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答问
- 新生儿黄疸篮光治疗
-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指征
- 手足口病多久没有传染性
- 手足口病的鉴别方法
- 怎样使手足口病不反复
- 就诊指南
- 灰霾对人体的危害
- 家庭环境中的烟草烟雾对儿童哮喘...
- 宝宝出生后便血
- 吸气性呼吸困难
- 出生20天的婴儿,肚子胀,腹泻...
- 怀孕2个多月 总是吐 嗓子疼...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7岁的男孩以浮肿3天为主诉入院
- 疱疹性咽颊炎会很快复发吗
- 宝宝消化不好怎么办?
- 发烧,白血胞低是因为什么原因
- 儿童经常腹部疼痛
- 白血病还是类白血病反应?
- 血常规白细胞高怎么回事?
- 男孩,六岁,肺实变后期怎么治疗
- 宝宝呼吸急促,是否要补钙
- 白细胞减少症
- 新生儿室间隔缺损
- 咳嗽腹泻,补液盐会加重咳嗽吗?
- 3个月的婴儿吃配方奶粉需不需要...
- 6个月婴儿,咳嗽不好,该配什么...
- 过敏性咳嗽
- 反复咳嗽扁桃体变大
- 感冒还是麻疹
- 急性肠炎会转为痢疾吗
- 儿童黄疸
- 鹅口疮
- 喘,胸闷
- 习惯性还是过敏性咳嗾
- 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贫...
- 发热,咳嗽,声音嘶哑,
- 6岁儿童,白天经常不定期咳嗽,...
- 咳嗽,鼻塞怎么办?
- 声音嘶哑,发热,咳嗽,流鼻涕,...
- 先天性支气管狭窄
- 宝宝嗜睡 没精神
- 一个月来一直干咳,早上和临睡前...
- 孩子经常咳嗽是否能通过化验查出...
- 婴儿嗓子一直感觉有痰,怎么治疗
- 咳嗽合并发烧持续不退怎麽办
- 孕妇烟草暴露与子代肺功能
- 烟草使用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
- 临床医生应该首先戒烟 ...
- 浅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 饮酒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缺铁性贫血及其防治
- 手足口病应常防不懈
- 维生素D缺乏与相关疾病
- 何谓维生素D缺乏?
- 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什么时候...
- 妊娠期维生素D的补充及其对胎儿...
- 甲型流感诊疗
- 甲型流感疫情
- 手足口病患者的问题
- 孕妇戒烟有“最后期限”
- 哺乳期高血压
- 流感与普通感冒
- 婴儿发烧如何治疗?
- 婴儿肚子硬邦邦的是什么原因呢?
- 坚持“四早”,防止禽流感
- 铅中毒的诊断
- 每天需要多少钙
- 家庭自测血压
- 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
- 救命一招!胸前捶击!
- 母乳喂养好处多
- 大家都来预防手足口病,让娃娃更健康
- 作者:刘保华|发布时间:2008-05-08|浏览量:3198次
最近发生在各地的手足口病,让家长们尤其担心!因为被感染的人群是孩子们!希望妈妈们多注意,让宝宝们都远离病源!
临床诊断病例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急救中心刘保华
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可通过玩具和日用品传播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专家指出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所以至今尚未研制出疫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