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航,风雨渔舟
- 岁末感伤
- 向着生活微笑
- 云淡风轻的日子
- 不要心太累
- 中国博士的悲哀
- 一路上有你
- 生日回首我的小半生,恍若一梦
- 掬水桃花映流年
- 过年的日子
- 怀念故友朱小敏医生
- 圣诞的钟声
- 独戒
- 生命的轮回
- 从“芦笋片”事件所想到的
- 坚持的理由
- 肺癌患者的福音
- 肺癌治疗是先看基因突变还是先看...
- 端午情浓
- 癌症的复发和疗效判断
- 珍惜生命的旅途
- 好医生应当是一个哲学家
- 肺癌的威胁
- 给您拜年
- 一醉方休
- “治癌医生”的广告
- 岁末感伤
- 生命之重
- 感恩是因心中有爱
- 书房里的遐想
- 肺癌的治疗策略
- 忠言逆耳
- 旅游系列之五:风月丽江
- 旅游系列之十:日本见闻
- 易瑞沙(PASS)治疗肺癌的初...
- 净月有风
- 我看“凤姐事件”
- 四十以后,不再彷徨
- 有感于“医生为病人而生”
- 淡然面对
- 心灰意冷的感觉
- 2010,请让我遇见幸福
- 分手就是为了被挽留
- 清茶,轻叹
- 爱与痛的边缘
- 端午怀想
- 休假系列之九:澳门!澳门!
- 网络那些事
- 作者:吴伟东|发布时间:2012-04-05|浏览量:455次
被网友称作“贞操女神”的“雅品贞操网”创办人涂世友最近通过微博征婚,列出“无婚史”、“婚前不能发生性接触”、“婚后三年方可行夫妻之事”等6大条件。不少网友认为这则征婚启事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开出的条件更是“欲与凤姐试比高”,质疑其是在炒作。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科吴伟东
你知道“凤姐”吗?不知道?那你out了。一位来自偏远地区的二十多岁的姑娘成了网络红人,被网民们称为“凤姐”。她那惊人的征婚广告,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风度,不但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成了媒体和围观者的“呕像”。大众媒体掀起了一股“信凤姐,得自信”的潮流,招惹了一大群围观者和追随者。
凤姐走红,来自于她很雷人的征婚语言。她对征婚对象标准的设定,伴随着个人幻觉和媒体的刺激不断升温:从北大清华学生到海归精英。本来不一定去追捧那位“凤姐”的人,仔细一想:她为什么连北大清华毕业生都瞧不上?那么我偏要征服她,也就相当于间接地征服“北大清华”。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和叙述,“凤姐”在制造一种强势的话语逻辑,将许多人都套住了,就像套住熊市里的股民一样。更令人吃惊的是,苍蝇逐臭一样的人群,一边追捧一边喷饭。
刺激人们隐秘的欲望和快感,是消费市场得以成型的起点。贞操女神、凤姐那离谱的择偶标准,本应是私密中的幻想和梦呓,但是如今却被置于公众的目光下,变成了一种可供观赏的表演。怪诞和新奇,正是消费市场生产工序中的主要原料。按照传统套路出牌的型男美女们,只能给人带来审美疲劳,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谈论欲望。从“芙蓉姐姐”、“犀利哥”,到“兽兽”、“凤姐”、“贞操女神”都是例证。
越是离奇,越能刺激公众的窥视癖和幻想狂。生活在垃圾堆里挣扎的人们,稀罕的就是这种炫丑娱乐的丑角、不走寻常路的潮人、貌似堕落的浪女、言语乖张的语言奇才。媒体则代表了观众欲望的眼睛,一边窥视,一边幻想。观赏本身正如自慰,也是自虐。对于一般人而言,各种新奇而隐秘性的生活场景吻合了心理补偿的理论。但这种补偿,依然是一种巨大的幻觉。当个人尊严及其相关的重要话题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生活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幻觉。人们于是忙于制造各种新奇的“娱乐膏药”,涂抹在自己的伤口之上。他们带着伤残的灵魂,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走进“娱乐”的假面舞会。
将个人秘密公众化,同时又将公众事件变成秘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诡异的事实。当后面这一点成为讨论的禁区的时候,那么,将个人隐私公众化,让它在公共媒体中变成消费新闻,仿佛成为我们唯一可以享受的快感。当所有人都在谈论“贞操女神”、“芙蓉姐姐”、“犀利哥”、“兽兽”、“凤姐”时,他们自己就像一个“黄段子”,在饭局酒桌和网络中游走,自己也就成了欲望故事叙述的润滑剂。
“贞操女神”(包括层出不穷的类似新闻)浓缩了这个时代全部的怪诞经验。它举起轻柔的娱乐的小手,撩开了我们的面罩。贞操女神,你就是照妖镜,照见了媒体和我们所有人的鬼脸。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