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晓鸥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心身科
- 梦魇症的防治
- 强迫症的病因大全(转载)
- 如何让孩子戒除网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 彭祖寿与天齐
- 直视内心的幽灵??认识抑郁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
- 治疗老年老年症药物(转载)
-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 人生的经典问题
- 正确的急救知识
- 男人肾脏健康的6大标准
- 变得快乐的奥秘
- 六大因素导致抑郁症复发
-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 心理现象(20)
- 心理现象(19)
- 命运的秘密
- 气质的培养
- 心理现象(17)
- 心理现象(16)
- 信念左右你的情绪
- 哈佛大学专业人格分析
- 心理现象(15)
- 心理现象(14)
- 心理现象(13)
- 直视内心的幽灵??认识抑郁症
- 五脏排毒
- 心理现象(12)
- 心理现象(11)
- 心理现象(10)
- 化解压力的妙法
- 快乐其实很简单
- 心理现象(9)
- 心理现象(8)
- 心理现象(7)
- 十大现象告诉你心理在老化
- 做情绪的主人
- 心理现象(6)
- 心理现象(5)
- 心理现象(4)
- 识别并战胜抑郁症(下)
- 识别并战胜抑郁症(上)
- 心理现象(3)
- 心理现象(2)
- 心理现象(1)
- 脸颊告诉你的6个密码
- 鼻子告诉你的6个密码
- 舌头告诉你的6个密码
- 嘴巴告诉你的6个密码
- 眼睛告诉你的6个密码
- 睡眠的方法
- 睡眠与疾病
- 睡眠的规则
- 人生致命的八个经典问题
- 睡觉的诀窍
- 人生最重要的十个健康伴侣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如何控制和调整你的情绪
- 梦魇症的防治
- 做梦是否暗示疾病?
- 失眠与梦
- 有自杀念头者必读
- 睡眠十忌
- 十件你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
- 变得快乐的奥秘
- 用药的最佳时间
- 抑郁障碍的治疗
-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 顶级专家推出健康新说
- 正常情绪忧郁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别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5)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4)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3)
- 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2)
- 精神分裂症能根治吗?
-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
- 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病?
-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不好的原...
- 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是什么
- 精神病人可以结婚生育吗?
- 精神分裂症要终生吃药吗?
- 认识精神分裂症
- 强迫症自我检测
- 强迫症 自己跟自己较劲
- 强迫症是什么?
- 焦虑症的四种层面
- 抑郁症为何“钟情”女性
- 吃抗抑郁药有依赖性吗
- 更年期抑郁症
- 反应性抑郁症
- 产后抑郁
- 失眠老人静卧也是休息
- 抑郁与失眠的关系
- 早醒是抑郁症的信号
- 关注药源性失眠
- 顽固性失眠的治疗误区
- 睡眠时间与女性患心脏病相关
- 5大类食物睡前千万不要吃
- 芬兰科学家调查发现心理因素为失...
- 告别失眠 调整心境最重要
- 哪些食物会“偷”走睡眠
- 保障睡眠的11种方法
- 中医推荐失眠调理药膳
- 五大因素影响睡眠质量
- 六种方法让你摆脱失眠
- 七种食物能帮助你安睡
- 好睡眠 需要环境和谐调养有方
- 失眠还是要用安眠药
-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
- 心情忧郁 摆脱有方
- 拥有愉快心情的10绝招
- 长寿老人多具心理优势
- 微笑的要比恼怒的神情更有魅力
- 胃部肌肉是情绪晴雨表
- 心脏真的能到嗓子眼?
- 心理现象(18)
- 作者:陈晓鸥|发布时间:2012-04-16|浏览量:792次
52.墨菲定律(Murphy’s Law)
缘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经过多年,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东西越好,越不中用”、“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陈晓鸥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根据“墨菲定律”,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街上准备拦一辆车去赴一个时间紧迫的约会,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当你不需要租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游弋,只待你的一扬手,车随时就停在你的面前。如果一个月前在浴室打碎镜子,尽管仔细检查和冲刷,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碎玻璃扎了脚。如果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它两面都可能着地。但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有果酱的那面朝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如此复杂的系统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话说的“上的山多终遇虎”。还有“祸不单行”。如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一个千万大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
95摩西奶奶效应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至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75岁开始学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摩西奶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坦然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像格拉宁所说:“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干什么,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产生“摩西奶奶效应”,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巨大的发挥。
96木桶法则
“木桶”法则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法则告诉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功夫狠抓薄弱环节,否则,单位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53.鸟笼效应
人最难摆脱的是无谓的烦恼。1907年,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俩人打赌。 詹姆斯说:老伙计,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笑着摇头: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纳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到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甚至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最后,出于无奈,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佛经云:人最难摆脱的是无谓的烦恼。许多人不正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或张开一只袋囊,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东西吗?
54.培哥效应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词等等,并按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
这种表演看起来十分神奇,其实只不过是运用了培哥记忆术,产生了“培哥效应”罢了。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难,它是自创一套记忆编码,比如,⑴??帽子,⑵??眼镜,⑶??围巾,⑷??衣服,⑸??腰带,⑹??裤子……并熟练地记下来,然后通过联想与要记的材料相连接。比如要求你记住这样几个词:⑴大象,⑵打气,⑶洗澡,⑷电风扇,⑸自行车,⑹水……这样你就可以把大象与固定编码的第一号帽子联系起来,联想到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顶帽子。要记住第六个词“水”时,把它与裤子产生联想??水把裤子弄湿了。
通过这样的编码联想,记起来就不困难了。因为在联想时,我们有意识地把联想的事物放大,表象清晰而奇特。例如要记住第四个词??电风扇与衣服发生联想时,如果表象是电风扇吹开了衣服就很一般,但如果想象成电风扇穿了一件羽绒服,就非常奇特,这就更便于记住这一对象。
培哥记忆术的固定编码有很多种,如按照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上下编号,按进门后能看到的东西编码,按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姓名编号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记忆的枯燥单调,使其妙趣横生了。当然,这种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经常锻炼,并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联想奇特醒目非同一般。
55.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并透露给这些学生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
(转载)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