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点评??婚外情的发生
- 女儿早恋,离家出走去打工了
- 孩子情绪异常,得了什么病?
- 早恋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心...
- 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不能积极就...
- 保持心理健康的捷径
- 睡眠不好头疼呕吐怎么办?
- 花季雨季的萌动??“一封‘情书...
- 早恋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心...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 早恋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心...
- 早恋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心...
- 什么叫神经症?
- 什么是精神分析?
- 应该正确看待心理障碍和心理障碍...
- 什么是心理障碍?
- 管理不良情绪,促进心身健康
- 花季雨季的萌动??“一封‘情书...
- 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共同呵护...
- 股市有风险,炒股须注意心理保健
- 开给父母的心理处方:如何教育孩...
- 心理点评??婚外情的发生
- 我经常会短期性失眠怎么办啊
- 儿童多动症
- 关于电话咨询的说明
- 丧失,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
- 致我所有的来访者
- 为什么我不轻易下诊断
- 灾难之后,我们怎么认识并度过心...
- 有一种感觉叫抑郁
-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作者:李雅文|发布时间:2009-10-29|浏览量:1664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确能够看到它“应验”。也就是说,坏人最终得到了报应,而好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那么是否真地是冥冥之中超自然的力量显灵了?果真如此,超自然的力量在哪里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于一个人的心里。它是一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就是这个道理。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咨询科李雅文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心怀善意,那么必将多有善行,这类人往往家庭和睦、事业顺利、人际关系和谐,他也必定很少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很少碰到不顺心的事,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也会比较容易得到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即心理学上所说的社会支持,因此他的心理也会经常处在一个平和、安宁的状态。而这种心态又有利于他处理生活中的不顺心,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个常有善行的人,由于做了善事,往往会有一种价值感、成就感,即,我是有用的,社会是需要我的,他人是需要我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地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感觉会使个体的自信心增强、进而提高一个人的自尊,而通过善行也把自己归到了好人这类群体中,同时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使个体经常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心身合一”,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证实,即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保持心态的平和会有利于多种心身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我们在电影里经常会看到某某人一气之下命丧黄泉,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大家知道,高血压、冠心病就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一个经常处在紧张焦虑状态的人,他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试想,一个常做坏事的人,势必经常处在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罹患心身疾病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不做坏事或常做好事之人。常做坏事,身体长处在紧张的状态中,久而久之,报应就出现了。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说,既然这样,我做了坏事我不紧张焦虑,不就没事了吗? 没这么简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后边还有一句叫做“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这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如果一个人常做坏事,这种坏肯定是他本性中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学上也称为人格。一个人的人格是很稳定的,他指的是一种固有的稳定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模式,表现在生活得各个方面。所以,一个坏人他肯定不只会做一件坏事,他想改都很难改正过来,更何况他根本就不觉得他做的坏事是不对的。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对社会充满敌意,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好人,别人对他好,心想“他干嘛要对我这么好呀?肯定是想要我什么,说不定看上我有钱了,不行,我得跟他保持距离。”可想而知,以这种心态跟别人交往的人是不可能有知心朋友的,这种人往往处处招人讨厌,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假设,即“看吧,这社会上就是没什么好人”,于是对别人不好便更加理所当然,同住一个小区,他的东西就得放在楼道里,“先下手为强,反正我不放,他们也会放的,再说了,我放我门口,你管得着吗”,结果出现火灾了,全家遭殃。正所谓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常做坏事之人,总有一天会因为自己做的坏事而尝到恶果。所以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是他自己主宰了他自己的命运。对于好人,也一样。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