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血栓栓塞症
- 作者:梁永杰|发布时间:2009-08-13|浏览量:643次
肺血栓栓塞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塞肺动脉。肺动脉栓塞后,若其支配的肺组织因缺血坏死-肺梗塞。
发病率:
发达国家发病率0.5‰-1‰,为美国死亡率第三位原因;深部静脉栓塞和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隐匿,误诊率高。
病因:
静脉血液淤滞、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年龄与发病率相关。原发性:遗传因素变异(V因子突变、蛋白C和S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家族遗传倾向;继发性:骨折、创伤、手术、肿瘤、心衰、脑卒中、肥胖、长途旅行、肾病综合症、中心静脉插管、妊娠和口服避孕药。 上海东方医院呼吸内科梁永杰
病理:
通常双肺受累,下叶为主。可沿血管分叉形成 “Y”状。肺梗塞常发生周围部位。组织学:肺泡内出血和肺泡壁坏死。
病理生理:
血栓来源于下腔静脉(盆腔静脉丛)、上腔静脉(颈内、锁骨下静脉)或右心房;
血栓机械阻塞肺动脉分支,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引起肺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室负荷上升导致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扩大室间隔左移,左室排出量下降,导致休克。
栓塞部位肺血流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房压升高-功能性卵圆孔开放,心内右向左分流;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萎陷,肺顺应性下降-低氧血症、代偿性过度通气;
反复发生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
临床表现:
气胸,胸痛,咯血(肺梗塞三联);晕厥,烦躁,心悸;发绀,血压下降,哮鸣音(或)细湿罗音,心动过速;P2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颈静脉充盈;
肺血栓栓塞往往同时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肿胀、压痛、皮肤色素沉着;肢体周径双侧相差>1公分。
实验室检查:
血气: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A-aDO2增大;
心电图:V1-V4T波倒置,I导联S波+Ⅲ导联Q波+Ⅲ导联T波倒置、RBBB、肺型P波、电轴右偏及顺钟向转位;
X线:区域性肺纹理变细、右下肺动脉增宽或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右心室扩大;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
血浆D-二聚体升高;
超声心动图:右室和右房扩大;室间隔左移,近端肺动脉扩张,下腔静脉扩张;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局部肺灌注缺损;
螺旋CT: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
磁共振显像(MRI):MRI肺动脉造影(MRPA)对段以上肺动脉内血栓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肺动脉造影为诊断PTE的经典与参比方法。直接征象有肺动脉内造影剂充盈缺损;
静脉超声、X线静脉造影、CT静脉造影,MRI静脉造影,肢体阻抗容积图,明确是否存在DVT;
鉴别诊断:
冠心病:造影见冠脉粥样硬化、管腔阻塞,心肌梗死心电图和心肌酶水平有相应的特征性动态变化;
肺炎:全身感染表现,咯脓痰、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抗菌治疗有效;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无肺动脉腔内占位,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正常;
主动脉夹层:多有高血压,疼痛剧烈,胸片显示纵隔增宽,心血管超声和胸片、CT造影见主动脉夹层征象。
治疗:
一般处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镇静、止痛、镇咳;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右心功能不全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溶栓治疗:适用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血流动力学正常不推荐。溶栓窗14天内。绝对禁忌征: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相对禁忌征:2周内手术、分娩、重度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等;尿激酶简便方案:静滴20000IU/kg2h。每2-4h测定PT或APTT;降至正常值2倍开始肝素治疗。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LMWH):根据体重给药(*速碧林0.1mL/10kg q12h皮下),不需监测APTT。至少应用5天;华法林:肝素应用第1-3天加服华法林,剂量3.0-5.0mg,连续两天测定INR达2.5,或PT延长至正常值1.5-2.5倍时停止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疗程至少3-6个月。
手术治疗:肺动脉血栓摘除术;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放置腔静脉滤器。
预防:对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病例采取:机械预防:加压弹力袜,下肢间隙续贯加压充气泵和腔静脉滤器;药物预防:皮下注射低剂量肝素和华法林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