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血性脑梗死
- 什么是席汉氏综合症
- 糖皮质激素
- 硬脑膜动静脉瘘
-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中风
- 溶栓治疗的建议
- 中风常见的五个警告信号
-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 呼吸机的使用
- 脑血管造影操作易犯的错误
- 青年卒中的病因及机制
- Wernicke 脑病
- 脑耗盐综合症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
- 脑血管狭窄的诊断及治疗
- 症状性狭窄的分型
- 硬膜下积液
- 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
- 空蝶鞍
- 脑卒中后的营养支持治疗
- 降糖六要点
- DWI与ADC
- D2聚体
- 痴呆常见的原因
-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的处理-摘
- 找孩子
-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 盗血综合症
-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癫痫的发病机制
- 易损斑块与血栓形成
-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CADASIL 是什么病
- 出血性脑梗死
- 蛛网膜囊肿
- 什么是平衡三联
- 洼田饮水试验
- 不同降压药物的应用
- 什么是席汉氏综合症
- 什么是谵妄
- 甘露醇如何应用
- 糖尿病人可以吃那些水果
- 美尼尔氏病与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区...
- 美尼尔氏病
- 肝素的药理作用
- 什么是血管周围间隙
- 手脚发麻是怎么回事
- 手麻的原因
- 尿崩症
- 头孢菌素的分类
- 出血性脑卒中
- 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
- 支架置入后再狭窄
-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
- 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 中枢性高热
- 微创内膜剥脱术
- TIA最新定义
-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 脑白质病变的特点及影像特征
- 什么是 HRMRI
- 脑血管造影
- NIHSS评分
- 脑卒中的最新分型-CISS分型
- 血气分析
- 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
-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
- 运动单位
- 怎样读肌电图
- 腓骨肌萎缩症
- 海绵窦的解剖
-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病情凶险
- 呼吸中枢在哪儿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 脂肪肝是怎么回事
- 中风后的恢复
- 脑白质疏松症
- bingswanger脑病
- 痛性眼肌麻痹
- 垂体的功能
- 昏迷常见的原因
- 植物神经
- 病例
- 人的第三只眼???松果体
- 脑出血在MRI的演变过程
- CT窗宽和窗位
- T1加权与T2加权是怎么回事
- 耳石症
- 作者:韩述军|发布时间:2009-07-28|浏览量:1247次
耳朵里面有“石头”
其实,我们的耳朵里面确实有“石头”,不过他非常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耳石的大小只有20~30微米,这些灰色的微细碳酸性物质,黏附在内耳中的前庭内,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举例说,我们坐车的时候即使打瞌睡,也能感受到急刹车,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 潍坊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韩述军
之所以会发生耳石移位,简单地解释,就是一些患者头部遭遇撞击或因其他不明原因,导致耳石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从而刺激半规管,让人的头部一旦处于某种位置,就会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这种耳朵的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
引起耳石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1.耳石膜变性脱落进入内耳淋巴液中,随头及身体的位置改变,耳石撞击半规管感受器产生眩晕。2.头部外伤。3.内耳微循环障碍。4.中耳及内耳疾病,如中耳炎等导致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产生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耳水不平衡
有资料显示,耳石症引起的眩晕较常见,该病发病率高,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的20%~40%,占老年人群的9%,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首诊于神经科,易误诊为高血压。耳石症患者即使能到耳鼻喉科就诊,也很容易被误诊为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患者的眩晕与耳水不平衡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因为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耳水不平衡的患者除了眩晕外,还会出现弱听、耳鸣等症状,看到物体时眩晕会更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分钟甚至一天。
复位治疗可缓解眩晕
除了症状不同,耳石症和耳水不平衡在治疗上也有明显区别。耳水不平衡患者需要服用药物,而耳石症患者则只需接受耳石复位疗法。
耳石复位疗法就是患者在耳鼻喉科专科医生的协助下,仰卧在床上,将头部悬空并转往不同方向,经反复数次后让耳石回到原位,整个治疗过程无需吃药,而且疗效比较明显。但复位疗法也不一定能使耳石症完全断根,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治疗1~2次后能完全治愈,但部分患者在治疗数月或数年后还可能会复发。不过即使如此,只要重复用相同方法进行治疗就可以了。
由于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检查项目可以对耳石症进行确诊,医生多数都是凭患者的症状、病史来对病情做出判断。因此,病人就诊时看对专科是非常关键的。
其实,我们的耳朵里面确实有“石头”,不过他非常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耳石的大小只有20~30微米,这些灰色的微细碳酸性物质,黏附在内耳中的前庭内,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举例说,我们坐车的时候即使打瞌睡,也能感受到急刹车,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 潍坊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韩述军
之所以会发生耳石移位,简单地解释,就是一些患者头部遭遇撞击或因其他不明原因,导致耳石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从而刺激半规管,让人的头部一旦处于某种位置,就会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这种耳朵的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
引起耳石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1.耳石膜变性脱落进入内耳淋巴液中,随头及身体的位置改变,耳石撞击半规管感受器产生眩晕。2.头部外伤。3.内耳微循环障碍。4.中耳及内耳疾病,如中耳炎等导致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产生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耳水不平衡
有资料显示,耳石症引起的眩晕较常见,该病发病率高,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的20%~40%,占老年人群的9%,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首诊于神经科,易误诊为高血压。耳石症患者即使能到耳鼻喉科就诊,也很容易被误诊为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患者的眩晕与耳水不平衡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因为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耳水不平衡的患者除了眩晕外,还会出现弱听、耳鸣等症状,看到物体时眩晕会更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分钟甚至一天。
复位治疗可缓解眩晕
除了症状不同,耳石症和耳水不平衡在治疗上也有明显区别。耳水不平衡患者需要服用药物,而耳石症患者则只需接受耳石复位疗法。
耳石复位疗法就是患者在耳鼻喉科专科医生的协助下,仰卧在床上,将头部悬空并转往不同方向,经反复数次后让耳石回到原位,整个治疗过程无需吃药,而且疗效比较明显。但复位疗法也不一定能使耳石症完全断根,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治疗1~2次后能完全治愈,但部分患者在治疗数月或数年后还可能会复发。不过即使如此,只要重复用相同方法进行治疗就可以了。
由于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检查项目可以对耳石症进行确诊,医生多数都是凭患者的症状、病史来对病情做出判断。因此,病人就诊时看对专科是非常关键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