环,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其中大多数被机体免疫防御机能所消灭,但仍有少数残留于体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重新生长,成为复发根源。因此在手术或放疗消除局部病灶后,若配合全身化疗,可以在瘤负荷很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消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辅助化疗在临床应用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3.什么情况下行术前辅助化疗?
术前辅助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指在手术前应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减少及消灭肿瘤周围亚临床癌细胞,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同时还可消灭远处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减少复发转移机会。术前化疗在II、III期乳腺癌、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肉瘤等应用,取得了肯定疗效。例如对IIIa的非小细胞肺癌,指局部晚期,已有同侧纵隔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这种病人手术很难切净,术后5年生存率很低。国外采用先化疗2~3周期,使肿瘤缩小,再手术,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对远期生存也有一定益处,乳腺癌常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对于肿块大于3厘米,拟行根治术的病人,若先行3周期化疗,使肿块缩小到3厘米以下,然后行保守的区段切除,以后放疗及化疗,治疗效果同根治术一样,且保留了乳腺外形美观。
34.什么情况下行术中辅助化疗?
在切除肿瘤手术中,将化疗药直接注射到肿瘤邻近的组织中及分布的淋巴结区中,以消灭潜在的微小癌灶或化疗敏感肿瘤,肿瘤切除不净时,术中局部或全身给予化疗药物,以发挥抗肿瘤作用。术中化疗在临床应用较少,其好处目前尚无定论。有作者报告贲门腺癌手术病人,术中给予氟尿嘧啶瘤床及淋巴结床注射,同时全身给予氟尿嘧啶静脉点滴,结果发现术中化疗的3至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
35.什么情况下行术后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指肿瘤在手术切除后,应用化疗以消灭可能存在的远处转移病灶,提高治愈率。例如骨肉瘤,过去常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很多病人很快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仅10%,开展辅助化疗,术后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为主方案联合化疗后,肺转移发生率明显下降,5年生存率提高到 60%~ 80%。另外大肠癌,对病变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人,在手术后采用氟尿嘧啶加左旋咪唑治疗一年,可使复发率降低 41%,死亡率降低 33%,这一治疗已成为目前大肠癌术后的常规治疗。
目前已肯定的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的肿瘤有:乳腺癌、大肠癌、骨肉瘤、睾丸肿瘤,某些软组织肉瘤(如横纹肌肉瘤)等。还有些肿瘤,目前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尚不肯定,但若手术时病变范围较广,肿瘤侵犯较深,淋巴结有转移,也应考虑做术后化疗,如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等。
36.实体瘤外科切除后等不等于治愈?
对某些局限性肿瘤,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及一些早期实体瘤,如早期胃癌、大肠癌等,手术切除后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治愈。
但有部分肿瘤,由于本身恶性程度较高,扩散机会较大,如恶性黑色素瘤,小细胞肺癌等,或发现时肿瘤较大,区域淋巴结有转移的实体瘤,即使做了根治性手术,甚至是扩大切除术,术后仍会复发、转移,对这种病人,单纯手术治疗不能认为是治愈,术后还应该加用化放疗,以减少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例如乳腺癌,骨肉瘤,睾丸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某些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等就属此类。这类病人在手术后应常规放化疗。
37.生物反应调节剂与肿瘤治疗的关系怎样?
生物反应调节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药物,它通过调动机体内在的防御功能,重建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消灭肿瘤细胞。目前临床应用的干扰素、白介素II,肿瘤坏死因子等都属于此范畴。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一般能消灭106以下的肿瘤细胞,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肿瘤的疗效与肿瘤细胞的数量和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状况有关。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放疗及化疗,在上述治疗消除了大量瘤细胞后,这时若给予生物反应调节剂,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消灭残留的瘤细胞,能起到增效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与手术、放化疗应合理安排,一般是在化放疗后机体免疫功能趋于恢复,瘤细胞数较少情况下给予。晚期肿瘤病人,肿瘤负荷大,肿瘤细胞数量常在109~1012以上,机体免疫状况较差,这时若单纯给生物反应调节剂常难以奏效。因此,它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合理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8. 为什么化疗药可致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如何,怎么办?
化疗药由于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在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对一些正常的免疫活性细胞,如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对正常增殖旺盛的上皮细胞,如胃肠道上皮细胞,生殖细胞等也有一定毒性,加上化疗药所致胃肠反应,病人常常食欲差,恶心和呕吐,营养摄入不足,这些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器官移植时,使用化疗药环磷酰胺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也说明化疗药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临床上常表现为病人食欲差,身体疲乏、虚弱,易患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带状疱疹,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等,免疫功能检查,可发现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T4/T8比值异常等。
化疗药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中医中药及生物反应调节剂对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化疗休息期间,病人可服用扶正中药,适当应用一些免疫调有剂,如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等,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
39. 哪些化疗药可致发热,如何减免?
最常引起发热的化疗药为博莱霉素,平阳霉素,常在用药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畏冷、寒战,继之发热,体温38~40℃不等,给予物理降温及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可缓解,严重高热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一般第一次用药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在第二次用药后,相当于第一次用药发热时提前一小时给予退热药或皮质激素可预防发热。
另外还有一些化疗药在应用中有时也会出现发热,如给予大剂量氨甲喋呤,左旋门冬酰胺酶,阿糖胞苷,光辉霉素等,对症处理,一般可缓解。
40. 为什么不能滥用干扰素、白介素II等生物制品?
干扰素为病毒感染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的α-干扰素对治疗下列肿瘤有肯定疗效: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对治疗其它肿瘤尚无肯定疗效。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有寒战、发热,流感样症状、疲乏,少数人出现轻度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少见,副反应与剂量有关。
白介素II为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可促进T细胞的分化增殖,参与体内多种免疫调节活动。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若与LAK细胞合用,效果更好。白介素 II还可胸腹腔注射,治疗癌性胸腹水及浅表肿瘤直接瘤内注射。由于白介素II抗瘤谱窄,在高剂量下才能发挥抗肿瘤作用,而这种剂量对人体毒性较大(急性肺水肿,低血压,肝肾损害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低剂量白介素II常难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因为干扰素和白介素II抗瘤谱窄,抗肿瘤作用有限,并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应盲目应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