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占卿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科室:
肝病科
- 肠道病毒与感染
- 流感疫苗的保护效能和不良反应
- 诺沃克病毒与感染
- 易挂号系统安装
- 医有定法 亦无定法:案例精选之...
- 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 医学的哲学思考
- 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 医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炎二科...
- 季节性肝炎及其防治策略
- 医有定法 亦无定法:案例精选之...
- 医有定法 亦无定法:案例精选之...
- 医有定法 亦无定法:案例精选之...
- 医有定法 亦无定法:案例精选之...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评价
- 派罗欣70周,雅培245阳,抗...
- 孕妇大三阳如果传染给宝宝的话,...
- 我是俄罗斯一名女患者 经常肝疼...
- 原因不明急性黄疸肝炎存在吗?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治疗
- 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治疗
-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区别和联系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方式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 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
-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我管理
-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病毒耐药的...
- 乙肝大三阳
- 请乙肝高效蛋白室温下存放了5个...
- 用丙肝病毒携带者用过的采血针采...
- 请乙肝高效蛋白室温下存放了5个...
- 肝硬化腹水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类型
- 肠腺病毒与感染
- 乙肝小三阳全母乳妈妈急问,关于...
- 乙肝大三阳的我该怎么办
- 持续病毒学应答是稳定和逆转慢性...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早期病...
- 你好,我老婆怀孕三个月
- 乙型肝炎病毒对直接抗病毒药物产...
- 你好,我老婆怀孕三个月
- 抗病毒药影响肾脏怎么办
-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自然过程
-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过程
-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或戊型肝炎...
-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共同...
- 肝硬化腹水的主流机制及治疗策略
- 被小三阳感染后成245项阳性今...
- 血清HBV DNA的定量检测及...
- 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慢性乙型肝炎的群体化治疗与个体...
- ALT65,DNA有点高,要抗...
- 阿德福韦酯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合理...
- 替诺福韦酯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合理...
- 替比夫定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合理应...
- 恩替卡韦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合理应...
- 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现状
- 干扰素类药物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合...
- 我是乙肝小三阳患者,咨询宝宝打...
- 正确对待医学的“突破”性进展
- 基于抗病毒效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
-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妊娠风...
- Q热的传播过程、临床特征和治疗...
- 理解和沟通是选择好医生的前提
- 正确理解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
- 肝硬化与肝脏失代偿的区别与联系
- 医学的发展趋势与患者的知识需求
- 网络方式不能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
- 慢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高度依赖实...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 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现状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本质
- 肝病患者流感疫苗的接种问题
- 流感疫苗的保护效能和不良反应
- 乙型肝炎疫苗的不良反应
- 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 乙型肝炎疫苗的发展历史
- 乙型肝炎的自然特征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转归
-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使用过程...
- 阅读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
- 正确认识抗病毒药物的选用原则和...
- 对感染的再认识
- 肝脏损伤的原因
- 导致肝脏损伤的感染性病因
- 专嗜性肝炎病毒与非专嗜性肝炎病...
- 对传染病的研究和实践应当遵循传...
- 正确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
-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转换...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程
- 新发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
- 影响乙型肝炎自然过程的因素
- 丙肝抗体=HCV-RNA吗?H...
- 乙肝相关肝硬化反复出现腹水的原...
- 肾功能障碍者可用干扰素但慎用利...
- 没有乙肝为什么会有乙肝病毒?
- 丙干抗体=HCV-RNA吗?H...
- 丙型肝炎的诊断问题
- 乙肝如何母婴阻断?
- 乙肝携带者寿命会不会减短?
- 怎样才能不把乙肝传给下一代和爱...
- 我女儿的核心抗体为什么是阳性的...
- 是否可怀孕?
- 携带丙肝病毒的尿毒症患者如何治...
- 携带丙肝病毒的尿毒症患者如何治...
- 碱性磷酸酶过高怎么办?
- “自限性和持续性乙肝”的标准问...
- 急性与慢性乙肝没有截然的界限
- 经典流感与新发流感
- 经典流感与新发流感
-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
- 医学是基于科学的艺术
- 医学是基于科学的艺术
-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 两对半表现模式的双向演变
- 两对半表现模式的双向演变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不一定有不良...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不一定有不良...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走向:有时序...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走向:有时序...
- 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
- 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
- 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治疗的耐...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治疗的耐...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肝硬化腹水治疗的五个步骤
- 正确理解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
- 拉米夫定耐药的预测和干预
- 血浆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
- 血浆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
- 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
- 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
- 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
- 认识两对半,释义两对半
- 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与合理治...
- 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与合理治...
- 正确理解循证医学背景下的药物有...
- 正确理解循证医学背景下的药物有...
- 慢性乙型肝炎的合理饮食
- 慢性乙型肝炎的合理饮食
-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的社会因...
-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的社会因...
- 正确理解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
- 正确理解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
- 新发传染病与再发传染病
- 传染病的自然属性
- 传染病的自然属性
- 乙型肝炎病毒与感染
- 乙型肝炎病毒与感染
- 星状病毒与感染
- 诺如病毒与感染
- 轮状病毒与感染
- 轮状病毒与感染
- 肠道病毒与感染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 肝性脑病的分级及早期诊断
- 肝性脑病的分级及早期诊断
-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期
- 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能
- 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能
- 肝硬化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早期诊...
- 肝硬化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早期诊...
- 正确理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有效...
- 正确理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有效...
- 慢性乙型肝炎HBeAg发生血清...
- 慢性乙型肝炎HBeAg发生血清...
- 亚急性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免疫学...
- 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
- 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
- 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与肝病严重程...
- 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与肝病严重程...
- 被动物咬伤后患狂犬病的因素有哪...
- 被动物咬伤后患狂犬病的因素有哪...
- 乙型肝炎病人性甾体激素变化及其...
- 乙型肝炎病人性甾体激素变化及其...
- 血清ALT水平可作为判别急性与...
- 血清ALT水平可作为判别急性与...
- 血清转氨酶升高不只是肝细胞受损...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
-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 干扰素-α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 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
- 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和目标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和目标
- 硝唑尼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治...
-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治...
-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
- 慢性乙肝既是一个传染病,又是一...
- 肝硬化不等于持续失代偿性肝病
- 重型肝炎的预测及其意义
-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失代...
-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失代...
- 认识流感,防治流感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与观察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与观察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临床...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临床...
- 肝炎病情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 隐源性性肝炎与隐源性肝硬化
- 隐匿型乙型肝炎与隐性乙型肝炎病...
- 隐匿型乙型肝炎与隐性乙型肝炎病...
- 隐匿型乙型肝炎与显现型乙型肝炎
- 隐匿型乙型肝炎与显现型乙型肝炎
-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模式与乙型...
-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模式与乙型...
- 核苷(酸)类药物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合理应用
- 作者:张占卿|发布时间:2010-06-16|浏览量:398次
核苷(酸)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具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核苷(酸)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后肝炎的暂时性加重;替比夫定可导致少数患者出现肌肉损伤。
1 拉米夫定:动物实验指出,拉米夫定没有显著的生殖毒性。大鼠和家兔分别给予拉米夫定达到人类临床推荐剂量的60倍时,均未显示明显的致畸作用。当家兔血药浓度与人类临床推荐剂量血药浓度相近时,其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但当大鼠血药浓度达到人类临床推荐剂量血药浓度的60倍时,未见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对妊娠大鼠和家兔的研究结果显示,拉米夫定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仔体内,但均未显示出明显的致畸作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张占卿
拉米夫定已广泛用于爱滋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迄今尚未见到拉米夫定相关的生殖毒性和胚胎毒性的报道。而且,国内外有均有报道,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其所生婴儿均没有发育异常;继续服药与停止服药患者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国内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对照试验中,有89例和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妊娠32±2周至分娩前后4周,分别接受了拉米夫定治疗和同步随访,所有婴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部分婴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婴儿出生后52 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结果,拉米夫定组母亲血清HBVDNA不可检测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31%);拉米夫定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61%);两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说明妊娠晚期拉米夫定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母亲血清HBVDNA载量,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计划近期妊娠的育龄期妇女,如果病情允许妊娠,建议暂不采取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取抗病毒治疗,可以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意外妊娠的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慢性和重型乙型肝炎,停止或继续服药决定于孕妇的病情。如果停止服药风险大于继续服药,建议继续服药;如果血清HBVDNA已经达到不可检测,建议继续服药。为防止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可以考虑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拉米夫定。为挽救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可以考虑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拉米夫定。没有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和HBVDNA阳性的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为减少母婴传播,可以考虑在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经过乳汁排泄,并且乳汁与血浆中的浓度相似,建议哺乳期母亲避免使用拉米夫定;正在使用拉米夫定的母亲患者,建议避免母乳喂养。
2 替比夫定:在生殖毒性研究中,雌雄大鼠的全身暴露剂量约为人类推荐治疗剂量的14倍时,未观察到有损害生育能力的证据。在临床前研究中,未观察到替比夫定有致畸作用,未发现替比夫定对胚胎和胎仔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对妊娠大鼠和家兔的研究显示,替比夫定可以通过胎盘。对大鼠和家兔的发育毒理学研究表明,在暴露剂量分别高出人类推荐治疗剂量的6倍和37倍时,未观察到对胎仔有损害的证据。
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文献很少,它的人类生殖和发育毒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国内一项研究观察了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替比夫定对胎儿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治疗组31例,自妊娠28~32周开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直到分娩后30天;对照组30例,自妊娠28~32周开始接受同步观察,但不接受替比夫定治疗。所有婴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和30天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且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之前和7月龄时采股静脉血检查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和HBVDNA。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娩前治疗组血清HBVDNA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6.5%和16.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7月龄时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0和13.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分别有8例和9例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未发现母婴有其他不良反应。
计划近期妊娠的育龄期妇女,如果病情允许妊娠,建议暂不采取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取抗病毒治疗,可以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替比夫定。
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意外妊娠的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慢性和重型乙型肝炎,停止或继续服药决定于孕妇的病情。如果停止服药风险大于继续服药,特别是治疗前已经进入肝硬化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建议继续服药。为防止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可以考虑在晚期使用替比夫定,但不推荐在妊娠早期、中期使用替比夫定。为挽救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可以考虑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替比夫定。没有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和HBVDNA阳性的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为减少母婴传播,可以考虑在妊娠晚期使用替比夫定。
在大鼠的实验中,替比夫定可以经过乳汁排泄;但在人类,替比夫定是否经过乳汁排泄尚不清楚。建议哺乳期母亲避免使用替比夫定;正在使用替比夫定的母亲患者,建议避免母乳喂养。
3 恩替卡韦:在毒理学研究中,当给予恩替卡韦的剂量达到人类推荐剂量的35倍及以上时,发现啮齿类和犬出现了输精管的退行性改变。在生殖毒性研究中,连续4周给予大鼠恩替卡韦达到人类最高推荐剂量的90倍时,没有观察到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育能力受到影响。当给予大鼠和家兔恩替卡韦分别达到人类最高推荐剂量的28倍和212倍时,没有发现有母体和胚胎毒性;在大鼠的实验中,当给予恩替卡韦达到人类推荐剂量的3100倍时,能够观察到胎鼠体重降低、鼠尾和脊椎形态异常及骨化水平降低(脊椎、趾骨和指骨),并观察到胎鼠有多余的腰椎和肋骨形成;在家兔的实验中,当给予恩替卡韦达到人类推荐剂量的883倍时,能够观察到胎兔骨化水平降低(舌骨),并观察到胎兔有多余的肋骨形成。
目前尚缺乏恩替卡韦治疗妊娠期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资料。虽然动物生殖毒性的研究结果不能总是预测人类对恩替卡韦的生殖反应,但恩替卡韦的人类生殖毒性不容忽视。
计划近期妊娠的育龄期妇女,如果病情允许妊娠,建议暂不采取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取抗病毒治疗,不建议选择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意外妊娠的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慢性和重型乙型肝炎,建议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终止妊娠。为防止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不推荐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恩替卡韦。为挽救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不推荐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恩替卡韦。为减少母婴传播,不推荐在妊娠晚期使用恩替卡韦。
在大鼠的实验中,恩替卡韦可以经过乳汁排泄;但在人类,恩替卡韦是否经过乳汁排泄尚不清楚。建议哺乳期母亲避免使用恩替卡韦;正在使用恩替卡韦的母亲患者,建议避免母乳喂养。
4 阿德福韦酯:动物实验显示,当大鼠血清药物浓度约为人类推荐治疗剂量的血清药物浓度的19倍时,未观察到对生育能力有显著影响。妊娠期大鼠静脉注射阿德福韦酯的剂量是人类推荐治疗剂量的38倍时,不仅能够产生明显的母体毒性,而且能够观察到胚胎毒性和胎仔畸形,表现为全身水肿、眼泡凹陷、脐疝和尾巴扭结的发生率增高。
目前尚缺乏阿德福韦酯治疗妊娠期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资料。虽然动物生殖毒性的研究结果不能总是预测人类对阿德福韦酯的生殖反应,阿德福韦酯的人类生殖毒性不容忽视。
计划近期妊娠的育龄期妇女,如果病情允许妊娠,建议暂不采取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取抗病毒治疗,不建议选择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治疗过程中意外妊娠的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慢性和重型乙型肝炎,建议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终止妊娠。为防止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不推荐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阿德福韦酯。为挽救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不常规推荐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阿德福韦酯,但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的妊娠晚期重型乙型肝炎,可以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使用阿德福韦酯。目前尚不清楚阿德福韦酯是否能减少母婴传播,因此,没有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和HBVDNA阳性的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为减少母婴传播,不推荐在妊娠晚期使用阿德福韦酯。
目前尚不清楚阿德福韦酯是否经过乳汁排泄。建议哺乳期母亲避免使用阿德福韦酯;正在使用阿德福韦酯的母亲患者,建议避免母乳喂养。
5 替诺福韦酯:动物实验指出,妊娠3~21周的恒河猴暴露于人类推荐治疗剂量的25倍时,没有发现其胎儿显著的结构异常,但观察到有轻微的骨质疏松。在多种动物(猴、鼠和犬等)应用大剂量的替诺福韦酯,婴儿动物、幼儿动物和少年动物可发生可逆性的骨质矿化障碍、骨密度减低和骨质软化。
已经有足够数量的爱滋病患者在早期妊娠使用替诺福韦酯,没有发现她们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增加。最近美国一篇报道指出,78例爱滋病患者在妊娠期使用替诺福韦酯,她们的78名新生儿均未获得HIV感染和均未显示有毒性反应。
计划近期妊娠的育龄期妇女,如果病情允许妊娠,建议暂不采取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取抗病毒治疗,可以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替诺福韦酯。
替诺福韦酯治疗过程中意外妊娠的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慢性和重型乙型肝炎,停止或继续服药决定于孕妇的病情。如果停止服药风险大于继续服药,建议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继续服药;如果血清HBVDNA已经达到不可检测,建议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继续服药。为防止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可以考虑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为挽救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可以考虑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没有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和HBVDNA阳性的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为减少母婴传播,可以考虑在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
在大鼠的实验中,替诺福韦酯可以经过乳汁排泄;但在人类,替诺福韦酯是否经过乳汁排泄尚不清楚。建议哺乳期母亲避免使用替诺福韦酯;正在使用替诺福韦酯的母亲患者,建议避免母乳喂养。TA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