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引强副主任医师 博士
-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科室:
肝病科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肝纤维化四项的临床意义
- 新版《APASL慢性乙型肝炎诊...
- 新版《亚太地区丙型肝炎共识和诊...
- 基于肝癌分型的治疗规范??河北...
- 舌像的意义
- J Gastroenterol...
-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 DNA序列测定结果判定!
- 加入利巴韦林并不提高急性丙型肝...
- 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转...
- 乙肝患者何时需要抗病毒治疗?(...
- 幽门螺杆菌最新共识及刘文忠教授...
- 二十八脉分类
- 基于肝癌分型的治疗规范??河北...
- 更新版APASL 2012《亚...
- 总胆汁酸(转自百度百科)
- 乙肝患者球蛋白偏高有哪些原因?
- 肝纤维化四项的临床意义
- (转贴)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
- 药物性肝炎
-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 (转贴)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
- (转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
- (转帖)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
- 脂肪肝防治的八大误区(转贴)
- 糖尿病药物的合理应用(转自爱爱...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B超检查提示弥漫性肝损害严重吗...
- 自身免疫性肝病确认试验的临床意...
- 肝穿刺活检
- 肝脏B超检查正常值
- 肝脏B超上的钙化点
- 肝脏B超检查要空腹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肝性脑病的分期
- 肝硬化的并发症(转)
-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 利巴韦林的副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CHB)概说
-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保肝降酶作...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中西医合治乙肝纤维化效果好
- 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病机制(转)
- 作者:张引强|发布时间:2011-04-06|浏览量:768次
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一):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2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张引强
(二):低白蛋白血症:白蛋低于31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
(三):淋又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胆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约7-11L,正常为1-3L),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
(四):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五):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六):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上述多种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