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晶日副主任医师
-
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肝脾胃病科
- 大医精诚铸名科 悬壶济世福万家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防治
- 脂肪肝饮食原则
- 巧 用 蜂 蜜
- 幽门螺杆菌患者的注意事项和饮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宜忌
- 慢性胆囊炎患者饮食要点
- 浅谈情志与脂肪肝的关系
- 预防乙肝从学习乙肝知识做起
- 胃炎患者能喝牛奶吗?
- 如何认识溃疡性结肠炎
- 慢性乙型肝炎应积极干预 中医药...
- 特色治疗显奇效 治病还是中医好
- 一代名师 教书育人
- 慢性乙型肝炎案
- 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 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 儿童全结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 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黑龙江省名中医谢晶日教授介绍
- 中医外治法简介
- “一口气”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 “痞满”证治显精妙??中医药治...
- 预防消化疾病切勿暴饮暴食
- 肝硬化医案
- 作者:谢晶日|发布时间:2011-07-20|浏览量:1234次
刘某某,男,44岁,因两胁肋部胀满不适半年余,伴口干口苦,乏力,体倦,纳差就诊于我门诊。症见面色晦暗,两胁肋胀满,神疲乏力,口干口苦胃脘胀满不适,二便尚可。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查体:球结膜无黄染,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沉弦滑。辅助检查:彩超示:肝脏弥漫性改变,结节性肝硬化,门脉12.1cm 胆囊壁增厚,慢性胆囊炎,脾中度增大。生化示:ALT49U/L,GGT 68U/L,TBIL 27.8μmol/L ,DBIL9.6μmol/L,IBIL18μmol/L。HBV-DNA:9.29×103 。乙肝六项示:HBSAg(+)HBCAg(+)。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谢晶日
中医诊断:积聚(肝胆湿热兼血瘀)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治法:健脾益气,软坚散结兼清热解毒。
方药:自拟方柔肝煎加减,1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饮食略增,乏力亦好转 但自述腹胀,于上方加用行气健脾之品,继服7剂。
三诊:自述食欲好转 腹胀改善,面色有所好转,口干口苦亦有改善,查体无明显异常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滑,辅助检查:HBV-DNA<1.0×103生化指标有所降低,依此方加减继续治疗。
按语:肝硬化病因病机复杂,多表现为胁肋部胀满,乏力体倦,腹水等。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及肝阴不足等病因慢性迁延均可致此病。肝主疏泄和主藏血,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则形成肝气郁结的症状,进而导致血瘀,瘀血阻于肝脾脉络,则脾失健运,水湿不循常道,聚湿生痰,日久痰瘀互结,形成“积聚”。疏肝解郁为大法,并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共奏行气消瘀滞之效。该患者既往乙肝病史数十年,其最基本病因湿热毒邪在病情发展中仍起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湿热毒邪稽留不去,耗气伤阴,使得病情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方中选用清热解毒药物以除基本病因。同时又可防止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加用甘平凉润、淡渗利湿之剂,以养阴护肝,利水祛湿。肝病多传脾,病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其气必虚。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弱或肝郁脾虚,患者出现纳差、乏力、舌质淡、脉细弱等症。益气健脾,可使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可补益亏虚之气血以助祛邪,也可使肝得气血之充养而其气充和调达,有利于正常疏泄功能的发挥亦有湿热毒邪日久所导致,亦可防攻伐太过。综观全方,诸药合用可使瘀去络通,湿热得清,气血得补,既养肝体,又畅肝用,攻补兼施,共奏益气解毒通络之效。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