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航,风雨渔舟
- 岁末感伤
- 向着生活微笑
- 云淡风轻的日子
- 不要心太累
- 中国博士的悲哀
- 一路上有你
- 生日回首我的小半生,恍若一梦
- 网络那些事
- 掬水桃花映流年
- 过年的日子
- 怀念故友朱小敏医生
- 圣诞的钟声
- 独戒
- 生命的轮回
- 从“芦笋片”事件所想到的
- 坚持的理由
- 肺癌患者的福音
- 肺癌治疗是先看基因突变还是先看...
- 端午情浓
- 癌症的复发和疗效判断
- 珍惜生命的旅途
- 好医生应当是一个哲学家
- 肺癌的威胁
- 给您拜年
- 一醉方休
- “治癌医生”的广告
- 岁末感伤
- 生命之重
- 感恩是因心中有爱
- 书房里的遐想
- 肺癌的治疗策略
- 忠言逆耳
- 旅游系列之十:日本见闻
- 易瑞沙(PASS)治疗肺癌的初...
- 净月有风
- 我看“凤姐事件”
- 四十以后,不再彷徨
- 有感于“医生为病人而生”
- 淡然面对
- 心灰意冷的感觉
- 2010,请让我遇见幸福
- 分手就是为了被挽留
- 清茶,轻叹
- 爱与痛的边缘
- 端午怀想
- 休假系列之九:澳门!澳门!
- 旅游系列之五:风月丽江
- 作者:吴伟东|发布时间:2010-11-01|浏览量:592次
风月丽江
吴伟东
很多同事看了我日本的游记之后,很多感慨,建议我多把一些旅游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题记
忙里偷闲,趁着陪太太出差的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彩云之南”的丽江。这是一个放飞心情的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蓝得发亮的天空,巍巍耸立的玉龙雪山,汹涌奔泻的虎跳峡,一望无垠的向日葵,漫山遍野的桃花……无不让人依恋。而在丽江古城,小桥流水更让人迷醉了好几回。通常说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也不宜两次去同一地方旅游。然而我还是回去了,而且去第四回了,回到了那个曾经“让我安宁平静的地方”,因为我喝过溢璨泉的水;因为我的灵魂有些疲惫,想停下来稍作休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科吴伟东
到达丽江古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了。在客栈放好行李后,就迫不及待地直奔四方街。当地人所称的“古城”,就是指大研古镇。古镇没有城墙,与新城只是一街之隔,走过由两台大水车和上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几个大字的牌坊,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街口外车水马龙,而里面是古色古香的世外桃源:飞檐翘角的古代建筑,被岁月磨得打滑的石板路,潺潺流水穿街串户,杨柳依依随风飘拂,各式小桥横卧水上。流水是从北部象山引出来的山泉,明净见底,在银色的月光下波光粼粼,就象一条水晶珠链缠绕着古城。走在静静的石板路上,看见的是高原上好亮好亮的月亮,听不见烦嚣的喧哗,只有轻轻的脚步声,那一刻的心情就如天上的月亮一样清朗。
绕过大水车,一幅古朴典雅的图画呈现在眼前。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座座石桥如彩虹卧波,依水而筑的青砖瓦房鳞次栉比,在夜色中展开了它凝重、亲切,而又宽厚的容颜。这里虽然没有白天的喧嚣,但古城的游人仍不少,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坊、店铺、餐馆、酒肆正忙着招徕客人。古城里面商铺林立,食肆酒吧星罗棋布,但古老和现代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象征生命的流水没有受到污染,时代的气息又使古城唤发出青春的活力。四方街是著名的酒吧街,里面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酒吧、咖啡馆。许多休闲吧里摆着大书架,几台电脑,墙上贴满各式各样的照片和一些旅游者的留言,柔和的灯光下有三三两两的人在静静地看书或不亦乐乎地上网,一条卷毛小狗无所事事地逛来逛去……时间的流水到了这里就象融入了一个深邃沉静的大湖,只顾倒映着悠悠的白云而忘记了前进的脚步。
我如一只蜻蜓,在丽江清澈的泉波上点过;我似一羽蝴蝶,在丽江明丽的柳叶间舞过;我若一朵白云,在丽江湛蓝的天空中飘过;我像一缕轻风,在丽江幽深的街巷内吹过……寻根问究由是职业赋予我的性格,沉稳执着是我追求的职业修养;十多年的神往已在我体内燃烧起了与丽江血肉相融的渴望,云游四方的经历驱使我早已设计好了解剖丽江的计划。可是现实无情、世俗残酷,并不是事事都可以自己作主、时时都能超凡脱俗的。我的渴望如泥遇水,我的计划土崩瓦解。无可奈何的我只能抓住这短短的几天,在丽江城里浮光掠影;心有不甘的我只能撒开两条并不健壮的腿,力图带回去一个不算缺损的丽江。
所幸的是失望的心并不沮丧、匆匆的腿也不沉重。我轻轻地踩踏在五花街石上,捡拾着古城远去的马铃声;我静静地穿行于门楼照壁间,搜寻着古城昔日的风采;我默默地行走于小桥流水畔,采撷着古城古今的静美……,仁慈的丽江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听到了天边悠悠的马铃声,我终于瞧见了云端的映日华灯,我终于走进了纤尘不染的碧玉情怀。那马铃声,那华灯,那情怀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丽江,有多少刻骨的浪漫就有多少流泪的风雨;有多少尘封的往事就有多少寻根的足迹。多么深刻的诠释,多么睿智的纳西人,它交给了我一把开启丽江古城门的钥匙。为什么会如此幸运呢?婀娜的垂柳告诉我,是博爱的丽江垂怜我的失落,让我这么快就走进了她的胸怀;灵动的碧水告诉我,是仁智的丽江布施于每个游客,让大家带着一颗愉悦且并未迷失的心回程。
每当一个人静下来时,总会怀念丽江的美丽。它的宁静、舒缓在我的骨子里流淌,蓝蓝的天、雅致的古城,浩渺孤傲、凄清优美,真的希望时光能在此凝固,真的企盼丽江是不变的永恒。
有人说,丽江古城是由于一次地震才为世人所认识的,因为在一片废墟中,唯有历经沧桑的古城不倒,亘古不变。在惊异于古人惊人的技艺的同时,不得不感慨于它的坚强,它的不屈。
我们徜徉四方街,穿越深巷小径,随意地在犹如迷宫的街巷里游走。丽江的晚上真的格外美,流光溢彩,精彩纷呈。街上挂着红红的灯笼,中心广场上热热闹闹的挤着许多游客,在广场的一边有更热闹的酒吧一条街,街道上充斥着对歌的人们,不管好听与否,都唱一嗓子,只是为了放松,为了欢乐。来到丽江,不听一听当地的纳西古乐,实在是一种遗憾。大研镇上的古乐演奏,每晚是座无虚席,其中不乏外国友人。古朴典雅的古乐台上,正襟危坐着许多老者,身穿绣龙滚金的长袍马褂,各自拨弄着手中古老的乐器,奏出古老的曲调。声音空灵清越,催人欲仙,我们像是在浏览一部古典的线装书,让人深发思古之情。观罢演出,再回到镇上,夜风习习,若有若无的驼铃声在风中飘荡。抛弃了现代生活的喧嚣与浮躁,烦恼与奔命,静静地与古城对对话,细听昼夜不绝的潺潺细水,恍若时间流逝的脚步声……
第二天的上午,我和太太在一家极负有民族特色的餐厅吃过早餐后,又再次来到四方街。与摄人心魄的夜景相比,白日的古城,多了一米阳光,一份明媚。在白天,可以把古城的许多细节看清,发现许多掩藏在夜幕中不曾发现的事物。
这才发现原来古城是没有城墙的,要问原因,那就不得不提到这里的最高首领??土司木老爷。因为他姓木,倘若再在木的四周加上城墙,岂不变成“困”了。说到他为什么姓木,还有一段故事呢。原本纳西人是没有姓的,朱元璋看这的土司这么忠心,于是就在自己姓的基础上去掉两笔,赐予土司“木”姓,木老爷得到此姓很高兴,也想给自己的百姓一个姓氏,他看到百姓们整日头戴帽子身背竹筐地在田间劳作,于是就在“木”的上面加一“丿”代表帽子,旁边加一“口”代表竹筐,于是他的子民也有了姓,即“和”。所以现在姓“木”“和”的可是地地道道的纳西后代。
由于官走竖,民走横,古城里的石板路铺的十分讲究,顺着竖铺的石板走,就可以来到古城的中心??木王府。一进门看到的景象和古城民居很不一样,王府毕竟是王府,有的是大气,恢宏,保留了古宫殿的流风余韵。导游说它是模仿故宫建的,正因为如此,当时还不让远道而来的徐霞客进,免遭杀身之祸。仔细看看,还真和我们的故宫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的百姓对他们的木老爷是极其尊敬和爱戴的,一是因为木老爷很推崇知识,不仅在王府进门处就立一牌坊,上写“天雨流芳”意思是“读书吧”,还在府内设有万卷楼,便于经常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和当时的皇帝关系甚好,百姓也跟着受益;二是因为木老爷很爱民,为了不让人民绕路,自己宁可架一座天桥通往自己的玉花园,这一举动让人民很感动。其实最有意思的还是木老爷住的地方,他们是夫妻分房睡,在我们看来真是有点不理解,经导游介绍才知,原来纳西女人包干所有活儿,可谓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为了不互相打扰,于是就分开睡。而且夫妻信的教也不一样,在院子的地面上,中间有一个“福”,是“佛”的谐音,旁边是八仙,是道教的标志。所以木老爷信道教,夫人阿雷修信佛教。
站在木府的最高点,可以将古城尽收眼底。有人说,古城就像一部泛黄的民间史书长卷,不经意间路过走进,从一块块铺路的青石板上,可读到民族的血脉;从一座座吊脚楼上,可读懂祖先的情怀;从青砖灰瓦粉墙上,可捕捉到岁月的华光;从残垣深宅高碉上,可嗅到历史的烽烟。古城就是有这种魅力,在已然斑驳的尊贵和华丽中,面对着今天的一切莞尔一笑。眼前的这片古城又何尝不是呢。在它们之中该有多少生死离合的悲欢故事,该有多少人生无常的叹息,该有多少随着岁月一道飘零的时光,我无法猜度。我想,即是我踏遍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也无法猜度,其中的故事有着怎样的开始和结局,又有着怎样的无可奈何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在丽江的三天时间里,我和太太都是悠悠闲闲地留恋于小桥流水间,品味着纳西人地悠闲,体会着生命的滋味,让心灵在淡泊中得到净化。
在中国,丽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可以极小资的过着风花雪月般的烂漫日子。现代人忙碌过了头,这里便是心灵温馨的客栈。有多少年轻人被迷惑在这里,有多少行者在这里停留,有多少艺术家在这里寻梦,有多少被城市折磨的失去自我的人在这里疗伤。来丽江,游人们需要带的只是放慢下来的步伐和静谧的心。在这里,心灵得到了回归,没有浮躁,没有虚伪,心如彩虹,可以真实地面对一切,挥洒自己的心境了。千万别在丽江这样鬼魅的地方谈理想,一位行人这样说的:“要看得穿光阴,挥霍得起生命,忘记时间宝贵这个词句,才有资格做一个咖啡馆里的常客。”记得还有这样一句话:“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凝视上帝窗口的人不无聊,他很幸福。”是的,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曾被扭曲为懒惰,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懒惰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而悠闲的人却是在体会生命的滋味。
早就耳闻丽江人悠闲,记得有人讲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来丽江旅游,他坐在四方街的一块石头上,观察着来往的行人。一位纳西老妇人坐在他身旁。他发现那些步履匆匆的行人基本上都是游客,纳西本地人永远是不慌不忙的。记者在街上坐了四个小时,老奶奶也坐了四个小时。他问:“老人家,您在干什么?”老奶奶回答:“我在烤太阳。”记者就对她说开了:“你们纳西人这个样子不行啊,动作太慢了。这样怎么可以进步?经济怎么可以发展?在纽约一些街道,人们走路速度要快几倍,象跑!”老奶奶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所有人生下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坟墓。你们走那么快干吗?”老太太的回答仿佛使这个记者突然明白了什麽,又惊的他目瞪口呆。回到美国后,记者由此写了一篇介绍纳西人的文章登载在《纽约时报》上,他感叹世界上最悠闲的人就是纳西人。
“人生只合虚度”,席慕容曾这样说过。沉淫在丽江柔软如缎的时光里,不再为平日思想中有过的慵懒、散漫感到可耻。向往小资生活,不再拒绝悠闲,体会生命的真谛。
沿着石板路踏上回程,那历经沧桑的石板上仿佛还有古人铺路时留下的指纹。徜徉在古街上,听着行人在石板上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感觉自己恍若走进了许久以前的另一个世界。一栋栋连绵不绝的老屋,一个个沧桑古朴的店铺,一扇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属于古城的那一段历史和文化,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留在了我和太太的心中。丽江古城,凭着它的阳光,它的流水,它的古朴,它的天然,它的神秘,它的包容,它的散淡……一下子攫住我们的心灵,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