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 作者:梁永杰|发布时间:2009-08-13|浏览量:599次
肺癌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WHO1997年:恶性肿瘤死亡705.5万,肺癌占19%,发达国家发病率居男性第一,女性仅次于乳腺癌。发病高峰60-79岁。男女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发病有影响。
上海东方医院呼吸内科梁永杰
中国肺癌流行病学
我国发病率呈增长趋势。2005年497,908 新发病例%。
病因:
吸烟:上皮纤毛脱落、增生、鳞状化生、核异变。
职业因素:石棉、砷、铬、煤烟和石油多环芳烃。
空气污染:女性腺癌与烹调油烟有关。工业废气、沥青。
电离辐射:中子危险性高于α射线。
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病毒、真菌、结核瘢痕、免疫低落及家族遗传等。
解剖学分类
中央型:段至主支气管,约3/4,鳞癌和小细胞癌多见。
周围型:段支气管以下,约1/4,腺癌多见。
病理学分类
(1)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老年男性多,吸烟密切。中央型多,腔内生长-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易坏死空洞。生长慢转移晚,手术机会多。腺癌(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女性多,年龄轻,与吸烟关系不大,管外生长。血行转移早。易引起胸腔积液。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1/5。生长快转移早。神经内分泌颗粒(5-HT、儿茶酚胺、组胺)-类癌综合征。
(2)小细胞癌:1/5,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神经内分泌颗粒(5-HT、儿茶酚胺、组胺)-类癌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原发肿瘤症状
刺激干咳,持续呈高调金属音。肺泡癌大量粘液痰。
咯血:中央型肺癌多见,以痰血或间断血痰为主。
局限性喘鸣:支气管部分阻塞。
:肿大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胸腔或心包积液、膈麻痹、上腔静脉阻塞、肺广泛受累引起胸闷气急。
体重下降,肿瘤坏死、继发性肺炎引起发热。
二、肿瘤局部扩展
胸膜、肋骨和胸壁侵犯导致胸痛,受累处压痛。
肿瘤压迫大气道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侵犯食管、气管-食管瘘引起咽下困难。
纵隔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表现为声嘶。
上腔静脉阻塞出现头面颈部和上肢水肿及胸前静脉曲张。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癌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额部胸壁无汗。
压迫臂丛神经引起腋下、上肢内侧疼痛。
三、癌肿远处转移
中枢神经转移: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颅内高压。骨骼转移:肋骨、脊椎骨、骨盆局部疼痛和压痛。
肝转移: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
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常见。固定坚硬,融合,无痛。
皮下转移出现皮下结节。
四、副癌综合征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杵状指。
柯兴氏综合征: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男性乳房发育。
抗利尿激素不恰当综合症:低钠血症,呕吐、乏力、嗜睡等水中毒症状。
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
骨骼破坏或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高血钙症。
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因5-羟色胺分泌导致气管痉挛、心动过速、腹泻、皮肤潮红,皮肤炎、栓塞性心内膜炎等类癌综合征表现。
肺癌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中央型:肺门类圆影,边缘分叶;肺门淋巴结融合肺不张成“S”征象。食管受压;压迫膈神经-膈高位。
周围型:类圆形,边缘分叶、切迹或毛刺。空洞壁厚偏心内壁不规则。胸腔积液,肋骨破坏。细支气管肺泡癌可有结节型和弥漫型,后者须血行播散肺结核鉴别。
2、CT:敏感性高,可发现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膈面下病灶;判断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3、MRI:了解与心脏大血管、气管、胸壁关系,评估手术可能。心脏起搏器者为绝对禁忌证。
4、PET:18-FDG摄取量反映肿瘤侵袭及生长速度。
5、痰脱落细胞检查: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70-80%。
6、支气管镜:刷检活检阳性率90%。远端病变荧光屏下活检。
7、经胸壁穿刺:外周病灶荧光屏或CT引导穿刺吸引。
8、纵隔镜和胸腔镜:淋巴结、胸腔积液和胸膜肿块性质。
9、开胸探查:痰细胞学、气管镜和针刺活检未确诊者。
10、癌胚抗原、可溶性膜抗原CA-50,CA-125,CA-199,NSE缺乏特异,但用于动态监测。
诊断
高危因素人群特别需要仔细检查:
1、>40岁,吸烟指数>400年支;
2、刺激性咳嗽,原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
3、持续反复痰血;
4、反复同一部位肺炎;
5、“肺脓肿”无中毒症状,无大量脓痰,抗炎效果不显著;
6、四肢关节痛及杵状指(趾);
7、X线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圆形病灶和单侧肺门影增大;
8、原有肺结核病灶形态改变;
9、无中毒症状胸腔积液,血性进行增加者。
鉴别诊断
1、肺结核
l 肺结核球:年轻多,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钙化点,周围纤维灶。中心空洞,洞壁规则较薄,直径<3cm;
l 肺门淋巴结结核:儿童或老年多,发热,结核菌素强阳性。抗痨有效;
l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年龄轻,发热。X片病灶均一。肺泡癌为大小不等结节,边界清楚、密度深。
2、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伴呼吸道症状,抗菌治疗有效;癌性阻塞性肺炎吸收慢。
3、肺脓肿:起病急,寒战高热、咳大量脓臭痰,白细胞和中性分类增高。X线示空洞壁薄,液平,周围炎症。
4、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癌性胸水鉴别。
治疗
根据机体状况、 病理、侵犯范围,合理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非小细胞肺癌采取手术联合放疗或化疗, 局部晚期可进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小细胞肺癌主要方案为化疗联合手术或/和放疗。
一、化学药物治疗:
小细胞肺癌对足叶乙甙、顺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去甲长春碱( NVB )、吉西他滨、紫杉醇等化疗敏感。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反应差。用于失去手术机会及放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
二、手术治疗:
以肺叶切除术为宜,肺段和楔形切除仅用外周病变或肺功能不良者。非小细胞肺癌Ⅰ期和Ⅱ期行手术切除治疗。同侧纵隔淋巴结受累患者可行病灶及淋巴结切除。小细胞肺癌诊断时>90%已有转移,主张化疗+手术。
肺功能FVC >2L,FEV1/FVC > 50%可考虑手术。
三、放射治疗:使DNA变性。
根治用于病灶局限、不便手术者;姑息方法用于缓解症状(骨转移痛、骨髓压迫、上腔静脉综合征和气管阻塞及脑转移)。
小细胞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其次鳞癌。40-70GY分5-7周照射。可采用60钴γ线,高能X线等。注意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食管炎。并发放射性肺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四、局部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纤维支气管镜电刀切割、激光烧灼。经纤支镜引导腔内置入放疗。
五、生物缓解调解剂:干扰素(2×106单位)每周3次、转移因子、左旋咪唑、集落刺激因子(CSF)。
六、中医药治疗:协同作用,减少放疗、化疗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途径-靶向治疗:
靶点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易瑞沙、特罗凯)对女性、未吸烟者、腺癌和亚洲患者有较好疗效。
抗血管生成制剂(Avast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预防和预后
减少吸入含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对高发病人群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肺癌预后取决于诊断治疗时机。隐性肺癌早期治疗可获痊愈。鳞癌预后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