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 中医为治疗免疫风湿病打开一扇希...
- 甲状腺癌早期有哪些不良信号?
- 阴性艾滋病大可不必惊慌!
- “类艾滋病”与中医思考
- 传承经典扬中医 活用经方疗免疫
- 银屑病日常生活四忌四宜
- 淋巴瘤早期有哪些症状?
- 甲状腺癌适合吃哪些食物?
- 婴儿湿疮医护指导
- 产后常见三病解析
- 肾虚老得快,没病要先防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畅,疾病自...
- 双向调节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 出汗为风湿病康复之关键!
- 结节性血管炎能去染头发吗?
- 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调护
- 下肢单关节肿痛要高度警惕反应性...
- 调节心理有助于缓解疼痛
- 梅雨季节如何预防风湿病复发
- 介绍几种强直性脊柱炎的运动疗法
- 痛风究竟还能吃哪些食物?
- 强直性脊柱炎怀孕了怎么办?
- 趣问:白天嗜睡是什么病?
- 趣问:经常打哈欠是怎么回事?
- 流产后头痛怎么办?
- 我小便化验有3个+怎么治疗
- 舌苔白厚,怎么办?
- 能用一个方子治疗十年多的风湿病...
- 尿血是不是肾炎?
- 月经前总会感冒,怎么办?
- 得了免疫风湿病能生育吗?什么样...
- 类风湿患者适合居住在海南吗?
- 多年痛风,痛风石怎么治疗?
- 白塞氏病饮食上有忌口的么,应该...
- 十指发小点点,奇痒,抓破会出水...
- 白塞氏病饮食上有忌口的么,应该...
- 早上起床关节不灵活、很僵硬是什...
- 荨麻疹的药物与生活饮食调治
- 怎样区别腰痛
- 湿疹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
- 如何诊断干燥综合症?
- 冬天预防感冒七个有效方法
- 风湿病病人该吃什么样的膏方??...
- 有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冬泳吗?
- 系统性红斑狼疮生活调摄需知
- 风湿性关节炎的生活调护?
- 后背不舒服,冰凉冰凉的,什么原...
- 得了风湿病对于女人的生育有没有...
- 女朋友感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怎么...
- 类风湿性关节炎用什么药?怎么治...
- 干燥综合症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异同...
- 多发性肌炎能治吗?
- 雷诺氏病要怎么样治疗?
- 有关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
- 肺间质纤维化如何诊治?
- 如何治疗红斑狼疮?
- 痛风如何治疗?用什么药物?
-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治疗好?
- 过敏性紫癫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
- 大动脉炎的症状与治疗
- 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 激素似老虎,中药是笼子
- 降服风湿病的撒手锏
- 中西医结合?对付风湿病的双节棍
- 转告红斑狼疮和痛风患友??这里...
- 重视产后风湿病,学会中医饮食调护
- 作者:温成平|发布时间:2009-12-04|浏览量:2801次
现代医学至今未将产后风湿病明确定义,但在临床上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一类疾病。产后风湿病的概念:指妇人产后出现关节肌肉酸痛、肿胀或者畏风寒等一系列病症。中医认为是由于产后机体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或痰浊瘀血内生,阻滞经络关节而致。与一般风湿病不同,本病以正虚为主。中医治疗产后风湿痛疗效明显,副作用少,能起到全面调理作用,使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免疫风湿科温成平
一、 产后风湿病的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不适、重着肿胀、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僵硬。并可伴有汗出畏风,面色无华,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症。
二、 产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产后居住潮湿之地,或分娩之时室内过冷或过暖;或产期多用空调、电扇消暑,皆易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发病。
2.内因:虚证居多,内因最关键。
2.1气血亏虚:产后失血过多,或难产,精力损耗过度;机体、肌肤、筋脉、关节、脏腑、骨骼等全身组织失养。
2.2 瘀血阻滞:若产后恶露不净,瘀血留滞经络骨节之间,或平时有血瘀之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气血运行不畅,则遍身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2.4肝气郁结:产后情绪波动或焦虑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行瘀阻,脏腑经络失养,发为本病。
三、 产后风湿病的饮食调养
1. 苡米桃仁粥:苡米仁150g,山核桃仁200 g,豆豉50g,红枣100 g。功效:健脾祛湿,活血除痹。
2.归芪血藤鸡:黄芪50g 当归10g,鸡血藤30 g,嫩母鸡半只 黄酒20ml,葱、姜适量。功效:益气补血、活血祛湿。
四、 产后风湿病的中医调护:
1.中药药浴疗法:根据不同的产后风湿病患者的体质开出不同的重要处方。将中药煎液加入热水,38-40C;,持续时间约20-30分钟,注意保暖。能经皮吸收,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2.生活起居:产后注意保暖,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向产妇的身体,不要过早接触冷水;避免潮湿,忌食生冷之品,避免过度劳累。
3.适当运动:慢走、做广播操、打太极拳,多在户外晒太阳,以促进气血流畅,防止缺钙,增加机体抵抗力。
4.情志调养:营造宽松环境,保持身心愉悦,避免紧张、焦虑、烦躁、抑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