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看懂乙肝五项化验单
- 肠道息肉的诊断及治疗
- 脾胃虚弱有信号
- 马家驹谈半夏厚朴汤
- 口味异常的中成药疗法
- 幽门螺杆菌的新共识
- 血府逐瘀汤治奇症和疑难症
- 三七粉的九大功效
- 制方大法第七
- 中医临证“胆囊炎”的经验与治疗...
- 乙肝妈妈经分娩后传播的阻断:母...
- 毛德西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
- 关幼波用中药治疗肝脾肿大的经验
- 脉有可凭不可凭论
- 黄疸的原因
- 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 总胆汁酸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 口服乙肝抗病毒药耐药后怎么办?
- 养肝的要诀
- 乙肝的治疗包括哪些方面?
- 预防疾病 学会正确饮食
- 哪些人需要查结肠镜?你知道吗?
- 服药饮食禁忌
- 脾胃虚弱有信号 你知道吗?
- 丙肝的认识
- 电话咨询注意事项
- 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秋季养生??教你如何度过一个健...
- 如何预防秋燥、秋季感冒、秋季腹...
-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哪些内...
- 脾胃病禁忌
- 胃镜检查很重要
- 夏季进食肉类有学问
- 脾胃虚寒这样照顾自己
- 如何疏肝养颜
- 如何调理肝脏
- 脂肪肝患者如何正确饮食
- 幽门螺杆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 乙肝患者如何过节
- 乙肝患者如何生一个健康宝宝
- 胃病的辩证诊治
- 作者:李鲜|发布时间:2012-04-24|浏览量:827次
现代人生活方式中,饮酒、熬夜、喝浓茶、咖啡等较为常见,加上来自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都会增加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机率,而且趋向于年轻化。从消化科疾病临床观察来看,在胃、肠、肝、胆疾病中,胃病占得比例最大,一般看十个病人就有三个胃病,胃病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李鲜
中医讲的胃病,主要是胃痛和胃痞,二者包括了所有的胃部疾患。中医上的诊断是以症状来命名的。胃痛和胃痞二者是有区别的。胃痛,是以胃脘部的疼痛而命名的。胃痞是以胃脘部胀闷不舒而命名的。二者的发病均与饮食、受凉、情志不遂、素体虚弱有关。
中医药治疗胃病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胃病是常见病,西医学上讲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当以胃痛为主要表现症状的时候,均可参考胃痛篇辨证论治。
1、胃病的病因病机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乃多气多血之腑。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脾和胃同居中焦,二者的关系是表里关系,共同完成受纳运化之功能。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胃之受纳腐熟的功能有赖之脾之运化来完成。
寒邪客胃 |
脘腹部肌肉分布较少,皮肤薄,最易受凉。寒邪客胃或饮食生冷,伤及胃脘,导致气机凝滞,使得胃气不和,发为本病 |
饮食所伤 |
饮食没有节制,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吃饭过快过饱,或过食辛辣、肥甘,或饮酒过度、甚至无度,均可导致脾胃损伤,发为本病 |
肝气犯胃 |
肝的功能是主疏泄、性喜条达。若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就会导致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肝和脾胃的关系在五行中是木和土的关系、在五行生克关系中,木是克土的。肝木横克脾土,横逆犯胃,发为本病 |
脾胃虚弱 |
脾胃素体虚弱,或饥饱失常,或饮食所伤,或劳倦过度,或久病、大病后脾胃受损,或肾病日久、肾阳不足、失于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热病,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以致胃阴亏损,失其濡养,发为本病 |
总之,无论是寒邪客胃、饮食所伤、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均可致气机瘀滞、胃失和降而导致胃病的发生。
2、胃病的辨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优势,是中医的精华。中医辩证比较考究,人体五脏六腑之盈虚、气血营卫之通塞,均要依据症状、舌象、脉象而定。接下来我们从临床表现来论述胃病的诊治。
证型 |
临床表现,治法 |
方剂 |
寒邪客胃 |
胃痛爆作,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 理气止痛 |
良附丸 |
饮食积滞 |
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呕吐过后或矢气后疼痛有所减轻,或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厚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
保和丸 |
肝气犯胃 |
胃脘胀闷,胃痛连胁,嗳气,大便不畅,每因情绪波动发作或加重,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柴胡舒肝散
|
肝胃郁热 |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止痛 |
化肝煎 |
瘀血停滞 |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入夜痛甚,痛如针刺感,进餐后疼痛加重,或吐血便血,舌质紫暗,有瘀点和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 |
失笑散合丹参饮 |
胃阴不足 |
胃部隐隐作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大便3-5天一次,严重者一周一次或者时间更长。舌质红,没有舌苔,并且缺少津液。 治法:滋阴益胃、和胃止痛 |
一贯煎 |
脾胃虚寒 |
胃部隐隐作痛,喜暖喜按,空腹时疼痛发作或加重,进餐后疼痛减轻,口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建脾、和胃止痛 |
黄芪建中汤 |
3、胃病的预防和调护
对胃病的患者要重视日常起居与饮食方面的调护。一定要注意避风寒,注意腹部保暖;忌烟忌酒,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在饮食方面,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建议少吃多餐,忌辛辣、生冷、肥甘之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这样可减轻胃部的疼痛和减少胃病发作的频率,进而达到预防胃病的目的。我们大家要从平时作起,预防为主(1.未病防病2.有病防变3.病愈防复。也就是说,没有病要预防疾病;有病以后,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疾病痊愈以后要防止复发)。
胃病时间久了一定要做胃镜检查。如果有胃镜禁忌症的话可改为钡餐透视和碳13、碳14检查,以便了解胃的粘膜情况和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做胶囊内镜检查(4650元)。
最后祝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万事如意。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