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臣文主任医师
-
医院:
潍坊市中医院
科室:
急救中心
-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2011ESC非ST段抬高性急...
- 冠状动脉支架术
- 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
-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 山东潍坊市中医院急救中心、急诊...
- 2010急性冠脉综合征新进展学...
- 2010 ESC急性ST段抬高...
- 2009年更新版ACCF/AH...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 应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饮酒极易引起...
- The introductio...
- 2007年8月7日潍坊市急诊医...
- 2010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 2009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
- 再次成功完成一例主动脉夹层覆膜...
- 一名罕见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市中医...
- IDF代谢综合征新标准
- 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及其预防
- 代谢综合征:病态脂肪组织综合征
- 2011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
- 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建立...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亚太地...
- 山东省医院急诊科(室)基本标准...
- Weifang Chinese...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的最佳治疗方法
- 作者:李臣文|发布时间:2009-04-19|浏览量:402次
众所周知,AMI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尽早、完全、持续保持心外膜血管的通畅和心肌的充分灌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溶栓治疗曾经是这一治疗策略的主要手段。然而溶栓治疗有许多不足,如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0%,再通血管残余狭窄率高,恢复再灌注的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等。由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克服了上述诸多的缺点,近10年来得以不断应用并逐渐推广。 一项荟萃分析(包括23项随机研究,共入选7739例患者)结果表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减少ST段抬高的 AMI患者的近期(4~6周)死亡率(7.0%对9.3%,P=0.0002)、非致死性再次心梗发生率 (2.5%对6.8%,P<0.0001)、卒中发生率(1.0%对2.0%,P=0.0004)和复合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8.2%对14.5%, P<0.0001)等方面优于溶栓治疗。长期随访 (6~18个月)的结果仍然显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优于溶栓治疗 (死亡率:9.6%对12.8%;非致死性再次心梗发生率:4.8%对10.0%;复合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12%对19%)。 因此,在最近公布的欧洲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被列为ST段抬高的AMI治疗的ⅠA类适应证。对于转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5项大型随机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其疗效优于就地溶栓治疗(LIMI、PRAGUE-1、PRAGUE-2、Air-PAMI和DANAMI-2研究)。 最近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转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使ST段抬高AMI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风险降低40%。对于非ST段抬高的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益处依然在高危患者中显现。与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相比,AMI患者置入支架后获益更大,Zwolle、Stent-PAMI和CADILLAC研究均证实了该观点。 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AMI患者,其药物治疗也不可忽视。在Stukel等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介入手术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最多地区的患者,其生存率最高;接受这两种治疗最低地区的患者,其生存率最低;在各个强度水平的介入治疗组,均显示地区性药物治疗强度的增加所带来的生存率的改善。基于目前对A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认识,对ST段抬高的 AMI和非ST段抬高AMI的高危患者,其最佳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仍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同时,应该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调脂药物的应用。潍坊市中医院急救中心李臣文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