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普华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科室:
肿瘤科
-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 宫颈癌中医诊疗方案
- 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 中医是怎样预防癌症的?
- 缺少哪些营养更易患癌症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方案
- 常见具有抑癌效果的蔬菜水果排名
- 肺腺癌生物靶向联合中医药治疗,...
- 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
- 水蛭主治与功效
- 蜈蚣功效与应用
- 壁虎功效与应用
- 菝葜功效与应用
- 宫颈癌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WHO癌症实况报道 (第297...
- 枇杷叶(中药材植物名:枇杷)(...
- 枇杷叶(中药材植物名:枇杷)(...
- 龙葵(黑天天)【茄科】
- 龙葵(黑天天)【茄科】
- 土茯苓(中药材植物名:光菝葜)...
- 土茯苓(中药材植物名:光菝葜)...
- 半边莲(中药材植物名:半边莲)...
- 半边莲(中药材植物名:半边莲)...
- 蚤休(草河车)【百合科】
- 蚤休(草河车)【百合科】
- 八月扎(中药材植物名:八月扎)
- 八月扎(中药材植物名:八月扎)
- 胡桃仁(核桃仁)【胡桃科】
- 胡桃仁(核桃仁)【胡桃科】
- 桑椹子(中草药名称:桑果)(科...
- 桑椹子(中草药名称:桑果)(科...
- 黑芝麻(黑油麻)【脂麻科】
- 黑芝麻(黑油麻)【脂麻科】
- 续断(川断)【川续断科】
- 葫芦巴(中草药名称:芦巴子)(...
- 当归(中草药名称:当归)(科目...
- 白芍药(中草药名称:芍药)(科...
- 肉苁蓉(中草药名称:大芸)(科...
- 巴戟天(中草药名称:巴戟天)(...
- 淫羊藿(中草药名称:仙灵脾)(...
- 百合(强仇)【百合科】
- 石斛(金钗石斛)【兰科】
- 山茱萸(山萸肉)【山茱萸科】
- 当归(中草药名称:当归)(科目...
- 菟丝子(无根草)【旋花科】
- 北沙参(莱阳参)【伞形科】
- 生地黄(中草药名称:地黄)(科...
- 绞股蓝(中草药名称:七叶胆)(...
- 莲子(中草药名称:莲子)(科目...
- 大枣(中草药名称:枣)(科目:...
- 莲子(中草药名称:莲子)(科目...
- 大枣(中草药名称:枣)(科目:...
- 麦门冬(寸冬)【百合科】
- 麦门冬(寸冬)【百合科】
- 补骨脂(破故纸)【蝶形花科】
- 补骨脂(破故纸)【蝶形花科】
- 南沙参(沙参)【桔梗科】
- 楮实子(彀实)【桑科】
- 楮实子(彀实)【桑科】
- 女贞子(冬青子)【木犀科】
- 何首乌(中草药名称:生首乌)(...
- 冬虫夏草(冬虫草)【麦角菌科】
- 冬虫夏草(冬虫草)【麦角菌科】
- 黄芪(中草药名称:黄耆)(科目...
- 人参(中草药名称:人参)(科目...
- 人参(中草药名称:人参)(科目...
- 吃鸡蛋的营养法排名
- 秋季进补最佳食物
- 曾博士出诊及日常工作时间安排
- 中医治癌 切勿迷信秘方
- 18种具有抑癌效果的蔬菜水果排...
- 超级抗癌食物:地瓜
- 预防癌症的十项注意
- 肠癌术后记得多动动
- 肿瘤病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 乳腺癌术后放疗病人功能锻炼指导
- 保持心理健康??肿瘤防治不可忽...
- 康复期癌症患者饮食心态有讲究
- 对癌症患者的关怀和照顾必须适度
- 家庭癌症护理中的相关技巧
- 癌性疼痛病人的家庭护理
- 肝癌介入术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 肿瘤病人的饮食营养护理
- 癌症食疗三原则
- 癌症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 肺癌患者如何科学饮食
- 散步有利于癌症病人的康复
- 与癌“和平共处”十要诀
- 成功抗癌三步曲
- 中药造假揭秘
- 放射性直肠炎中药灌肠疗法
- 结直肠癌中药灌肠疗法
-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规范
- 脑转移的特色中药辨证汤药治疗
- 恶性胸水治疗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规范
- 肝癌晚期并发鼓胀、黄疸的中医药...
- 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规范
-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规范
- 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西医临床研...
- 黄芪(中草药名称:黄耆)(科目:豆科)
- 作者:曾普华|发布时间:2012-09-23|浏览量:1136次
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黄芪的根。甘,微温。归脾、肺经。
1.固表止汗:用于平素体弱,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常配浮小麦 麻黄根 五味子 煅龙骨 煅牡蛎等;对于卫气虚、易出汗,经常易感冒可用,(<丹溪心法>玉屏风散)加桂枝,白芍等;用治阴虚盗汗证,如(当归六黄汤);用于气虚阳衰之畏寒多汗等证,如(芪附汤)。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曾普华
2.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举元煎;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子宫下垂,如归脾汤;用治病后气虚体弱,如(参芪膏)。
3.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如(<外科正宗>透脓散、当归六黄汤)。
4.利尿消肿: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滞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如(十全大补汤)、(<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药效鉴别】
无论是阳虚引起,或由阴虚而致,皆由表卫气虚不固,营阴外泄所致。故无论阳虚、阴虚,均可用。同时又是“疮家要药”。倍量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
【临证应用】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或截瘫,下半身痿废等症。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用治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芪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如参芪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芪建中汤),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芪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
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请证。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苑、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芪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玉屏风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如防己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治久溃不敛,可配当归、人参、肉桂等,以生肌敛疮。 此外,对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能补气以生血,常与当归等同用;对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能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对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滞,常与桂枝或当归、红花、地龙等同用;对气虚津亏的消渴,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常与地黄、山药等同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的作用:30%黄芪煎剂,可加强小鼠对学习的记忆和巩固记忆作用。
2.对心血管作用:煎剂、黄芪皂甙甲动物试验有降压作用。
3.利尿作用:煎剂对实验动物或人体均可使尿量增加,显示较强的利尿作用。
4.抗炎作用:黄芪皂甙甲可对抗组胺、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
5.抗病毒作用:对Sindbis病毒、新城疫病毒(NDK)、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及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糖类、粘液质、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成分。
【用量用法】
9??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易于助火,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于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蜜黄芪:1.肺虚气短常与五味紫菀等同用;2.气虚便秘,常与火麻仁,白蜜,陈皮同用。
酒黄芪:增强了走窜之性,用于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常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如(<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1.固表止汗:用于平素体弱,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常配浮小麦 麻黄根 五味子 煅龙骨 煅牡蛎等;对于卫气虚、易出汗,经常易感冒可用,(<丹溪心法>玉屏风散)加桂枝,白芍等;用治阴虚盗汗证,如(当归六黄汤);用于气虚阳衰之畏寒多汗等证,如(芪附汤)。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曾普华
2.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举元煎;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子宫下垂,如归脾汤;用治病后气虚体弱,如(参芪膏)。
3.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如(<外科正宗>透脓散、当归六黄汤)。
4.利尿消肿: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滞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如(十全大补汤)、(<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药效鉴别】
无论是阳虚引起,或由阴虚而致,皆由表卫气虚不固,营阴外泄所致。故无论阳虚、阴虚,均可用。同时又是“疮家要药”。倍量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
【临证应用】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或截瘫,下半身痿废等症。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用治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芪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如参芪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芪建中汤),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芪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
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请证。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苑、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芪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玉屏风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如防己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治久溃不敛,可配当归、人参、肉桂等,以生肌敛疮。 此外,对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能补气以生血,常与当归等同用;对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能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对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滞,常与桂枝或当归、红花、地龙等同用;对气虚津亏的消渴,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常与地黄、山药等同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的作用:30%黄芪煎剂,可加强小鼠对学习的记忆和巩固记忆作用。
2.对心血管作用:煎剂、黄芪皂甙甲动物试验有降压作用。
3.利尿作用:煎剂对实验动物或人体均可使尿量增加,显示较强的利尿作用。
4.抗炎作用:黄芪皂甙甲可对抗组胺、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
5.抗病毒作用:对Sindbis病毒、新城疫病毒(NDK)、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及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糖类、粘液质、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成分。
【用量用法】
9??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易于助火,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于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蜜黄芪:1.肺虚气短常与五味紫菀等同用;2.气虚便秘,常与火麻仁,白蜜,陈皮同用。
酒黄芪:增强了走窜之性,用于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常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如(<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