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喜山主任医师
-
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心血管内科
- 心血管内科中的心理障碍的药物治...
- 警惕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的心理...
- 心理障碍为何会出现心血管症状?
- 常见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出现的心血...
- 熟悉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的心理...
- 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之四
- 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之三
- 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之二
- 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之一
- 心理治疗的种类
- 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 综合医院广泛性焦虑症快速简便识...
- 综合医院抑郁发作快速识别步骤
- 躯体形式障碍
-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
-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 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 心理障碍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比较
- 心血管内科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 心血管内科的心理障碍是否有治疗...
- 抑郁障碍酷似左心力衰竭
- 射频消融术后惊恐障碍
- 创伤后应激障碍伴惊恐障碍、抑郁...
- 临床医生应该具有医学整体观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探索
- 作者:杨喜山|发布时间:2012-07-02|浏览量:745次
杨喜山
近年来,心理治疗领域有三大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一是整合的方法在治疗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许多心理治疗师开始对东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创造出许多带有明显东方文化色彩的治疗方法;三是各国心理学家发展适合本国国情和来访者需要的心理治疗理论技术,形成本土化的趋势。这三大趋势在中国心理治疗的发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显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杨喜山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库中找寻适合自己文化特点的心理治疗方法,便成了新一代心理治疗师应该承担的重任。作者在长达10年以上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尤其在禅宗修持中有所领悟,得以管窥中国传统文化之奥秘,从而探索一种适合中国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特点
1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实现了从头脑到心的转变
人们的头脑一直坚持主?客二元论的观点,把自己视为主体,把任何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视为客体,对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有分析、判断和执取的能力,并执著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为实有。头脑对于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进行抓取,希望这种愉悦的感受持续存在。对于能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采取控制和拒绝方法,希望尽快消除痛苦。
人的本心具有觉知的功能,主?客融为一体,对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有觉知的功能。虽然能够时时刻刻觉知生起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但只是按照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本然样子如实地把其显示出来,并且能够观照到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之性空幻现的本质。所谓性空幻现用以描述诸法的实相。诸法在本体上无实体,无主体[1],故称性空。性空为诸法的本体,却可以因为不同的因缘而幻化显现不同的诸法,故此称为性空幻现。
2.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揭示了性空幻现的心身世界的实相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就是经过一系列传统文化方面的训练,开启来访者的观照智慧,让来访者按照心身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呈现心身世界本身,来访者就能观照到心身世界性空幻现的实相。一旦领悟到心身世界是性空幻现的,来访者就不会执著心身世界呈现的任何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只是不执不离,心身世界中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就会自然消失。
二、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波水理论
波水理论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波是大海经风吹袭而起的波浪。波浪翻腾以后再次回归大海。因此,波是海水形成,波与海水是一体的,而不是分离的。无论波浪如何汹涌澎湃,大海总是张开她的怀抱,完全地接受波浪,容纳波浪,从来不会拒绝波浪。波浪象征着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海水象征着我们的空性圆觉大海,象征我们的真如本性。关于象征性的波与水的关系,《文始真经》有过论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
由于人的愚昧无知,六根(眼、耳、鼻、舌、身和意)接触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和法)产生贪和嗔,于圆觉大海之中生起烦恼痛苦之幻化的波浪,圆觉大海与烦恼痛苦是不二的。所谓不二是指圆觉大海为本体,烦恼痛苦为表相,本体和表相不二。对于任何烦恼痛苦,圆觉大海都不拒不迎,如是如实地接纳。
三、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核心理念
为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特点,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释、儒和道三家中筛选出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核心理念。
1 常觉不住:
一般人对于自己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不能立刻觉知,或虽有延迟觉知,但觉知后马上采取控制和拒绝,并且自认为,通过控制和拒绝就能把自己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消灭掉。许多心理疾病患者一直在控制和拒绝自己的痛苦,然而痛苦并没有因此而消退,相反痛苦却迁延不愈。这些患者领悟不到,恰恰是自己的控制和拒绝,把痛苦牢牢地抓住不放。
“常觉不住”之理念,来自佛教重要的经典《圆觉经》,与“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内篇 ?应帝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常觉不住”就是说时刻觉知心身世界而不执著。对于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进行抓取是一种执著,对于能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采取控制和拒绝,其实也是一种执著。对待任何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只要不执著,性空幻现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就会自然消失。
2 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来自儒家重要经典《 孟子?公孙丑上》中“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之句,为宋明理学家所重视。宋明理学家湛若水认为“日用之间,随时随处,随动随静存其心于勿忘勿助之间,而天理日见焉” [2],可见湛若水对“勿忘勿助”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在心理治疗中,所谓心“勿忘”就是常觉不迷,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不要被外界的声色所迷而失去觉知。所谓“勿助”就是不要助长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普通人都在助长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以此获得自我感或控制感。对于愉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唯恐失去,紧抓不放,这是一种自我可以觉知的助长。对于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采取控制和拒绝的方法。前面介绍过控制和拒绝就是执著,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助长,其结果是让痛苦延续下来了,只是自我无知而已。
3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来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之句。从中可以看出,老子把“道法自然”作为其学说的最高原则或价值,足见其对“自然”的尊崇。所谓自然,即如自然界诸法一样,如实呈现,如实展示,没有主宰者,没有人为的干预和控制。道法自然,即效法自然而然,自然如此,当然如此,顺其自然,无为而治[4]。在心理治疗中,让来访者领悟“道法自然”,来访者就能跳出过去分析、判断、控制和拒绝的怪圈,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任运地显现,困扰来访者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就会消退,这正符合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十五章》)的观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技术
虽然传统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但是仅仅给来访者谈论空洞的理论,确实是没有治疗效果。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和手段,让来访者自己领悟到上述道理,困扰来访者的痛苦才能消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作者把传统文化中一些修持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简化处理,让不同的来访者轻而易举地就能接受和采纳这些方法和技术,不需要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或者说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参加。
1 静坐。
静坐为佛、道和宋明理学家所重视的修持方法。在静坐中,眼睛闭着或微闭,让来访者把注意力放在鼻腔里,通过感知气流进出鼻腔粘膜的感觉,时刻觉知自己的呼吸,无论呼吸是快慢、深浅、长短、规律或不规律,都不要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呼吸。对于许多初学者,头脑中会出现许多思想,当注意力随着思想走的时候,应该及时觉知,随时把注意力拉回到在呼吸上。在静坐中,即不要改变什么,不要征服什么,也不要追求什么。让所有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如实地呈现出来。至关重要之处在于要把这种感悟带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如实地面对和觉知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让所有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如实地呈现出来。
静坐时,一般采取七支坐法[3],有双足跏趺(双盘足)、单盘足,也可以散盘。对于不能用七支坐法的来访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不要背靠椅子)训练。对于刚来咨询的来访者,也可以先坐在椅子上训练,待其有所领悟后,再改为七支坐法。
要求来访者,每天训练1--3次,每次20?30分钟。对于有明显焦虑或思想散乱的的来访者,可以让其深呼吸或在深呼气时记数以缓解焦虑或散乱的思想,等焦虑或散乱的思想稳定后,再过渡到平静呼吸。对于在静坐中出现的焦虑或思想散乱,也可短期用深呼吸或在深呼气时记数解决
2 动中禅:
动中禅是完全与生活结合,从早到晚,在日常生活中,当下最明显的动作,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放在这上面[5]。从早晨起床、穿衣、叠被子到洗刷;从室内外走路到上下楼;从喝茶、吃水果到吃饭;从洗菜、切菜、做饭到洗刷锅碗;从学习、工作到旅游;从练习瑜伽、太极到健身等等任何动作都要清清楚楚地觉察到。看电视或卧位休息时最明显的动作是呼吸,此时注意观察呼吸及胸腹的扩张和收缩动作。觉察动作的时候,要由慢而快,等来访者清楚地觉察到慢动作之后,才慢慢地加快到正常活动。
对上述任何动作伴随的任何思想、情绪和躯体感觉也要明明白白地观察到,让其如是如实呈现而已。如此下去,可以开启自己的观照能力,通过观照可以洞察诸法性空幻现的实相。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适合个体治疗或团体治疗。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安排有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在家中坚持训练,治疗疗程8-12周。治疗结束后,要求来访者长期坚持训练。
五、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
1. 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伴有躯体症状的心理疾病患者。
2. 压力和情绪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进行过多项以压力和疾病为主题的调查之后,得出结论,压力在每一个国家都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WHO专家称其为“全球大流行”。压力无处不在、压力无时不有、压力无孔不入。过大的压力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引起一系列躯体方面的症状。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和方法,让来访者正确地觉察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2. 各种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用在调整心身疾病方面,不但可以调整心身疾病患者的思想和情绪,而且可以改善心身疾病患者的躯体感觉。
以上只是作者目前探索的领域。随着实践的深入,适应症会逐步拓宽。
六、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以佛教的理论和修持方法为核心,吸收了道家和儒家的理论和方法,能够通过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西方各个心理治疗流派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可以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解读西方各个心理治疗流派。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王阳明《传习录》)。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也非作者可得而私也。因此作者毫不保留地、系统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推介出来。作者欲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广泛关注,并希望与有志于传统文化的心理治疗的专家携起手了,共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健康发展,让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的方法普及开来,为更多的心理疾病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 丁福保. 佛学大词典(上册). 上海:上海佛学书局, 1996:1269.
2. 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 宋明理学(下).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0.
3. 南怀瑾.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9-27.
4. 刘康德主编. 老子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9.
5. 空海法师. 四念处禅修开示. 上海:上海佛学书局, 2010:8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6):567-568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angxishan
邮箱: xishany@yahoo.com.cn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