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飞你的蝴蝶??看《潜水钟与蝴...
- 北医六院马弘教授率专家组成员到...
- 高危行为的后果
-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 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周六周日全天开...
- 我院成为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实习...
- 北京安定医院李占江教授来我院讲...
- 精神卫生法简介
- 长春市心理医院搬迁新院址
- 我院新院落成剪彩今日举行!
- 从精神科医师服抗抑郁药谈抑郁症
- 精神科医生的日记
- 我院心理治疗兴趣协会成立了
- 精神分裂症能否处朋友
- 中德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系统...
- 首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在哈尔滨召...
- “关爱驿站”康复干预项目 讲者...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跨省追捕...
- 正面思考的力量
- 第四期中德家庭治疗班(第三次)...
- 长春市心理医院召开2010年年...
- 让自己开心的四种方法
- 第四期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
- 北京大学孙东东教授来长讲学
- 请别忽视了你身边的太阳
- 第四期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
- 2010年中国?挪威精神卫生法...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
- 《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
- 不完美的完美
- 已结婚,她可能不是处女自己的这...
- 人生寓言(六)
- 放飞你的蝴蝶??看《潜水钟与蝴...
- 人生寓言(五)
- 人生寓言(三)
- 人生寓言(二)
- 人生寓言(一)
- 八度幸福
- 制怒20法
- 负性情绪宣泄14法(转载)
- 孩子的问题不都是父母的错??访...
- 心理医生如何接纳自我
- 服药半个月后意外怀孕怎么办
- 询问脾气不好怎么治
- 成熟,从不抱怨开始
- 美丽的坚持
- 荷兰精神病专家por.kahn...
- 我背叛了我的婚姻!
-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 强迫症如何治疗
- 受人欢迎的四句话
- 失眠与失眠症
- 进食障碍
- 经颅磁刺激治疗简介
- 现实生活中的“林小枫”
- 26岁的她选择了自杀--不良交...
- 抑郁症治疗的三个误区
- 癫痫治疗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 躯体变形障碍
-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 性功能障碍简介??(下)
- 耳鸣的治疗
- 性功能障碍简介??(中)
- 性功能障碍简介??(上)
- 五朵金花??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简...
- 日记:一个精神科医生的一天
- 贪食症
- 和谐的家庭
-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如何缓解工作压力?
- 由爷爷、奶奶带养的孩子
- 儿童孤独症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五)其他治疗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四)心理社会...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三)心理治疗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二)
-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一回事吗?抑...
-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 网上咨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
- 精神分裂症如何用药?心理干预有...
- 精神分裂症和迫害妄想是一样的吗...
- 浙江网友留言的回复
- 李维榕博士为Minuchin的书《FamilyHealing》写的序(转载)
- 作者:宋建铸|发布时间:2010-02-17|浏览量:820次
李维榕为Minuchin写的序
FamilyHealing
李维榕
家庭治疗宗师Minuchin的一本书《FamilyHealing》在台湾被番绎成中文,张老师出版社要我写序。长春市心理医院精神科宋建铸
Minuchin常说:家庭治疗师同时是个说故事的人,说的是家庭的故事。个人是片面的,家庭却是互相牵连,没有绝对的主角,也没有绝对的配角,只有千丝万缕,像个无形的网,把系统内每个人紧紧地系住。
而这藤连瓜,瓜连藤的道理,又是最难捉摸的,我自己跟随Minuchin学习家庭治疗的时候,就总是瓜是瓜。虽然每个瓜的形状色彩鲜明,但是我无法带出它们之间的关连,我看不见人与人关系的互动。
即使我全部明白互动的道理,但是我的所谓家庭工作,其实仍是集中在「个人」。
挣扎了很久,发觉自己总是那样地不由自主,一气之下,便找到老师理论。我对他说:也许你我的家庭背景太不相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同样地关系密切的!
他想了一会,答:你我的背景的确不同。我是一个需要依赖别人的人,也许你还没有学到依赖及互相依赖的道理!
这几句话像当头棒喝,不但打醒我学习的盲点,同时提点了我那一生追求独立的单面心态。
我後来与丈夫提起这事,他说:我一直都在告诉你这个道理,你怎么要走到纽约这么远,才听得明白?
有时,人真的要走到很远,才听得明白一些我们其实一早就知道的道理。
《FamilyHealing》这本书,就是充满这种走过万里路收集回来的智慧。娓娓道来,好像是那般自然。Minuchin由自己的家庭开始,随著他的发展里程,结婚、生子、工作,以至年老时期,带出一组家庭发展各阶段所面对的有关个案。
婚姻之道
男婚女嫁,是一个家庭的新开始。我特别喜欢Minuchin对婚姻治疗的现身说法。
他说过,结婚四十年,起码想过离婚二百次、捏死对方五十次,一段婚姻就能否维持,全靠能否度过这些难关。
因此,他不会为夫妇刻划一个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也没有介绍不切实际的沟通技巧,只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小节中,让他们明白夫妻是相互舞动的二人探戈(Tango)。
对於一对不能相容的夫妇,Minuchin在治疗後有过这样的形容:菲利与罗兰的婚姻将永远不能达到他们热恋时所冀望的「神仙眷侣」,但是他们终於愿意面对每日生活的「正常苦恼」。如果说他们仍然存有矛盾,在很多地方仍然对彼此失望,不如说他们结了婚很久。
也许婚姻之道,就是学习互相包涵,互相改变,互相补足。对於Minuchin来说,很多问题都是人际关系中无可避免的,以簇新的眼光去看老问题,是他的辅导手法。
孩子问题
孩子的问题,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以为父母要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Minuchin却认为孩子要有适当的空间。很多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问题,都是因为与父母过於纠缠。
在「父母是狱卒还是囚犯?」的一篇,他说:「这个家庭两代之间完全没有分开的时刻,连两个孩子如何玩耍都要父母监管,而儿嬉是孩子伸张想像力的最大自由。」
当父母把自己全部希望及焦虑都钉紧在孩子身上时,也是孩子产生行为问题的时候。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持著拐杖走路」。
一个少女患上身心症的疯瘫,不能走路,Minuchin象徵式地交给她一枝拐杖,叫她不要再依赖父母,女孩把靠在父母身上的力量挣扎著放到手??上,一拐一跌地,走起路来。
我看过这个个案的录影,当Minuchin把拐杖交给女孩时,他像个魔术师,女孩接过棒的一刻,也是我决定拜他为师的一刻。
後来Minuchin认为治疗的时机成熟,在最後一次会面中,向女孩取回拐杖。
他说:我当时以为女孩会很顺利地把拐杖交还,然後戏剧性地自己行走出门,治疗便可大功告成。
没想女孩却坚持不放手。Minuchin只好要求:你决定放下这枝拐杖时,可以让我知道吗?
两周後,女孩给他来信,说她终於放下拐杖,自己走路。女孩自己的决定,才是真正的决定。
Minuchin把所有儿童的心理问题,都视为长大的阻滞,而孩子要长大,就要学习放下父母,就要有自己的决定。
最後时光
最後一篇,谈的是老年与死亡。一个只有六个月命的病人,本来是个摔角冠军,在生命与气力都逐渐离他而去时,Minuchin却协助这一家人,重新估计及畅通一段久已阻塞的家庭关系,让他们享受最後的时光。
对於处理死亡,他常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在人死前就把他杀掉。最後的一刻,更要活得光采。
这本书报道的都是平常人的家庭,平常人的挣扎。
我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小女孩,仍然持著拐杖走路。
Minuchin每次听我介绍他为老师,总是说:我以前是她老师,现在我们是同僚。
他总是要取回我的拐杖。
而我,也是珍惜地不肯放手。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