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慎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科室:
脑病科
- 不寐的调护要点
- 不寐的对症处理
- 眩晕的调护要点
- 眩晕的对症处理
- 如何预防中风复发
- 中风能够预测吗
- 中风能够预防吗
- 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
- 中风偏瘫的行走训练
- 中风偏瘫的平衡训练
- 中风偏瘫的被动运动训练
- 中风偏瘫的主动运动训练
- 怎样运用推拿疗法治疗中风
- 怎样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
- 除吃药、饮食外,还有哪些方法可...
- 中风病人忌口要多长时间
- 中风病人为什么要禁酒、限酒
- 中风病人吃中药有什么禁忌
- 中风病人不宜吃什么
- 中风有必要忌口吗
- 中风后昏迷病人如何从鼻饲管注入...
- 中风病人应该怎样选食水果
- 中风病人常用的食物配料有哪些
- 中风病人应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 中风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中风病人为什么要配合饮食疗法
- 治疗中风的非处方药绝对安全吗
- 中风病人自购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 中风病人能否自购药物进行治疗
- 中风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口服药物...
- 中风药笼-蜈蚣
- 中风药笼-?莶草
- 中风药笼-葶苈子
- 中风药笼-淫羊藿
- 中风药笼-葛根
- 中风药笼-羚羊角
- 中风药笼-麻黄
- 中风药笼-黄芪
- 中风药笼-黄连
- 中风药笼-黄芩
- 中风药笼-瓜蒌
- 中风药笼-秦艽
- 中风药笼-威灵仙
- 中风药笼-钩藤
- 中风药笼-草乌
- 中风药笼-珍珠母
- 中风药笼-郁金
- 中风药笼-伸筋草
- 中风药笼-杜仲
- 中风药笼-何首乌
- 中风药笼-赤芍
- 中风药笼-红花
- 中风药笼-灯盏花
- 中风药笼-全蝎
- 中风药笼-地黄
- 中风药笼-地龙
- 中风药笼-白花蛇
- 中风药笼-僵蚕
- 中风药笼-白芍
- 中风药笼-石菖蒲
- 中风药笼-水蛭
- 中风药笼-丹参
- 中风药笼-牛膝
- 中风药笼-牛黄
- 中风药笼-天南星
- 中风药笼-天麻
- 中风药笼-马钱子
- 中风药笼-川芎
- 中风药笼-大黄
- 中风药笼-土鳖虫
- 中风药笼-三棱
- 中风药笼-三七
- 中风后口舌歪斜可以选用哪些中成...
- 中风后语言不利可选用哪些中成药
- 中风后肢体麻木可以选用哪些中成...
- 中风后偏瘫可以选用哪些中成药
- 中风后昏迷可以选用哪些中成药
- 出血性中风可以选用哪些中成药
- 缺血性中风可以选用哪些中成药
- 常用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有哪些
- 怎样运用中药对中风进行辨证论治
- 中药能够治疗中风吗
- 吃治中风为什么要遵循综合治疗的...
- 吃治中风为什么要遵循药食与病证...
- 吃治中风为什么要遵循早期治疗的...
- 中风吃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中风能够完全治愈吗
- 中风常有哪些主要症状
- 中风一定会出现瘫痪吗
- 中风发病前有哪些先兆症状
- 中风与遗传有关吗
- 中风与情绪有关吗
- 中风与饮食有关吗
- 年轻人也可能出现中风吗
-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中风
- 中风是怎样发生的
- 中风有多大的危害性
- 我国有多少人患有中风
- 中风是怎样分类的
- 中风是一种什么病
- 血虚头痛的辨病程治疗
- 气虚眩晕的辨病因治疗
- 急性支气管炎的辨病势治疗
- 作者:周慎|发布时间:2010-11-06|浏览量:1204次
疾病是动态变化的,证候在疾病的变化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病证的这些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存在一个病证的发展趋势问题。如果不同的病人患有相同的疾病和相同的证候,但因为存在发展趋势的不同,其治疗也可能同中有异。例如风寒感冒,就存在寒化与热化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从寒化者,其痰白而稀薄,从热化者,其痰白而粘稠,虽然证候还没有完全转化,但已出现一种即将转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在治疗中予以兼顾,截断其转化,其治疗方法也就存在同中有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周慎
笔者也曾接诊过两位患者,一位为谢氏女性,20岁,学生。因咳嗽反复半个月而于2008年9月18日就诊。当时咳嗽频作,咳痰白粘,咳时恶心反胃,夜间为甚,影响睡眠,咽痒,口不干,纳食及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辨证为风寒咳嗽,治宜疏风散寒,化痰止咳,方用宁肺杏苏汤加减,药用:苏叶7g,杏仁10g,薄荷10g,蝉蜕10g,法半夏10g,炙紫菀10g,桔梗10g,前胡10g,马勃5g,牛蒡子10g,旋覆花6g,葶苈子5g,鱼腥草15g,蚤休15g,甘草5g。服药7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已少,不恶心,用上方去旋覆花、牛蒡子、马勃,加党参、白术,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另一位为王姓女士,60岁,退休。因咳嗽复发1周而于2002年2月6日就诊。当时咳嗽频作,夜间与晨起为甚,痰白而稀,量多,咽痒,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辨证为风寒咳嗽,治宜疏风散寒,化痰止咳,方用宁肺杏苏汤加减,药用:苏叶7g,杏仁10g,薄荷10g,蝉蜕10g,法半夏10g,炙紫菀10g,百部10g,桔梗10g,防风6g,枇杷叶10g,葶苈子5g,矮地茶15g,枳壳10g,干姜3g,甘草5g。服药5剂,咳嗽即缓解。2002年4月10日因再次感冒,咳嗽复作1周而来就诊,仍用上方加减而获效。
以上两个患者都患风寒咳嗽,疾病相同,证候也相同,治疗也基本相同,但谢氏患者咯痰白粘,有寒郁化热的趋势,故治兼清热,以阻止其病势发展。王氏患者咯痰白稀量多,有寒郁化饮的趋势,故在治疗中兼以散寒化饮,皆是从辨同求异之处着眼分析的。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