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如何预防心肌炎
- 风湿性心脏病的脑栓塞引起脑偏瘫
- 心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 冠心病人有了糖尿病咋办
- 医闹赢得民心支持 是谁的杯具?
- 1
- 支持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新发...
- 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的关系
- 什么导致婴儿先天性心脏病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
- 先天性心脏病会遗传么?
- 先天性心脏病与基因缺失有关系
- 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发生的?
- 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 重要发现???基因异常是先心病...
- 孩子患心脏病能否打疫苗
- 男子心脏被刺穿 医生“捏心”5...
- 八招教你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图...
- 中老年高血脂患者要怎么吃?
- 高血脂的常用药有哪些?
- 高血脂症可以预防吗?
- 高脂血症会有哪些危害
- 如何避免介入后“再狭窄”?
- 埃布斯坦畸形
- 先天性心脏病图片
- 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
- 微创心脏手术与常规手术对比
- 心脏杂交手术
- 降血脂 谨记“八字方针”
- 心脏病人应戒“焦”戒“躁”
- 11种自然疗法对抗高血压
- 降压药服用谨防“三忌”!
- 高血压患者不能随意服用感冒药
- 血压下降不满意 原因何在?
- 30年高血压吃药不管用 为何
- 高血压治疗用药也要讲“个性”
- 你属于随意停用降压药的8种人吗
- 心脏手术术后会出现哪些问题
- 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复查康复问题
- 病人从监护室返回病房后的康复指...
- 服用华法令的患者应注意什么
- 瓣膜置换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 连线评2010十大科学突破:人...
- 美媒评2010奇闻科学奖:玛雅...
- 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冠状动脉造...
- 手术治冠心病 该选择哪一种
- 控制高血脂要有“尺度”
- 专家:肝功异常不宜强化降脂
- 对糖尿病和高血压要做好"...
- 控制高血压病的日常调养常识
- 蔬菜中的“降脂大将”
- 冠心病病理图片讲解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别做三项...
- 夏季再热高血压病人也要动一动
- 多运动可预防高血压
- 多次短时间运动更利降血压
- 运动降压的注意事项
- 有氧体力活动预防高血压
- 适当运动能防心脑血管病
-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保健
- 动感单车的减脂原理
- 浓缩可可棒可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
- 血脂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 专家建议每天食盐摄入别超6克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体重的控制
- 高血压病的饮食调养
-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
- 葡萄酒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吃黑巧克力可预防心脏病
- 一周吃两次坚果可防心脏病
- 一天吃一个橘子有助预防心脏病
- 过分吃素也会得心脏病!
- 改变生活方式打造健康心脏
- 食黑巧克力预防血栓和心脏病
- 莴笋含钾高有益高血压心脏病
- 心脏病患者多吃全麦食物
- 少吃盐减少患心脏病风险
- 女性喝咖啡可降低心血管病危险
- 吃亚麻籽油防脑血管病
- 8种食物对血管好
- 不均衡膳食导致高血压
- 啤酒可降压抗癌防治心脏病
- 夏季高血压患者应多喝水少吃盐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调养
-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及血流动力学
- 中年人心理保健几项措施
- 四种方法治疗失眠抑郁
- 中年男人的心理如何保健
- 克服妒忌心理 我有妙计
- 没事发发呆,也能减减压
- 孔子幸福哲学:好心态 会解脱
- 促进沟通 请多表达负性情绪
- 减压小窍门于疲劳说拜拜
- 七大释压法给心累的你
-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与保健
- 女性警惕心脏病发病五个症状
- 风心病日常生活护理口诀
- 风心病合理饮食
-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
- 风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
- 老人风湿性心脏病护理
- 心脏病患者的慢跑时尚
- 保护心脏健康的7种方法
- 心脏病应该注意什么?
- 呵护心脏的九大“偏方”
- 心脏病患者感冒季节可别感冒
- 胃痛可能是心脏病
- 心脏支架术后一周疗养最重要
- 为什么产后须预防心脏病?
- 病毒性心肌炎论治
- 心脏病搭桥手术后健康生活指导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 小儿腹泻 慎防心肌炎
- 春季如何预防心肌炎
- 小儿心肌炎的症状浅谈
- 治疗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如何选...
- 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如何预防?
- 小儿心肌炎有那些表现?
- 预防心脏病 冬季吃银耳
- 心脏病药膳食疗
- 10种对心脏最有利的水果
- 风湿性心脏病要忌的饮食因素
- 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 冠心病病人喝牛奶有益
- 有利于心脏病人的蔬菜
- 喝葡萄汁可有效预防心脏病
- 秋季心脏病人如何养心
- 心肌炎的自我治疗急救
- 病毒性心肌炎论治
- 治疗心肌病的偏方有哪些
- 心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 心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 无症状心肌缺血更当注意
- 患上心肌炎查查过敏原先
- 心肌保护的新理念
- ?心脏病护理的7个禁忌
- 最危害健康的十种食品添加剂
- 过量食用这些食物最易致病
- 早上起床一定记住别喝这些水
- 健康人不用吃蛋白粉 滥补伤肝肾
- 睡前太饿 吃这10种食物不发胖
- 吃蔬果五七九原则,健康跟我走
- 五大最具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 11种情况下的人最好别吃辣
- 这六种早餐坚决不能再吃了!
- 切记吃完鸡蛋不要做这些事
- 隐藏在水和饮料背后的12个惊人...
- 揭穿酱油“有害健康”的4大谣言
- 八种并不健康的“健康食谱”
- 当心!这些吃法会把你的身体吃垮
- 警惕家庭营养中的八个误区
- 细说早餐的该与不该
- 不同坚果的食疗保健功效介绍
- 淘米煮饭人人都易进的几大误区
- 了解一杯水对肠道的贡献
- 4种平时被认为营养的“垃圾”食...
- 美酒加咖啡时尚饮法最“伤心”
- 4种反营养物质污染了你的食物
- 坚决不能多吃的20种食物
- 过量食用这些食物最易致病
- 睡前最宜吃的10种催眠食物
-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治手术有哪些...
- 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该如何办?
-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是...
- 心包积液的概述
- 关于心包积液的预防保健
- 心包积液要怎样检查?
- 心包积液的病因有什么?
- 心包积液
-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哪些?
- 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
- 高脂血症如何检查及诊断?
-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 高脂血症的分类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 警惕饱餐引发冠心病
- 牙齿疼痛可考虑冠心病的存在
- 预防冠心病须纠正9个危险因素
- 诊断冠心病 这些条件必不可少
- 怎样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 冠心病的保健要把握好“火候”
- 冠心病治疗的“黄金搭档”
- 冠心病为何屡治屡犯
- 冠心病可否根治?
- 如何现场抢救冠心病猝死者?
- 心绞痛切记不要盲目“介入治疗”
- 冠心病的不同类型的相应治疗措施
-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分析
- 冠心病出现心绞痛症状的急救方法
- 冠心病,心理调适,治疗
- 冠心病的几种类型
- 冠心病的早期信号
- 怎样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 冠心病的预防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怀孕有问题吗?
- 风湿性心脏病的脑栓塞引起脑偏瘫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防治
- 风湿性心脏病的自我保健知识
- 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须知
- 风湿性心脏病的该如何护理?
- 风心病的可以预防吗?
- 关于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 风心病的诊断
- 注意风湿性心脏病隐藏的祸根
- 风心病的症状
- 风心病心悸是怎么一回事?
- 风心病病因是什么
- 心脏病患者孕育期10大注意
- 九成半先心病可完全治愈
- 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要把握最佳时间
- 先天性心脏病何种情况需要手术?
- 先天性心脏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
-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如何发现患有卵圆孔未闭?
- 卵圆孔未闭是什么?
- 卵圆孔未闭的概念
- 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和卵圆孔未闭的...
- 卵圆孔未闭与心脑疾病的关系
- 卵圆孔未闭的介入治疗介绍
-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器会脱落吗?
- 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效果如何?
- 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和适...
- 小儿卵圆孔未闭能打预防针吗?
- 成人卵圆孔未闭该注意什么?
- 卵圆孔未闭存在潜在的危害
- 卵圆孔未闭常见的治疗方法
- 小儿患有卵圆孔未闭该怎么办?
-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 房颤患者的四种保健方法
- 房颤的各种预防
- 房颤的治疗方法
- 房颤的诊断检查
- 心房颤动的症状表现
- 房颤的病因是什么?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冠心病患者保健常识
- 冠心病常用药物有哪几类
- 冠心病人 运动不当易致心梗
- 冠心病患者应做好夜间保健
- 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心理调适
- 老年冠心病人的心理护理
-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有哪些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护理是首要
- 冠心病的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 冠心病人的慢慢调理之路
- 冠心病患者可取的运动方案
- 冠心病术后运动护理
- 为何心脏总在冬季找茬?
- 如何预防冠心病
- 冠心病诊断检查
- 冠心病病因
- 心脏手术前应做哪些准备?
- 心脏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吗?
-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出院后注意什么...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标准的...
- 瓣膜病
- 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把握时机很关键
- 先天性心脏病
- 为什么医生在中国遭人恨?
- 作者:刘筠|发布时间:2011-06-10|浏览量:796次
转载!!!!
在很多国家,医生都是社会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然而,在当前中国,医生却是一个普遍遭人痛恨的职业,中国的医患关系也已经恶化到了史无前例的境地。
在社会舆论中,人们普遍认为医生缺乏职业道德、见利忘义、心黑手狠、草菅人命。在网络上,每次出现医疗领域的负面新闻,人们看见标题就会不假思索地认定,医生一定有错,患者一定有冤。近年来,患者辱骂殴打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多起患者杀害医生的事件。当医生被患者杀害时,网民们一片欢呼雀跃,认为医生该杀。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刘筠
为什么医生职业在中国如此遭人痛恨呢?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弄清其中的原因,如果你真的希望改善自己和下一代的医疗待遇,那么不妨继续往下看。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技术服务行业,与一般行业相比,有很多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医疗的服务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是人们最珍惜、最重视的财富,也是人们感受最直接、最深切的事物,因此,患者对医生的要求,比其他行业的消费者对服务者的要求高得多。如果诊断治疗的效果不能达到患者的预期,患者会痛苦、担心、失望、恐惧;如果患者不治身亡,家属则要承受巨大的打击和悲痛。而这在其他服务行业是几乎不会出现的。试比较:甲送自己的电视机到维修店进行维修,结果没有修好;乙送自己的亲人到医院进行救治,结果没有救活。甲乙两人的感受和反应能一样吗?再比较:甲满怀希望地去饭店品尝新菜,结果发现不合自己口味;乙满怀希望地去医院治疗病痛,结果没有治好。甲乙两人的感受和反应能一样吗?所以说,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时,评价标准更苛刻;未能如愿时,不满情绪更强烈,反应也更激烈。当然这不能怪患者,这是人之常情。
第二,医疗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了一些医疗知识,每个人对医疗活动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但是,医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其中涉及的知识、技术、思路、标准有其特殊性。人们以为自己了解,其实往往并不了解。也就是说,人们对医疗有很多误解。比如,患者因“恶心呕吐”就医,却被要求做头颅CT,患者会觉得很荒谬。患者心想,我是肚子的毛病,为什么要检查脑袋?肯定是医生为了赚提成!如果再加上一个不懂装懂的记者,就可以炮制出极具误导性、煽动性的新闻。“茶水发炎”“三岁儿童查梅毒”“女工输液330公斤”就是借助公众的“不知”和“误解”炮制的新闻闹剧。患者本来就心存误解,再看到这种新闻,正好发生共鸣,于是就认定医生坑骗了自己。患者把自己的“遭遇”再告诉别人,互相强化,就在社会上形成了对医生的负面评价和仇恨的共识。
第三,跟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相比,医疗消费往往比较昂贵。例如,买一个馒头只要几角钱,买一瓶药却要几元、几十元;吃一顿饭只要几十、几百元,看一次病却要几百、几千元,做个手术要几千、几万元。一场小病,一星期的工资都交给了医院;一场大病,一辈子的积蓄未必够用!但是,由于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视,人们往往没有选择,只能认掏这笔钱。因此,人们对医疗消费的态度是“既无奈又愤慨”,有一种被劫持的感觉。患者直接面对的是医生,医药费是经过医生的手开出来的,因此患者会觉得是医生劫持了自己,当然就会痛恨医生。
第四,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比电子计算机、宇宙飞船、航空母舰、流水生产线等任何人造机器都复杂得多。人类目前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还很局限,诊疗手段也很局限。因此,医疗活动是复杂、高风险、充满不确定性的。有些病就是难以确诊,有些病就是难以治疗,有些病就是会反复发作,有些病就是要死人。有些医疗活动,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摸索尝试,在摸索尝试中慢慢寻找正确的方向。这一点,类似于科研工作或者侦探工作,而不像照着图纸修人造机器的维修工作。但是,患者总是期望立刻确诊、立刻治愈、立刻解除病痛。对于不能立刻确诊、立刻治愈的情况,患者会认为是医生医术低下或者医生过错所致。对于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患者会认为是“被医生治坏了”“被医生治死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患者当然会痛恨医生。
第五,疾病本身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身心痛苦,这种痛苦需要一个发泄渠道。我们知道,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有时会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照顾自己的家属破口大骂。他们真的觉得事情很大吗?他们真的觉得家属很可恨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身体不舒服,需要发泄。同样,患者的家属,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有情绪需要发泄。医生就成了患者和家属的一个发泄对象。假如他们恰好认为医生犯了过错、救治不力、坑了自己的钱,他们就更容易把医生当成发泄对象。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医疗行业比其他服务行业更容易发生矛盾和不满,医生也比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更容易被服务对象痛恨、仇恨,更容易受到人身攻击。
你可能会问:外国人也一样重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外国人到医院看病也希望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外国的医疗费用,如果按收入比例计算的话,比中国还要昂贵;那么,为什么外国人就不痛恨医生呢?为什么医生在外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反而很高呢?这就不能不说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了。
第一,中国的医药费,主要靠患者自己支付。让普通工薪阶层承担医疗这种现代科技服务的费用,当然显得非常昂贵,也就是所谓的“看病贵”的问题。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很多人因无钱医治而不得不忍受病痛、面对死亡,因此人们对高昂的医药费非常痛恨。而医药费主要是通过医生的笔开出来的,因此人们就会仇恨医生。而在其他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国家医疗福利保障和商业医疗保险非常完善,患者只需自付很小比例的医药费,或者完全不用自付医药费,甚至在接受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刻意关注费用的问题,没有任何心理或经济负担,当然也就不容易产生矛盾。
第二,中国实行的是“以药养医”制度,也就是说,医疗技术收费价格低廉,通过出售药品来弥补收入,维持医院运转。为了实现以药养医,医生必须设法给患者多开药、开贵药,患者因此支付了过多的药费,当然对医生不满。并且,按现行的制度,医生收入与药品利润挂钩,医院用药品收入的一部分给医生发放工资奖金,在患者看来,则是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坑了自己的钱,因此当然会痛恨医生。但绝大多数患者不会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等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多少年来一直压在低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公平,是否能够维持医院运转;二,医生的收入水平,是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第三,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由此造成“看病难”。一方面,医院建设不足,基层医院的条件不好,不能让患者放心;大医院的资源紧张,患者就医不容易。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人手严重不足,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时间过长,夜班、连班频繁,长期常态加班,长期常态被剥夺休班、休假、节假日,甚至自己生病了都不能休息。这样的工作状态,不但损害了医护人员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增加了医疗风险。患者的感受就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轮到自己了,医生匆匆忙忙看了两分钟就把自己打发了;想咨询问题,医生总是匆匆忙忙、不耐烦,不给仔细解答;医生总是板着脸,没有笑容,说话冷冰冰;呼叫护士,等了老半天,护士也不来。同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长时间连续工作,昼夜混乱颠倒,心理压力大,身心状况不良,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更容易出差错,给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
第四,中国的媒体,尤其是强大的主流媒体,并非真的反映民意,而是喉舌、导向。人们觉得“看病贵”“看病难”,对医疗待遇不满意,肯定需要问责。但向谁问责呢?医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替罪羊。借助“以药养医”制度,国民医疗的经济负担被甩给了患者自己,而道德责任则给甩给了医生。毕竟药是通过医生的笔开出来的,毕竟医生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药商给医院的回扣。这两点当然是事实??虽然只是个朝三暮四的数字游戏。媒体通过长期不断的新闻报道轰炸,把这两点事实深深地印在公众的脑海中。医生环节成了公众思考医疗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成了公众关注医疗问题的焦点,于是,医疗领域的一切矛盾就都可以转嫁给医生了。看到媒体报道“医生收回扣”的新闻时,人们不会关注,药品从立项、投产、上市到最终卖给患者,中间要盖多少个公章、跑多少座衙门、批多少道手续、喂多少头官吏,要养活多少人、多少企业、多少机构,经过多少正当和不正当的盘剥;看到媒体报道“医院挂号难”的时候,人们不会关注,为什么号贩子可以开宝马,而给这个号出诊的主任医师、老教授却只能骑自行车;看到媒体报道“护士上班时间睡觉”的时候,人们不会关注,凌晨时分,趴在护理站的桌子上打盹的那位护士,此前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或者她自己当时也在生病却不能请病假;看到媒体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夸大其词、歪曲报道所谓的“医疗事故”的时候,人们不会想到,正是因为大多数医护人员超时间、超强度、超范围、低薪酬劳动,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才使得我国医疗体系在官方投入极少的情况下居然能够维持运转!医疗领域的矛盾,被漂亮地转嫁了!
这就是中国的特色。在这种特色之下,中国的医生,怎能不遭人痛恨呢?只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痛恨不能解决问题,跟着媒体骂医生也不能解决问题,哪怕就是砍死全中国的医生,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真想改善自己或下一代的医疗待遇,我们就应该试着探求一下问题的根源。中国人“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