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肘部电击伤病人背阔肌皮瓣转移修...
- 一针式重睑术的应用
- 切除加连续扩张植皮治兽皮痣
- 双平面隆胸的应用
- 育婴旧习俗引发惨剧 专家施妙手...
- 脂肪瘤的抽吸术
- POLAND综合症的处理
- 粘膜下切口修复隐性唇裂
- 肉毒素治疗腓肠肌肥大
- 肉毒素注射的术前准备
- 巨毛痣的治疗
- 表皮痣、疣状痣的治疗
- 注射式隆胸的去除
- 腋臭的肉毒素治疗
- 纹身的治疗
- 烟疤的治疗
- 乳癌术后乳房再造的选择
- 您得了黑色素瘤吗?
- 瘦脸针的秘密
- 肉毒素除皱
- 乳癌术后乳房再造的选择
- 隆胸后能运动吗
- 隆胸假体大小选择
- 隐性唇裂的粘膜下修复
- 甲下黑痣的治疗
- 老年妇女巨乳的修复
- 巨乳缩小术的禁忌症
- 男性乳房发育的治疗
- 巨乳缩小术的适应症
- 妊娠纹的治疗
- 面部瘢痕的磨削术
- 糖尿病足的治疗
- 小切口腋臭搔刮术
- 隆胸术的切口改良
-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区分
- 巨乳缩小术的选择
- 重睑的缝线法治疗
- 圆头鼻的治疗
- 面部瘢痕的治疗
- 瘢痕疙瘩的治疗
- 血管瘤的平阳霉素治疗
- 瘢痕的治疗
- 乳头、乳晕的再造整形
- 色素痣的治疗
- 隆胸术前准备
- 隆胸术切口选择。
- 隆鼻术的圆鼻头整复术
- 太田痣的治疗
- 血管瘤的治疗
- 治疗罕见巨乳并重度乳房下垂
- 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
- 肘部电击伤病人背阔肌皮瓣转移修...
- 瘢痕疙瘩的治疗
- 法国的美容整形
- 自体皮移植治疗白癜风
- 膨胀抽吸术治疗腋臭
- 隆胸的术后护理
- 腋臭的治疗
-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 血管瘤的治疗。
- 乳房再造的手术选择
- 前额皮瓣转移,巧治颅骨坏死。
- 突破传统手术方案,巧治少女隐性...
- 医生妙手回春,巧治难言之隐
- 当前国际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式
- 血管瘤的铜针治疗
- 作者:吕仁荣|发布时间:2010-04-29|浏览量:1004次
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1.1%-2.6%,男女发生率为1:3。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最多见于头面部和颈部表面皮肤,常多发。其发病机理不清。可能是胚胎晚期,不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异常增殖所致。目前一般根据其生物学特点进行分类,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山东省立医院烧伤整形科吕仁荣
血管瘤:以内皮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婴儿血管瘤出生后第一年为增长期,以后逐渐转化为退化期。目前血管瘤退化机制并不清楚。
血管畸形:可分为1.低流量型:包括葡萄酒色斑 ,海绵状血管瘤,2.高流量型:蔓状血管瘤。
我们通过对1000余例血管瘤病人进行了激光、铜针留置术以及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1. 随访:小儿草莓状血管瘤具有一定的自然消失率,一般认为,50-60%的草莓状血管瘤可在5岁内消失,75%的病人可在7岁内消失,90%的病人可在9岁以内消失。因此,对于大多数草莓状血管瘤病人可进行随访观察,对于有颜色变浅、面积变小的病人应对家长及病人进行细致的解释,同时进行随访,避免进行积极治疗,多取得较好效果。但对于面积不断变大、颜色逐渐变深的病人或位于口、颈、生殖器等重要部位的病人应进行积极治疗。但若8-12个月后无缩小,可进行积极治疗。
2. 激光治疗,我院采用Versapulse-c多功能激光治疗仪血管瘤的病人进行治疗,治疗时,最好先期行试验治疗,待治疗参数选择适当,观察治疗效果后,再行进一步治疗。可根据患者病损局部对激光的反应,适当加大能量,如面积较小,甚至用裸镜(即去掉冷却头)治疗,掌握不留瘢痕的方法是局部冷敷的时机与持续时间。我们治疗的血管瘤患者中,选用带冷却头的可调脉冲宽度倍频Na:YAG532nm的绿色光,使用能量密度一般为7-16J/c? ,脉宽2-10ms,治疗间隔一般为2个半月。激光治疗后,立刻用冰袋冷敷20~30分钟。对于创面处理,我们百多帮软膏外用,疗效较好且无瘢痕。其原理是利用激光器输出的蓝绿色光,能选择性的被色素和血红蛋白吸收,而周围组织吸收较少,因此既可以凝固血管,又较少形成瘢痕,因此使用Versapulse-c 多功能激光治疗仪治疗血管瘤,不是利用激光直接照射形成的热效应,而是利用色素选择性吸收光能量后产生的热效应,故较少引起汗腺、皮脂腺的损伤,较少引起瘢痕。我们治疗3000余例血管瘤患者,出现瘢痕的患者不足10例。
我们发现对于毛细血管瘤的病人进行VP532治疗效果较好,尤其对于压之褪色的病人效果尤佳。若按传统分类则草莓状血管瘤效果最好,对于婴儿往往可一次治愈,而对于葡萄酒色斑则效果差异较大,可先行实验治疗。我们发现,对于紫红色的葡萄酒色斑,效果较好,而对于粉红型葡萄酒色斑,效果欠佳。但对于海绵状血管瘤则效果不佳。小儿由于不配合,对于较大肿瘤,往往需要氯胺铜全身麻醉。
3. 铜针留置术: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我们采用了铜针留置术,效果较好。
关于铜针治疗的报道最早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wener 等(1941)和Mullan 等也有相似报道。其机制是铜针表面带有正电荷,而肿瘤内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表面带有负电荷,铜针插入后,改变了正常血窦和血管内的负电位,血球主要是红细胞在正极处贴于管壁,释放出导致血液凝固的各种因子,将血中的固体成分凝集于铜针周围,形成凝血块,诱发血管内腔炎导致血栓形成,以后血管变性,机化,血管壁呈玻璃样变,血管结构逐渐被吸收、消失。负极有气泡生成。铜针插入静脉内留置48小时后,见局部形成血栓,针周1cm以内组织呈明显的局部反应,其它无异常。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