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洁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安门医院
科室:
干部门诊
- 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癌症死亡率...
- 胃癌的五种预警信号
- 您所关心的肿瘤标志物,可以了解...
- 治疗胃癌的新突破
- 向大家推荐一本有意义的书:《众...
- 抗癌新视点“消灭与改造并举”是...
- 必须改变中国式“癌症观”
- 益生菌在消化系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 14个癌症之最
- 大肠癌术后两年是复发转移的高峰
- 大多数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
- 癌症不一定要斩草除根 专家呼吁...
- 维生素D与乳腺癌
- “三级止痛”方案
- 重视“肥胖”
- 不必“草木皆兵”
- 橄榄油有助预防乳腺癌
- 肿瘤患者长期生存不再遥远
- 饥一顿饱一顿易诱发胃癌
- 高度警惕慢性胃炎癌变
- 晚期胃癌姑息化疗的现状及进展
- 有规律运动和饮茶有助预防乳腺癌...
- 肿瘤病人春节能喝酒吗?
-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 关爱癌症病人从疼痛开始
- 瑜伽能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 胃癌术后饮食
- 中医治疗肿瘤精要
- 有关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几个学术观...
- 孙桂芝防治胃癌复发转移学术经验...
- 2010年临床肿瘤学12项重大...
- 本人就诊患者煎药注意事项
- 出诊地点及挂号方式
- 孙桂芝教授防治胃癌复发转移临床...
- 中医治疗肿瘤的体会
- 作者:吴洁|发布时间:2012-10-01|浏览量:708次
浅谈中医治疗肿瘤的几点体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吴洁
人们总以为,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只能进行调补,或者对化疗和或放疗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而矣。其实,这一认识过于局限,甚至偏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自有其优势及特色,只不过人们未充分加以利用,以至于影响其优势的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诊疗科吴洁
在过去的十年中,基于临床见到的和治疗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成败经验和实验研究,使笔者更相信,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起主要作用,而不是简单的作为西医药的辅助或者作为姑息性治疗的方法。
一、中医药学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对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辅助作用:作为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化疗和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但是,它们均为双刃剑,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存在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合理地辅以中医药,既可起到减毒增效,又可保护正常免疫功能,使之损伤尽可能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决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及放化疗的间隙期,能尽快修复手术及放化疗的创伤。这点在现代医学界基本可以达成共识。
(2)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我们讲肿瘤患者属于难治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本身肿瘤难以根治,或西医疗法不敏感的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脑胶质瘤,平滑肌肉瘤等。二是已经转移或复发了的肿瘤。三是老年肿瘤患者或身体不能耐受手术化放疗的患者。四是迁延难愈或长期化放疗治疗的肿瘤,如肝癌反复介入,卵巢癌反复化疗等。在这些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该是不可或缺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这些难治性的肿瘤患者大多被西医所抛弃,或者生活在最不人道的“生存期的预测”里,而接受我们中医药治疗的许多患者,不但超过确定的寿限3个月,6个月,到1年,3年,5年,甚至更长。他们回西医院复查时,曾经的主治大夫会说:“你怎么还活着呢?”认为不可思议,这时才惊叹中医药的神奇。
(3)长期中医药治疗防范转移和复发:防范转移和复发是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肿瘤患者大部分手术、化疗、放疗后,西医几乎无任何治疗,定期复查,直至转移复发时再手术,化疗、放疗又一轮的“狂轰烂炸”。而这巩固和康复过程中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很好时期,也越来越得到患者们的认同。我们强调肿瘤术后三至五年能长期坚持中医药治疗,讲究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有机结合,将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4)逆转癌前病变:诸如一些癌前变西医往往认为是不可逆转的,而且经过几年,十几年可能存在癌变的高风险,如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肠息肉等等,经过一至三年的长期中医药治疗,不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得到西医诊断学的金标准的确认。
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中医人更加坚定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应该是西医出身的肿瘤界几位院士们对中医学的态度,更有说服力。
中国肿瘤内科的创始者孙燕院士将中医药列为肿瘤的第四大疗法,他对中西医结合情有独钟,并提出了“祛邪?扶正?强化治疗?扶正”的中国模式,研制出一系列中药制剂,将中医扶正与西医祛邪治疗结合起来。卫生部陈竺部长也是搞肿瘤研究的,他认为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他的最重大的发现就和中医药有关,砒霜治疗白血病及中药冬凌草抗肿瘤机制研究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引起广泛关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创办者吴孟超院士认为肝癌术后长期保命主要靠中医,把中医几千年的经验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才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特别指出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三大优势:一是中医药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部分。二是中医药应参与肝癌防治的全过程。三是中医药是提高肝癌综合疗效的重要途径。笔者跟随名老中医学习治疗多种肿瘤患者,更加感触到如吴院士所言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三大优势可以推而广之于多种肿瘤治疗之中。肿瘤外科的另一位大家汤钊猷院士最早对小肝癌进行了系统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许多老患者复诊不是冲他“开刀好”而来,而是因为术后中药调理方开得好而来。中国工程院程书钧院士也强调从治疗的角度来讲,尤其是晚期的肿瘤患者非常主张用中医药,认为中医优势可以从这方面发挥,并建议有关部门要重视中医药治疗晚期肿瘤的研究。
二、肿瘤就是一种慢性病,治疗的目标需要适当调整,有生存质量的生存期越长越好才是真正的目标。
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当患者家属得知亲人确诊肿瘤后,第一反应就是“癌症=死亡”,人一下子就懵了,之后开始四处寻医问药,目标只有一个,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和金钱,第一时间把癌细胞斩尽杀绝。笔者曾在某生物网站中看到这样的一篇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在南京医科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关于医学技术发展的价值思考”的报告,严厉抨击当前医疗高消费。20年前,胃癌化疗费每人次平均100元,如今涨到15050元,虽然诊断精度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了,但胃癌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韩启德指出,当前医学技术的过度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高新医疗技术应用导致医疗费用大幅提高;“技术至上”盛行导致医学离人渐行渐远。许多患者常常是孤注一掷,拼命一试,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痛苦地离开他们眷恋的世界。
笔者常常想为什么会这样?是在治疗及相关研究中有着诸多不足?还是患者和家属认识误区?还是人们对肿瘤治疗的预期目标设定上存在偏差?曾经临床遇到两个胃癌患者,让笔者思考了很久。一个是胃癌术后化疗中因不能耐受而找中医治疗,但当中医扶正治疗之后稍有缓解,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去化疗了,不久就走了。另一个胃癌患者术前化疗求治中医,不但顺利完成化疗,腹水消失,两次胃镜均未找到癌细胞,一般状况极其稳定。但是还是在西医要求下进行了胃癌手术,术后继续化疗,死于并发症。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中遇到过很多,开始笔者还是站在医生的角度帮助分析,但很少给一个结论性的判断,正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患者就是这最后一次,再试一次的治疗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临床工作中再次遇到不能耐受西医治疗或者如本文前面提到的一些难治性癌症,笔者会客观的告诉患者一个明确的治疗态度,坚持中医药治疗,放弃有杀伤力的治疗不是损失,正是医患双方齐心协力地与肿瘤达成和平共处,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或者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肿瘤就是慢性病,治疗慢性病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同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等等,大部分都不可治愈,需要终身服药,那么为什么对肿瘤的治疗不能制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呢?尽可能减少肿瘤对患者生活与生存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和减缓肿瘤的进展及恶化,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达到有生存质量的生存期越长越好。对与一些需要中西结合治疗的患者,临床中也积极鼓励患者放下包袱积极配合西医治疗,中医药保驾护航。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中,绝大多数还是接受能建议和治疗安排。
三、指标,是一组给医生看的数字,患者不要纠结于胸。
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某种物质,常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根据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识别或诊断肿瘤。什么是肿瘤标记物?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因此在肿瘤病人的体液、排除物及组织中出现质或量上改变的物质,这些就是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近年来,新的肿瘤标记物不断发现、检查手段不断完善,使得其灵敏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指标只是反映了一种可能性,指标须解读,须思考,切忌迷信。临床一些患者及家属经常为了一个指标的高低纠结于胸,复查不敢取结果,高出正常值很多担心可以理解,高出一点点甚至正常值范围内,有所上升,也纠结。冥思苦想好几天也没结果,在担惊受怕的心情中度日如年,拿来医生一解读才恍然大悟,虚惊一场。
临床笔者经常告诉患者对这些指的变化既重视,但不可迷信,有波动时,可定期复查随诊,有疑问时请专科医生解读,或进一步做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互参,切不可指标至上。有的患者指标巨高,可是身体一般状态很正常,带瘤生存数年,也大有人在。做医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更正常的指标,西医有时指标到一定程度不能改善时,治疗就终止了,中医大可不必,治疗依然可以继续,而且中医药一样可以降低指标,有时也很快,不可小视其作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