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晓鸥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心身科
- 梦魇症的防治
- 强迫症的病因大全(转载)
- 如何让孩子戒除网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 彭祖寿与天齐
- 直视内心的幽灵??认识抑郁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
- 治疗老年老年症药物(转载)
-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 人生的经典问题
- 正确的急救知识
- 男人肾脏健康的6大标准
- 变得快乐的奥秘
- 六大因素导致抑郁症复发
-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 心理现象(20)
- 心理现象(19)
- 命运的秘密
- 气质的培养
- 心理现象(18)
- 心理现象(17)
- 心理现象(16)
- 信念左右你的情绪
- 哈佛大学专业人格分析
- 心理现象(15)
- 心理现象(14)
- 心理现象(13)
- 直视内心的幽灵??认识抑郁症
- 五脏排毒
- 心理现象(12)
- 心理现象(11)
- 心理现象(10)
- 化解压力的妙法
- 快乐其实很简单
- 心理现象(8)
- 心理现象(7)
- 十大现象告诉你心理在老化
- 做情绪的主人
- 心理现象(6)
- 心理现象(5)
- 心理现象(4)
- 识别并战胜抑郁症(下)
- 识别并战胜抑郁症(上)
- 心理现象(3)
- 心理现象(2)
- 心理现象(1)
- 脸颊告诉你的6个密码
- 鼻子告诉你的6个密码
- 舌头告诉你的6个密码
- 嘴巴告诉你的6个密码
- 眼睛告诉你的6个密码
- 睡眠的方法
- 睡眠与疾病
- 睡眠的规则
- 人生致命的八个经典问题
- 睡觉的诀窍
- 人生最重要的十个健康伴侣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如何控制和调整你的情绪
- 梦魇症的防治
- 做梦是否暗示疾病?
- 失眠与梦
- 有自杀念头者必读
- 睡眠十忌
- 十件你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
- 变得快乐的奥秘
- 用药的最佳时间
- 抑郁障碍的治疗
-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 顶级专家推出健康新说
- 正常情绪忧郁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别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5)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4)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3)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2)
- 精神分裂症能根治吗?
-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
- 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病?
-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不好的原...
- 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是什么
- 精神病人可以结婚生育吗?
- 精神分裂症要终生吃药吗?
- 认识精神分裂症
- 强迫症自我检测
- 强迫症 自己跟自己较劲
- 强迫症是什么?
- 焦虑症的四种层面
- 抑郁症为何“钟情”女性
- 吃抗抑郁药有依赖性吗
- 更年期抑郁症
- 反应性抑郁症
- 产后抑郁
- 失眠老人静卧也是休息
- 抑郁与失眠的关系
- 早醒是抑郁症的信号
- 关注药源性失眠
- 顽固性失眠的治疗误区
- 睡眠时间与女性患心脏病相关
- 5大类食物睡前千万不要吃
- 芬兰科学家调查发现心理因素为失...
- 告别失眠 调整心境最重要
- 哪些食物会“偷”走睡眠
- 保障睡眠的11种方法
- 中医推荐失眠调理药膳
- 五大因素影响睡眠质量
- 六种方法让你摆脱失眠
- 七种食物能帮助你安睡
- 好睡眠 需要环境和谐调养有方
- 失眠还是要用安眠药
-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
- 心情忧郁 摆脱有方
- 拥有愉快心情的10绝招
- 长寿老人多具心理优势
- 微笑的要比恼怒的神情更有魅力
- 胃部肌肉是情绪晴雨表
- 心脏真的能到嗓子眼?
- 心理现象(9)
- 作者:陈晓鸥|发布时间:2011-12-26|浏览量:434次
23搭便车效应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而且“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组的规模较小,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的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而且缩小规模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陈晓鸥
24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 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第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分析】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关于德西效应的可能解释:
1、原有的外加报酬距有关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对外加报酬的要求太强烈;
2、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不足;
3、价值观(思想信念)的某种偏差,未能将需要层给结构调整得合乎工作要求。
【应用】处理好这几个因素,一般会降低外加报酬对内感报酬的消极影响,外加报酬会在不影响内感报酬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作用。
25得寸进尺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心理学认为,人的每个意志行动都有行动的最初目标,在许多场合下,由于人的动机是复杂的,人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目标的比较、权衡和选择,在相同情况下,那些简单容易的目标容易让人接受。另外,人们总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人们也会继续下去。
上述心理效应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差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素质和学习基础等方面都低于一般水平。转化差生,也要像弗里得曼一样善于引导,善于“搭梯子”,使之逐渐转化;应贯彻“小步子、低台阶、勤帮助、多照应”的原则,注意“梯子”依靠的地方要正确、间距不宜太大、太陡,做到扶一扶“梯子”,托一托人。(转载)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