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唇/厚唇修薄整形手术前后注意...
- 定义和特征??什么是易性症?
- 诊断??我/我家人是不是易性症...
- 变性手术常见问答 Q&...
- 卫生局关于变性手术的最新规定
- 宽鼻整形手术
- 支持性心理治疗
- 激素治疗 男→女(MTF)
- 激素治疗 女→男(FTM)
- 手术治疗 男→女(MTF)
- 手术治疗 女→男(FTM)
- 变性手术常见问答 Q&A
- 定义和特征??什么是易性症?
- 诊断??我/我家人是不是易性症...
- 我/我家人是易性症,该怎么办?
- 易性症的治疗策略与标准流程
- 乳头内陷
- 坚持做“人文”医师
- 尿道下裂如何手术?
- 最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十种医生
- 小切口双眼皮手术
- 腋臭(狐臭)
- 隆胸术
- 黑痣
- 血管瘤
- 黑眼圈怎么治疗?
- 腋臭伤口不愈怎么办?
- “肿泡眼”
- 整形外科的势力范围(6)? ...
- 无辜的患者?可怜的医生???我...
- 医疗监督协管员?岗位尴尬?
- 作者:潘柏林|发布时间:2009-03-21|浏览量:1050次
据报道,2月18日,北京市首批医疗机构监督协管员在宣武区持证上岗,他们都是各医院医务科人员,目的是对医院内涉及违法违规的执业行为及时提出改正建议,并在必要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回民医院医务科长乔蓉说,“对医务人员服务不到位及医治效果不满意是患者反映的主要问题,对此,在执行规范行医行为的同时,更应注重引导患者通过正常途径解决医患纠纷。虽然我是医院工作人员,但在纠纷中的身份是中立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潘柏林
医疗行为欠规范以及医疗服务不到位,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通病。在医疗环境还难以明显改善的当前,企图通过医务人员自律而达到“规范”,似乎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北京卫生行政部门此举,通过建立专门监督机构,针对医疗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改善,体现了对该实际问题的重视,提高了监管意识,可谓意义重大。
问题是,协管员仍为医院工作人员,他们能否始终如实反映问题,这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卫生监督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各医院协管员进行互查,互查结果以及群众反映的情况将和协管员汇报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协管员将进行考察监督”。字面上理解,似乎有理;但仔细推敲,个中还是存在不少难点的。
首先,监管标准和力度难以统一掌控,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虽然对协管员有一定的考察机制,但是监督机构毕竟还是医疗系统单方面主导的,要真正做到“公正”,还是略欠把握。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很多方面左右监控的力度。例如“各个医院进行互查”,这个貌似提高监控力度的措施,实际上真能凑效吗?众所周知,每年都会有很多“医院之间互查”的项目,包括三甲资格、准入制度等等,试想有几家医院愿意为了这些表面文章的东西而动真格,破坏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气收场”。
其次,协管员的工作实属“吃力不讨好”。都是自家医院的,可能得罪人不说,就“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这一点,协管员到底应该尽多大的义务,估计协管员自己心里着实没底儿。在医疗纠纷面前,按说医务科出身的协管员是最清楚孰是孰非的,然而“绝对客观、中立”,做起来可不如说这么简单。也许关起门来会好好教训当事医生,但是真到了调查部门,给你一百个胆儿你也不敢跟自己的铁饭碗较真。再说,“持证上岗”、“纳入年度考核”,“上岗”有什么好处?“考核不过”又有什么坏处呢?
再者,协管员如何让患者信服?也许协管员会缓冲掉一些临床医师的恶习,包括态度恶劣、服务不周、解释不详等,那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态度好耐心足的解释调和人员;试问,他可能明明白白的告诉患者刚才的那个医生哪点哪点不规范,维护患者正当权益吗?纠纷后正处于气头上的患者,又凭什么任由来自医院的协管员引导 “正常途径”来解决纠纷问题呢?
并非成心跟卫生行政部门叫板,设立监督机构的确是势在必行,只是监督机构由医院人员单方面组成,是否最终沦为形式主义仍有待商榷。事非彻底而不为,既然设立监控系统,就让它发挥足够的力度,真真正正能对医疗行为起到规范和督促作用。笔者认为,设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监管系统,让医疗行为接受来自市场和社会的考验,是否会更加行之有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