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孟瀚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科室:
骨科
- 颈肩部疼痛的简单判断
- 骨折的修复过程和时机
- 身体疼痛有时也是好事情??怎样...
-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解释
- 世界上没有风湿病
- 简单说膝关节疼痛的治疗
- 膝关节疼痛的简单自我判断
- 颈肩部疼痛的简单判断
- 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
- 活动必有损伤论
- 骨质增生与疼痛关系的思考(骨质...
- 膝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 抗生素(消炎药)的使用
- 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揭秘
- 颈肩疼痛的治疗
- 克雷氏骨折
- 再谈骨质疏松
- 膑骨软化症是靠墙做静蹲好还是不...
- 阴雨天与关节痛
- 骨质疏松性疼痛的最佳治疗
- 骨质疏松症治疗
-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 网球肘的治疗方法
- 腰肌劳损怎么治疗?最佳方案?
- 我落枕两个月了,脖子还痛。要做...
- 身体疼痛有时也是好事情??怎样...
- 戴口罩不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 腰背疼痛的简单判断法
- 颈胸腰背疼痛(症状)的简单判断
- 作者:周孟瀚|发布时间:2013-01-02|浏览量:1868次
许多人都有颈、胸背、腰背、腰骶和臀部的疼痛的经历。但多数人疼了很久,还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去医院,也未必能弄清楚(如果碰到个糊涂大夫的话,呵呵)。甚至因此疼痛迁延,久治不愈。此文的目的,就是想对这些人有所帮助,免得走入治疗歧途。胆囊、心脏、肾脏及胰腺等脏器导致的放射痛,都必须有原发脏器疼痛,需治疗原发脏器疾病,因此不在此列出。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周孟瀚
一、颈肩部的疼痛(不能抬起胳膊的肩部疼痛不在此范围)
症状一:突发一侧的颈后疼痛,头不自觉偏向对侧,同侧的耳朵靠向肩部时疼痛加重,向同侧后看疼痛,仰头疼痛,有时同侧肩及后背疼痛,有的有向同侧肩或上肢的放射样疼、麻等不适感,或者引起一侧的头顶疼痛。
解释:这是一侧的颈后肌群的牵拉性损伤或持续收缩性损伤。多由于头向一侧偏斜时间过久导致,多见于躺着看书、看电视、睡高枕头或沙发扶手及落枕等导致。引起放射样的疼麻,或头顶疼痛,是由于肌肉肿胀,穿过肌肉支配疼痛区域的神经受到肿胀的肌肉纤维挤压(不是骨头压迫)。
症状二:持续的颈后不舒服,仰头、低头疼痛,有的不能像一侧的后面看,有的不能仰头、有的不能低头(仰头或低头出现疼痛),有时疼痛延伸至一侧或双侧头顶部。多伴有肩背的?痛。
解释:可以有过症状一的经历,也可以没有。也是颈项肌肉或韧带损伤。多由于弓背耸肩伏案工作过久导致。原理与症状一相同。
症状三:自觉颈后有肿块或骨头突起,变的比以前大,触压有疼痛。低头有牵拉感。
解释:这是颈椎的大椎尖上的韧带损伤。由于一次性低头时间过长导致。比如绣花、低头看书、缝纫等。变大和牵拉感的原因是韧带水肿,连带皮肤也水肿,局部体积变大,表皮的紧张度增加。胸背疼痛的症状一,与此相同。
症状四:一侧上肢或手放射样疼痛或麻木,同时有颈部的疼痛或不适,经休息不缓解。甚至无力,拿不住东西。有的还有走路不稳,足有踩踏棉花的感觉。
解释:这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相应节段的一侧颈神经根或脊髓。神经根受压,引起一侧上肢的放射样疼痛和(或)麻木、无力。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坏死,形成走路不稳、脚底有踩棉花感。神经根受压,可以观察。脊髓水肿应尽早手术解除压迫。一旦脊髓神经坏死,就是手术也不能挽回了。
注:许多书上都在讲颈椎病,并且还分了很多型。其实都是错的。颈椎除了骨折和骨感染以外,颈椎不会病。颈部的疼痛除了肌肉筋膜,就是间盘突出。以往诊断的颈椎病神经根型、脊髓型就是颈椎间盘突出。其它的类型都与颈椎无关。
二、背部的疼痛
症状一:胸背正中有一个点、或一段触压疼痛,低头可以加重。
解释:这是胸椎棘突尖与其上附着的韧带结合部的损伤。多由于低头时间过长导致。比如长时间坐位低头看书,或者仰面靠在被卷上睡觉、外力撞击等。可以参见颈肩部的疼痛症状三。
症状二:背部纵向正中与肩胛骨之间疼痛,活动时可以加重或无变化。
解释:这是肩胛间肌、斜方肌筋膜、或胸背筋膜的牵拉性损伤。多由于含胸弓背伏案时间过长,也可以一次性过度牵拉上肢(悬吊)或猛然上举上肢(投掷)及长时间反复张扬上肢(打、砸)导致。
症状三:一侧或两侧的背部疼痛,呼吸时加重。始终有?痛感。
解释:这是呼吸肌的损伤或肋骨损伤。多由于外力撞击或躯体的扭转、突然过度伸展等动作导致。
症状四:胸背部一侧或双侧?痛,有一种后背贴在冰块上的感觉,或着像有东西贴在身上的异物感。
解释:这是由于一次性或多次长时间保持含胸弓背的姿势过久导致的一侧或双侧胸背筋膜疲劳性损伤。
三、腰背部的疼痛
症状一:一侧或两侧的突发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躺下后翻身困难,坐起困难。坐位时不能穿袜子。直立时,迈步?痛无力,不能向后或向前弯腰。
解释:这是腰背部肌肉或筋膜损伤。往往都在劳累(久坐、久站或久蹲)之后出现。前屈疼痛,是腰背部筋膜受伤。后仰疼痛,是腰部骶棘肌损伤。抬腿?痛无力,是髂腰肌损伤。损伤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损伤,只是各个肌肉损伤程度不同。
症状二:持续的一侧或两侧腰背?痛,活动可加重,有时像有东西贴在皮上,皮肤伸不开的感觉。
解释:损伤的部位与症状一相同,仅是损伤程度较轻。多是持续的疲劳导致,所以常说“劳损”。局部组织水肿,体积变大,表皮的紧张度增加。像有东西贴在皮上或有凉风的感觉就是局部的水肿导致。
症状三:卧床时不痛,睡到半夜或快到早晨时疼痛,甚至疼痛难忍,起床后稍事活动,疼痛消失。
解释:这是腰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的损伤。直立时,腰椎关节面的承重不是很大,主要由椎体承重。平卧时,责任转移。重力主要均由腰椎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负担,长时间的压迫,使关节面不堪重负而损伤。起床后,关节面负担减轻,疼痛减轻或消失(视关节面损伤的程度而不同)。这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其实质是负重导致软骨损伤)。另外,白天弓背或弓腰坐的时间太久,椎间关节长时间牵拉,关节囊损伤,损伤的关节平卧负重时间长,加重损伤,也会出现睡到后半夜疼痛。还有就是不适应睡软床(弹簧床、绳床等),也会有睡到早晨疼痛的现象。
症状四:直立时无痛,躺下就感到疼痛,翻身都可以加重。
解释:这是一个或数个椎体间小肌肉群的损伤。直立时,这些小肌肉不参与平衡,卧床时就受到重力的牵拉或挤压。
症状五:坐位时出现下腰部的疼痛,有时还伴有一侧或双侧臀部的疼痛,疼痛有时延伸到大腿后部或膝关节后的腿弯(?窝)处。站立时疼痛会消失或减轻。
解释:许多人(包括医生,误把此当做坐骨神经痛)。这是腰臀筋膜损伤。多由于久坐导致(尤其是软面椅子)。臀部筋膜在坐位时呈过度牵拉状态,椅子的边缘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大腿后部,等于在牵拉筋膜。如果臀部在重力下陷入椅子面的柔软处,牵拉程度就加重。时间过久出现疲劳性牵拉损伤和压迫性损伤。
症状六:一侧或双侧腰痛,伴有无时无刻的向臀部放射的疼痛,疼痛可以像烧灼样,也可以像电击样,严重时可以沿大腿放射到脚跟或足背。一侧痛的人,有的直立时屁股像摆出扭迪斯科姿势照相一样。可以有大腿或小腿及脚的一部分区域麻木或感觉变差。
解释:这是坐骨神经根受压性损伤。多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起因是猛然直腿弯腰捡或抬东西,或久坐的同时受到颠簸(汽车司机),导致椎间盘髓核受压,撞破纤维环的阻拦,钻到了椎管内,挤压相应水平的神经根。
症状七:行走一段路程,出现一侧或双侧大腿外侧疼痛或麻木,坐一会儿或蹲一会儿疼痛或麻木即消失或减轻,又可以继续前行。或者清晨起床后很轻松,到下午则一侧或两侧下肢沉重、麻木,躺下即可缓解。
解释:这是椎间孔动态狭窄的现象。这是由于直立行走,椎间盘在重力作用和行走摆动的颠簸下,下段腰椎间盘高度变低,上位椎体的横突向下移动,椎间孔上下径暂时变小。神经根出椎间孔的位置靠近椎间孔的上缘。所以出现前述症状的情况。出现这种症状多见于腰椎弓峡部不连导致的椎体滑脱。
症状八:站立或行走一段路出现一侧或双侧的下肢放射痛,并有腰带下方的坠压感,骑自行车可以骑几十公里没问题。站立后仰可以出现行走时的情况。有的人久坐会出现腰骶下坠和疼或麻的感觉,甚至有的人平躺下即出现麻木或疼痛感。
解释:这也是椎间孔动态狭窄的现象。其原理所不同的这是椎体间上下关节突的移动程度不同。骑车是弓腰前屈位,椎间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重叠减少,所以没有症状,直立后仰,直背久坐或平卧,椎间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重叠增加,也可以使椎间孔上下径变小,挤压靠近椎间孔上缘的神经根。多见于所谓的“腰椎管狭窄”(其实只要出生后行走没问题,成年后椎管就不存在狭窄)。
症状九:一侧或双侧臀部疼痛,可以有腰痛或没有腰痛,多于行走或坐时出现,站立时有时有隐痛。有时波及到大腿后部。
解释:这是臀筋膜损伤或腰臀筋膜损伤。多由于久坐、久蹲导致。
四、骶尾部的疼痛
症状:坐下不久即出现骶部或尾部疼痛,站立则减轻或消失。弯腰也可以出现牵扯样痛感。
解释:这是骶尾部筋膜损伤。多由于久坐,或斜坐姿势导致。久坐是牵拉性损伤,斜坐是压迫性损伤。如果损伤的肿胀波及皮肤,站立时都有可能出现疼痛。
以上是整个颈胸腰背部常见疼痛的症状和原因。下面简单说一下治疗。
治疗原理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做与引起疼痛原因相反的事。
除了颈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有必需手术条件需要手术之外,其余的治疗(包括不需要手术的间盘突出)很简单:一、不活动或尽量不活动,疼痛期里,站着或躺着,尽量不坐或少坐,不坐沙发和小板凳;二、卧床休养,平卧有困难可以侧卧;三局部可以冷敷也可以不做。按此三条执行,多则五天,少则一天疼痛即可缓解。注意,缓解不是痊愈。完全痊愈(一点也不痛)需要三到六周的时间,这个时间因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休养条件的好坏而可长可短。
局部封闭、口服止痛药物虽然可以临时止痛,但用药后同样需要不活动。否则会造成伤上加伤,疼痛迁延。忌用膏药、按摩、针灸、跌打类药酒涂抹、喷剂、热疗等。膏药、按摩、跌打类药酒涂抹、喷剂、热疗、针灸等治疗不仅不能有助于恢复,还可以加重疼痛和延长疼痛时间。因此这些方法都是不能用的。
可以说我偏激,太不尊重前人遗留的方法。我要说的是,行医治病疗伤就是要用有效的方法。这样才不会害人。前面说的忌用的那些方法其使用的共同经过是:刚开始,或有凉感,疼痛减轻,然后是疼痛依旧或疼痛和肿胀加重,最后因疼痛不再使用,疼痛逐渐减轻。这些人为疼痛方法已经害了不少人,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放弃。前人的方法如果不好用,就成了古董,只剩下收藏的价值,没有使用价值了。有谁还用秦砖汉瓦盖房子?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