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洁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安门医院
科室:
干部门诊
- 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癌症死亡率...
- 胃癌的五种预警信号
- 治疗胃癌的新突破
- 向大家推荐一本有意义的书:《众...
- 抗癌新视点“消灭与改造并举”是...
- 必须改变中国式“癌症观”
- 益生菌在消化系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 14个癌症之最
- 中医治疗肿瘤的体会
- 大肠癌术后两年是复发转移的高峰
- 大多数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
- 癌症不一定要斩草除根 专家呼吁...
- 维生素D与乳腺癌
- “三级止痛”方案
- 重视“肥胖”
- 不必“草木皆兵”
- 橄榄油有助预防乳腺癌
- 肿瘤患者长期生存不再遥远
- 饥一顿饱一顿易诱发胃癌
- 高度警惕慢性胃炎癌变
- 晚期胃癌姑息化疗的现状及进展
- 有规律运动和饮茶有助预防乳腺癌...
- 肿瘤病人春节能喝酒吗?
-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 关爱癌症病人从疼痛开始
- 瑜伽能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 胃癌术后饮食
- 中医治疗肿瘤精要
- 有关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几个学术观...
- 孙桂芝防治胃癌复发转移学术经验...
- 2010年临床肿瘤学12项重大...
- 本人就诊患者煎药注意事项
- 出诊地点及挂号方式
- 孙桂芝教授防治胃癌复发转移临床...
- 您所关心的肿瘤标志物,可以了解,但不必纠结!
- 作者:吴洁|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2946次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诊疗科吴洁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0~5 ng/ml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u/ml。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
正常参考值:0.1~35 u/ml。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正常参考值:0.1~25 u/ml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ca1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当ca19-9小于100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当血清ca19-9水平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对于胃癌,建议做ca72-4和cea联合检测)。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必须加以鉴别。
正常参考值:0.1~27 u/ml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
正常参考值:0.1~7 u/ml
7.癌抗原242(ca242)
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正常参考值:0~17 u/m
8.癌抗原50(ca50)
n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n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故ca50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n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n 正常参考值:0~20 u/ml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n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 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n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n 正常参考值:0.10~4 ng/ml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n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n 正常参考值:0~16 ng/ml
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n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这些肿瘤患者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期的加重而增加。临床上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n 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n 辅助诊断肺鳞癌: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n 食管鳞癌、鼻咽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n 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
n 正常参考值:< 1.5 mg/l
1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n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n tpsa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90%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
n 正常参考值:0.01~4.0 ng/ml
1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单项的血清总psa(tpsa)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在浓度2-20ng/ml范围内,二组病人有交叉。而fpsa/tpsa不受此因素及年龄的影响,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明显偏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显著增高。fpsa/tpsa界限指定为0.15,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6%,明显优于tpsa单独测定。
n 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tpsa值为2-20ng/ml病人,当tpsa值低于2ng/ml或高于20ng/ml时,fpsa/tpsa比值并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
n 正常参考值:0.01~2.0 ng/ml fpsa/tpsa:> 0.15
14.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n 正常参考值:234~414 μmol/l
15.eb病毒抗体(ebv-vca)
eb病毒阳性、鼻咽癌家族史、鼻咽癌的高发区、身体免疫力低下,都可能是患鼻咽癌的高危因素。从理论上讲,如eb病毒检查阳性者,仅是代表患者以前曾经受过eb病毒感染,但它是否是鼻咽癌发病的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临床实践,科学研究表明,阳性者患鼻咽癌的机会比阴性者大得多。
n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ebv感染的上皮性肿瘤,几乎100%的非角化性鼻咽癌都有ebv感染。因此,在鼻咽癌要与鼻咽部的其他癌进行鉴别时,eb病毒血清学检测可帮助诊断。另外,当发现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癌时,如果eb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提示原发肿瘤很可能是鼻咽癌
n 鼻咽癌的筛查应以临床检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为主,如临床鼻咽镜下有可疑变化,应送病理科活检,最好在鼻咽纤维镜下作细致观察,看有无微小病灶;若鼻咽镜下无异常发现,但eb病毒血清学检查滴度较高或抗体检测阳性时,则应定期随防观察,建议进--步请专科医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n ebv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病毒特异抗原可以区分为早期抗原(ea)、病毒衣壳抗原(vca)、核相关肿瘤抗原(ebna)和膜抗原(ma)。检测这些抗原的相应抗体反应,有助于ebv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n vca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最初感染ebv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vca-igm,之后igm抗体逐渐减少到无法检出的水平(正常情况下,igm抗体持续不超过10周。滴度下降,有时起伏。任何急性感染的慢性过程是罕见的),几乎同时vca-igg逐渐增加,并可在正常人体内终生存在。若此试验阴性,可以排除ebv感染。
n ebna可分为六种,其中ebna1是唯一一种在所有ebv 相关肿瘤细胞中都表达的病毒蛋白,出现在所有持续受感染细胞的核中,其免疫原性表达相对迟些,仅数周或数月后形成抗ebna-1抗体。一个明显阳性试验结果(第二滴度阶段)显示曾有过感染。若vca试验阳性,滴度为1:160或更高,结合阴性或弱阳性的抗ebna-1试验,就表示一种急性、新的或复发感染。
n ea是受感染细胞早期产生的抗原,比vca的免疫原性要弱,因此它们诱导的抗体在原发性感染出现得较迟,然而在复发感染抗体通常可早期检出。
n 鼻咽癌刺激iga类的ebv抗体合成,特别是抗vca抗体。但这些抗体水平在正常ebv感染和复发时增加,所以仅高滴度有诊断价值(vca-iga>1:80),经治疗好转后抗体滴度可下降。vca-igm通常阴性,vca-igg滴度增高。多年实践证明iga/vca诊断鼻咽癌的特异性低于iga/ea,但后者敏感性差。除iga之外,早期ebv复制周期中特殊的非结构抗原─dna多聚酶、dna核酸酶、dna主要结合蛋白质亦被推荐作为血清学诊断指标。
n ebv-vca抗体临床意义:vca-iga≥1:10为阳性,说明感染过eb病毒(多在半年前或很久很久前),临床上与鼻咽癌、胸腺淋巴上皮癌、胃癌、直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红斑痕疮、干燥综合症、burkitt氏淋巴瘤、免疫缺陷宿主的淋巴瘤等疾病有关。;vca-igm≥1:5为阳性,说明有近期感染,(感染后多在2-3周该抗体升高,在体持续时间不等)临床上与不明原因的发?、乏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紫癜、抽风、川畸病、口腔脱皮等自身免疫病有关;vca-igg≥1:80以上者,说明ebv被激活或激活了其它病毒基因及某些细胞基因,可作为ebv或其它病毒感染的参考招标。
n 正常参考值:ebv-vca抗体 阴性
16.肿瘤相关物质(tsgf)
tsgf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原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以简便快速地用于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观察、人群查体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由糖类物质构成的糖脂、糖蛋白、寡聚糖等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外和各种体液中,在细胞发生癌变时其代谢紊乱可引起体液中的含量升高,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也由于其瘤种特异性小而适用于普查筛选。几种小分子的肿瘤标志物组合在一起合称为tsgf,由于tsgf含量在肿瘤早期血清中即会明显升高,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广谱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理想指标。
n tsgf对癌症早期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人群防癌健康检查中应用tsgf的检测及动态跟踪,可有效排除假阳性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用以发现无任何症状的早期癌症或早期复发癌症患者,可用于人群健康防癌检查或高危人群筛查,通过定期检测,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对自然人群特别是癌症高发区人群每年进行一次tsgf检测。
n 通过tsgf检测可筛选出的不同瘤种、不同脏器的常见恶性肿瘤多达几十种,表明tsgf是恶性肿瘤的广谱标志。
n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间差异不明显;而良性肿瘤与健康人群间无显著差异,tsgf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指标,可在辅助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作用。急性炎症、胶原病等良性疾病会出现一过性的tsgf值升高,经治疗或自然康复,tsgf值会随之下降,而癌症患者tsgf复查值呈现持续阳性,通过短期跟踪检测,即可排除假阳性干扰。临床病例统计表明2499例各类炎症疾病的假阳性为18.7%,随疾病的转归,绝大多数可在一个月内转阴。
n tsgf也是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及动态随访指标,临床应用资料表明癌症病人治疗前tsgf检测值显著升高,经有效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sgf值明显下降,甚至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的患者,tsgf值反而上升。因此tsgf在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价值,治疗过程中可根据tsgf的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n 部分急性炎症(肝炎、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病症可产生交叉反应,引起假阳性。晚期癌症患者tsgf含量可能低于临界值。
n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tsgf浓度范围为47±17u/ml; <64u/ml为阴性; ≥64u/ml而<71u/ml为可疑; ≥71u/ml为阳性。
17.铁蛋白(sf)
n 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在色素沉着、炎症、肝炎时铁蛋白也会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坏死,红细胞生成被阻断或肿瘤组织中合成增多。
n 正常参考值:男性:30~400 μg/l 女性:13~150 μg/l
18.β2-微球蛋(β2-mg)
n β2-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血液病或其它实质性癌瘤中,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β2-mg,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报道发现恶性疾病时β2-mg在腹水中与血清中的比例明显相关,若两者比值大于1.3时,即考虑为癌肿的表现。
n 血清β2-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n 正常参考值:1.58~3.55 μg/ml
19.胰胚胎抗原(poa)
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u/m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n 正常参考值:0~7 u/ml
20.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是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标志物有以下特点:1.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非常高;2. 较早期的病例有较高的阳性率;3. 健康者与患者血中浓度差异很大,因而检测的可靠性很高。
正常参考值: 4~6 pg/ml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