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青年医师理论与实践培养管理的探讨
- 作者:梁永杰|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1557次
对青年医师(医学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思想培养和医学理论教学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优劣和成败与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的未来息息相关,具体工作需要承担工作任务的各个科室加以落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经过多年实践,有关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总结如下:上海东方医院呼吸内科梁永杰
一、 明确青年医师具体培养目标: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十分重要。此举明确青年医师奋斗方向,要求时时对照以之鞭策。
1) 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对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坚持思想品格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以身作则,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尊重师长,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培养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树立为国家服务的理念;
2) 现代科学精神培养:临床医学实践更应主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培育和具备现代科学精神,技术一丝不苟,业务精益求精,努力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
3) 医学理论系统的要求:临床工作除在具备扎实基础医学知识外,目前对疾病本质认识更强调掌握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学。养成阅读相关杂志的习惯。医学讲座内容基本均为最新进展,杂志刊登有一定周期,讲座交流则更为直接,积极参加提问和对外交流;
4) 临床操作能力达标:熟练掌握包括系统采集病史、体格、实验室检查和各种诊断治疗操作;呼吸科要求了解和掌握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仪、呼吸机和影象学操作和分析。每天阅读影象学资料。养成分析判断习惯;
5) 学习方法和计划落实:应用是理论知识巩固的最佳方法,理论基础-临床实践的循环反复和螺旋提升是医学教学规律外在形式。主张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计划,静心专研,长远目标与近期安排结合,要求工作日记、小结和体会,每天一小步,积圭致远;
6) 理性批判思维养成:对任何事物现象具有深入探究内在机理的精神,主张批判吸收。理性批判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养成探究性的学风和独立思索的习惯,对于走上工作岗位后正确分析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良好思维工具;
7) 医教研的全面发展:医疗是救死扶伤为最高境界,但若无教学和科研支撑则可能在初级水准徘徊;教学是对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的总结,是理论系统复习提升;科研是思维训练和探讨解答临床未知课题的过程;三者构成持续发展的平台,相辅相成。科室要求青年医师必须申请课题,具备一定科研经费,在包括中华医学杂志、sci等核心杂志发表文章;
8) 外语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要求:目前英语是科技通用文字和语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尽量撰写英语论文,并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临床。东方医院呼吸科抗生素pk/pd等软件开发和应用已应用于我院青年医师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管理;
9) 具备强壮体魄和健康心理:追求健康从而激发潜能以争取精神世界的健康心理状态,有利培育耐力和意志力。不懈奋斗改变个人命运。注意形象举止和修养;
10) 社会沟通能力的强调: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注意讲究策略,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规避风险;学会与媒体交流,注意其传播效率,影响辐射面广的特点,同时防范其受利益驱动的一面。
二、 医院主管部门和各学科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方面的任务:
完成根据管理工作日程安排任务和具体落实培养方案(对象、学时分配、实践考核方式等)之外;
1) 主管部门和学科须提醒和指导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均衡发展。注意解决实际问题;
2) 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培养具体化;系统化;信息化。主任重视,专人负责,有计划、考核和目标。定期座谈、反馈和检查,档案保存,精细管理;
3) 教学医院有责任建立对外交流和长期合作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建议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定期安排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赴外学习和进修;
4) 鼓励青年医师深入研究专业同时博览群书,涉及人文、地理、科技、历史、哲学政治等诸方面,开拓视野,宏观与微观结合,感悟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持续发展的奇葩根植于肥沃的思想土壤,世界观改变命运;
5) 对于研究生培养主要为继续医学教育,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视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规定研究生必须发表sci或ei等文章;
6) 培养重于使用:医学教育是教学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目标是培养高起点、高水平、持续发展的高级研究型医学人才和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着眼于长远:与国际接轨;与医院未来接轨。
三、临床实践带教的具体措施:
临床实践是继医学理论教学后,以掌握临床技能,巩固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过程。由于临床实践特点不同于学校课堂教育,因此在具体方法上有所不同。我们体会是通过各种方法使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和结合。在基本完成临床实习大纲和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案实施:
1)案例教学改革:要求青年医师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报道。以往案例教学是上级医师和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设计和挑选案例,教学思路以病名、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主线的单向线性的纵向思维。学生比较被动。青年医师完成病例报道的方法促使其讨论分析,发表自己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在横向联系的鉴别中去推理、去认识疾病的本质,临床疾病的诊断思路是横向的、逆向的思维。通过具体应用提高学习主动性;
2)学习制度建立:我科结合日常临床实际病历每天进行双语讲座30-60分钟,形成教学相长和互动。我科具体形式为多媒体教件为中文,讲者用英语口述和板书解释;
3)教学查房改进:系统增加医学生在教学查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除预先复习病案,系统汇报和体检外,需阐明诱因和发病机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要求在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和功能分级方面建立系统诊断;并在药理学基础上制定初步治疗计划;
4)多媒体教学展开:目前多数医学教科书形式呆板,较大篇幅文字叙述容易使信息时代成长的医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一体化,其具有文字、语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可视听信息的人机界面,加符合日常交流习惯,制作精良多媒体教件在教科书和学生之间架设桥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到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注意力集中。医学是以人为实践对象的临床科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数字模型等,以声像形式直观表达,任课教师即时针对性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临床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深刻地理解,完成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防止屏幕代替板书讲课就是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学科具体规定每张ppt文字须精辟且应限制在1/3内,同时配置相关图表和视频。通过集体备课不断修正改进;
5)教学软件开发:抗生素临床应用涉及药理学有关药代学和药动学基本概念,内容极为复杂,为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的难点,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成功开发相关软件,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显示24小时内血药浓度与mic比值;对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显示血药峰浓度;对氟喹诺酮类则显示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该软件为国内外首创并获国家著作权(2007sr00479)。相关论文《research and clinical value of antibiotic-application softwar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8年1期发表。学科近年系列开发临床教学软件,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新途径。
以上具体方法实施经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反馈,其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对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思想培养和医学理论教学方法作了一定探索。在此发表小结和体会,以飨读者,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