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医生 > 内科 > 血液科

血液科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68岁血压正常值是多少
68岁人群的血压正常值一般应低于140/90毫米汞柱。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血压水平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血液供应。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可能略有升高,但68岁人群...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管痉挛会造成什么样后果
血管痉挛可能引发局部缺血、组织损伤甚至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血管痉挛是指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引起的管腔狭窄,常见于冠状动脉、脑血管及外周血管。 血管痉挛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可能诱发心绞...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11岁儿童标准血压
11岁儿童的标准血压范围通常为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儿童血压受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影响,测量时需使用适合儿童尺寸的袖带。 儿童血压测量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或...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高身体有哪些反应
血压高时身体可能出现头痛、眩晕、心悸、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高血压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精神紧张、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胸闷、鼻出血等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遵医...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血白细胞减少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影响、感染、免疫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血白细胞减少通常表现为乏力、反复感染、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方式确诊。 1、遗传因素 部分血白细胞...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为什么血压会忽高忽低
血压忽高忽低可能与情绪波动、体位变化、药物影响、饮食因素或疾病状态有关。血压波动通常表现为收缩压或舒张压短时间内明显变化,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 1、情绪波动 紧张、焦虑或愤怒等情绪刺激会激活交感神...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秋天血压波动大怎么办
秋天血压波动大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压、控制情绪、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血压波动通常由气温变化、体液失衡、血管收缩、情绪波动、药物调整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波动...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管堵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堵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调理。血管堵塞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减少高脂肪高盐饮食,增加...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血压低
血压低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改变、药物作用、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血压低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晕厥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低血压倾向,可能与基因调控血管张力有关...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首选药物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首选药物主要有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氯沙坦钾片、厄贝沙坦片等。这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用药。 一、别嘌醇片...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高和胖有关系吗
血压高和肥胖存在明确关联,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体重增加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多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一天中什么时候血压高
一天中血压通常在早晨6-10点和下午4-8点出现高峰,夜间睡眠时血压最低。血压波动与人体生物钟、激素分泌及活动规律密切相关。 早晨起床后血压升高与体内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这些激素会促使血管收缩...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上午血压低下午晚上血压高
上午血压低下午晚上血压高可能与昼夜节律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建议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并就医评估。血压昼夜波动受生理和病理因素共同影响,需结合具体原因干预。 健康人群血压存在自然昼夜...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为什么要做动态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主要用于评估血压波动规律、诊断隐匿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优化降压治疗方案。动态血压能提供24小时血压数据,比诊室血压更能反映真实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佩戴便携式血压计,每15-30分...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我国膳食结构有利于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预防
我国膳食结构整体有利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但仍需注意部分饮食细节的调整。 传统中式饮食以谷物为主食,搭配丰富蔬菜、豆类和适量动物性食物,这种结构具有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特点。谷物提供充足碳水化...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高但是没有反应是怎么回事
血压高但没有反应可能是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波动、药物影响或继发性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高160低110怎么办
血压160/110mmHg属于高血压3级,需立即就医并采取药物治疗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3级通常由原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硝苯地平...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软化血管最好的药
软化血管没有特效药物,但部分药物可通过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等机制延缓血管硬化进程,常用药物主要有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银杏叶片等。血管健康需综合干预,药物使用须...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通血管用什么药好
通血管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甘油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血管堵塞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1、阿司匹林肠溶...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主要有选择合适血压计、做好测量前准备、采用标准姿势、规范操作步骤、重复测量确认等。规范的血压测量对高血压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 1、选择合适血压计 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袖带...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正常范围值是多少
血压正常范围值收缩压为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89毫米汞柱。血压测量结果受测量时间、情绪状态、测量姿势等因素影响,建议在安静状态下重复测量确认。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90/60正常吗
血压90/60毫米汞柱是否正常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部分健康人群可能属于正常低血压,但若伴随不适症状可能提示病理状态。 部分体型偏瘦的女性、青少年或长期运动人群可能出现90/60毫米汞柱的生理性低血压,这...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降血压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降血压的最好办法是综合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主要有控制钠盐摄入、规律有氧运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遵医嘱用药等方式。 1、控制钠盐摄入 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有助于降低血压。高钠饮食会导致体...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高吃什么效果比较好
血压高可以适量吃芹菜、香蕉、深海鱼、燕麦、黑巧克力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降血压吃什么菜最好
降血压可以适量吃芹菜、菠菜、西蓝花、番茄、黑木耳等蔬菜,这些蔬菜富含钾、镁、膳食纤维等成分,有助于调节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钠盐摄入,同时遵医嘱规范治疗。 1、芹菜 芹菜含有丰富的芹菜素和...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怎样不吃药降血压
不吃药降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规律运动和减少压力等方式实现。高血压可能与遗传、肥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食疗降血压的有效方法
食疗降血压的有效方法主要有调整钠盐摄入、增加钾元素补充、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控制酒精摄入等。高血压患者可通过饮食干预辅助控制血压,但需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调整钠盐摄入...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13080正常吗
血压130/80毫米汞柱属于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的范围为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130/80毫米汞柱接近正常血压的上限,但尚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血压130/80毫米...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降血压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降血压药通常在早晨空腹或睡前服用效果较好,具体时间需根据药物类型和个体血压波动规律调整。 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适合早晨空腹服用,这类药物作用时间长,早晨服用有助于控制日间血压高峰。部分患...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血压高了怎么快速缓解
血压升高可通过深呼吸调节、适量饮水、调整体位、放松情绪、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快速缓解。血压升高可能与情绪波动、饮食不当、药物影响、睡眠不足、疾病因素等有关。 1、深呼吸调节 缓慢深呼吸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