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失眠的诀窍
- 怎样活得潇洒?-----焦虑症...
- 十年胃病功能消化不良抑郁躯体化...
- 何鸣博士评中国精神卫生法(草案...
- 怎样活得不纠结----顺其自然
- 返朴归真
- 以柔胜刚
- 知和处下
- 知足知止
- 少私寡欲
- 为而不争
- 利而不害
- 精神分裂症好了能参军吗?
- 治疗失眠的诀窍
- 便秘的防治诀窍
- 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康复
- 精神病患者如何面对歧视?
- 同精神病人打交道的技巧:
- 怎样成为一名“称职”的精神病患...
- 如何防止精神疾病复发?
- 什么是精神康复?
- 精神残疾是如何产生的?
- 精神病不等于精神残疾
- 住院患者在“假出院”期间,家属...
- 到精神科就诊之前应做哪些准备?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何时容易出现危险...
- 如何处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 如何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
- 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期间,家属应...
- 患者不吃药怎么办?
- 药吃下去了吗?
- 心理治疗能治好精神病吗?
-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应注意哪些原则...
- 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有哪些?
- 如何看待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 抗精神病药还有哪些其他的副作用...
- 为什么很多精神病患者需要服用安...
- 什么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
- 医生是否只是通过让患者睡觉来治...
- 抗精神病药物会成瘾吗?
- 医生如何判断精神病人的疗效?
- 是不是住院时间越长,治疗就越彻...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多长时间合适...
- 精神分裂症能“除根”吗?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何时需要住院?
- 精神病能治好吗?
- 神经衰弱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吗?
- 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 精神病怎样去识别?
- 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结婚、生孩子吗...
- 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 什么是精神病?
- 精神卫生工作要依法办事、有章可...
- 精神卫生工作需要部门尽职、协调...
- 精神卫生工作需要政府领导、人大...
- 加强精神卫生服务 保障社会安全...
-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药物治疗的...
- 精神疾病治疗康复人人有责
- 怎样做好精神障碍的全病程管理
- 在哪里治疗精神病
- 精神障碍全病程管理的目的
- 精神障碍的全病程管理势在必行
- 全病程管理才是治好重性精神障碍...
- 心理创伤者多吗?
- 心理创伤会自然愈合吗?
- 心理创伤有哪些类型?
- 心理创伤怎样治疗?
- 哪些疾病可能与心理创伤有关?
- 心理创伤有哪些表现?
- 心理创伤可能会由哪些创伤性事件...
- 什么是心理创伤?
- 心理创伤与咨询治疗门诊服务范围
- 精神障碍全病程管理需要哪些实施条件
- 作者:何鸣|发布时间:2010-09-13|浏览量:925次
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不能够屁股决定脑袋(本位思想)!
改变精神卫生工作者和精神病院的服务理念是实施全病程管理的前提;扎实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是实施全病程管理的基本条件。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何鸣
(一)负责任、高效率、有作为的组织管理体系。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 建立和行政体系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领导体系,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本地区实际,提出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市、区、街道的精神卫生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卫生、民政、公安、财政、劳动社会保障和残联等和精神卫生关系密切的行政机构,负责制订方案、分工协调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是协调区域内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保障。相关部门、单位和团体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二)稳定健全的技术服务网络。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三级精神病防治网络技术人员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必须保持专业队伍人员稳定、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专业人员队伍由市和区的精神卫生机构的防治科及基层保健机构中经培训的精神科兼职医生组成,任务为指导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实施。在本地区中进行精神病普查,并建档立卡。开展社区服务,包括设立精神科门诊,定期随访;开设家庭病床,让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家接受治疗;设立精神病患者康复站,开展职业康复;进行家庭教育,让患者亲属更多地了解如何照料精神病患者的常识;成立以社区、邻居及患者亲属组成的看护网,为患者及患者亲属提供支持。
(三)充足的工作经费保障。必不可少的工作经费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后盾。地方政府应落实责任,保证工作经费的及时到位与专项专用,积极争取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补偿性经费,吸收社团的福利性经费。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落实对精神卫生康复机构的补助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物价政策。
(四)预防、治疗和康复“全程治疗”的原则。强调一级防治网络(村、社区)和康复站工作是保证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让病人得到早期发现与治疗,持续性康复。
(五)科学的管理方法。详细的实施计划、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的工作职责、实用的技术标准、多维度的评估方法、及时地总结表彰制度。
(六)健康的社会环境。营造社会氛围,大力开展经常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鼓励增进关爱。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