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怎样可以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
许学明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喀什地区莎车县能检查出乙肝病毒吗
一般的县级医院都是可以检查这种疾病的,可以抽血检查一下,体内的,乙肝五项指标,以及肝功能,肝脏,B超等,可以确诊是否感染,如果有乙型肝炎的话,应该根据肝炎的种类以及肝功是否受损,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放松心情,定期检查肝脏功能。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人要不要抗病毒治疗呢?
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需要看病情。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如果患者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两次监测间隔必须至少1个月)≥2×正常值上限(ULN),同时HBeAg阳性者HBVDNA>20000IU/ml,或者HBeAg阴性者HBVDNA>2000IU/ml,则应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有什么用
乙型肝炎如果不抗病毒治疗,可能会诱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病进展,而且也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肾病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是导致乙肝病毒再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上应该在治疗前一个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在用完最后一次免疫抑制药物后还要继续治疗12个月以上。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人回奶时要注意什么?
产妇回奶不当可能会引起乳腺炎。所以乙肝妈妈回奶时注意观察乳房是否有胀痛,局部是否有硬结、红肿,是否出现全身不适、体温升高等,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阻断的宝宝两月能吃糖丸吗?
糖丸就是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出生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出生2个月后可以正常接种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不必再等三个月。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容易消除吗?
乙肝病毒刚开始对身体的伤害不会很大,乙型肝炎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慢性肝病铁含量会增高吗?
很多肝病出现后,体内的铁含量都会一直增高。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患者常常伴有铁代谢障碍,表现为体内和肝脏内铁含量增多,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停止使用肝病抗病毒药有什么影响
抗病毒的药跟治疗肺结核是一样的,不能擅自停药。抗病毒治疗药物停药后的肝病进展与治疗前肝病基础明显相关。治疗前肝功能异常的病人一旦停药,肝病会再次加重。而且在原有肝损害的基础上加重,肝损害会更加严重。如果治疗前已经有肝硬化,停药后很可能发生肝衰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日常生活接触乙肝病病人会被传染吗
乙肝的传染性确实非常强,所以当身边有有乙肝的朋友的时候,确实离得比较远,保持一段距离,乙肝虽然是传染病,但是主要是经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一般的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染上的。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什么时候容易发生耐药?
据研究表明,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自幼感染,乙肝病毒在人们免疫功能还不能认识它们时“乘虚而入”,与免疫系统“和平共处”。在没有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深深隐藏在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cccDNA很难清除,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差,容易发生耐药。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是多少
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5, 6],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7]。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8-11]。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怎么评估肝脏是否纤维化?
40岁以上的乙肝患者要注意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方法可以选择肝穿刺活检,对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和评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害;也可以选择非侵袭性方法对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ALT与AST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在检查肝病的过程中发现ALT与AST真高,极有可能是因为病情加重。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中ALT最为敏感,它在肝组织中的活性是血清中的100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的ALT增加1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ALT和AST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治疗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尽管目前的《乙肝指南》都不建议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过早治疗,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是乙型肝炎肝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外环境的改变(生育、劳累、药物治疗等),有可能出现肝病活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干扰素注射哪个部位好?
注射干扰素主要是为了预防肝病的病毒复制。干扰素的注射部位最好是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部位可选择:上臂部、腹部、臀部的皮下处,不宜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肝细胞再生有什么好处?
肝细胞再次生长出来,说明病情已经得到了缓解。新肝细胞再生的同时,肝脏也会长出一些纤维组织帮助新生肝细胞修补以前坏死的部位,这些纤维组织一般都长在肝小叶的周围,使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肝细胞“叶脉”比正常明显增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会通过汗液传播吗?
汗液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阻断成功会有什么症状呢?
需要在出生七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检查。在完成了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也就是孩子出生后7个月再给孩子检查时,一些出生时检查乙肝是阳性的孩子已经阻断成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一般仅仅在一起坐着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乙肝属于经血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不安全注射、末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能延长干扰素在体内代谢时间
干扰素是治疗肝病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延长干扰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医生们想了一下办法,就是把肌肉注射改为皮下注射。经科学家研究证实,干扰素吸收和利用率,皮下注射大于肌肉注射。因为肌肉中的血管丰富,吸收较快,代谢也较快;而皮下的血管较少,吸收较慢,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对核苷类药物耐药的原因是什么
核苷类药物耐药是非常多见的,一般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与患者的感染状态、病毒复制水平及其抵抗力、药物的选择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人应该怎么备孕?
肝功正常后可以怀孕,不过乙肝准妈妈在生育前应做好孕前检查、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母婴阻断咨询、乙肝生育咨询和评估,当医生认为适合怀孕后再服用叶酸备孕。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肝病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任何肝病都需要定期复查。肝病进展有时悄无声息,不易被人察觉;有时又是一触即发,突然加重。如果不定期监测,常常延误治疗。因此需要定期随访,加强监测。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病毒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虽然是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但它的传播途径主要就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和乙肝患者接触,是不用担心会传染到的。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抑制等于病毒清除吗?
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会很快地在肝细胞核里“扎根”,形成了一种为“cccDNA”的病毒复制“模板”,很难完全清除,且不断复制病毒。因此,病毒抑制≠病毒清除。“根”还在,“心”未“死”,药物只是暂时将其抑制,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抗病毒药物停药后肝病会怎么变化
抗病毒治疗药物停药后的肝病进展与治疗前肝病基础明显相关。治疗前肝功能异常的病人一旦停药,肝病会再次加重。而且在原有肝损害的基础上加重,肝损害会更加严重。如果治疗前已经有肝硬化,停药后很可能发生肝衰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精子会携带乙肝病毒吗?
精子不会携带乙肝病毒,但精液则有可能携带病毒。精液携带病毒只会引起乙肝的性传播,因为精液不会跟随精子与卵子结合。所以,男性有乙肝,女性应当接种乙肝疫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长期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好吗?
抗病毒治疗越早,将来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风险越低。现在,我国还有许多患者对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存有抵触,害怕治疗。希望大家能够改变对乙肝治疗的看法。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肝病中哪些具有传染性?
肝病是所有肝脏疾病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他肝病不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