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眭承志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康复医学科
- 地震伤员常见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指...
- 颈椎腰椎增生
- 地震伤员常见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指...
-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计划
- 一位实习医生的心得
- 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推断
- 骨质疏松的治疗近况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是什么?
- 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相关疾病...
- 颈椎病的预防及如何防止已治愈患...
- 颈椎病的症状
- 自测颈椎病
- 颈椎病的病人如何选择用药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有哪些误...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适用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优、缺...
-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症状?
- 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有哪些?
- 颈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
- 医生提醒: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 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
- 脑卒中肢体功能的家庭康复训练
- 脑卒中心理障碍的家庭康复训练
- 脑卒中吞咽功能的家庭康复训练
- 脑卒中语言障碍的家庭康复训练
- 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
- 女62岁,右腿麻木,走路腿发直...
- 关于面瘫后遗症的问题
- 每年都会腰痛是怎么回事?
- 怎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 颈椎痛怎么办?
- 中风先兆都有哪些?
- 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
-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专利
- 脑出血常见病因和诱因及预防措施
-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 脑卒中肢体康复常用技术简介
-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口服药物治疗...
- 注意!内脏疾病也会引起的腰痛
- 腰痛病人X线片、CT及MRI等...
- 腰痛病人如何看医生,并与医生沟...
- 都是“颈椎”惹的祸
-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作用与影响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
- 康复医学与生活质量
- 颈源性疾病――像雾像风又像雨
- 警惕青少年期颈源性病变
- “培植生命质量的花园”
- 康复医学与“绿色疗法”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相关性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 作者:眭承志|发布时间:2010-12-04|浏览量:393次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相关性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膝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损伤相关性手术具有不切开关节囊、创伤小、关节粘连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术后病人实施系统功能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功能的重要保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眭承志
早期(术后第0~1周)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达到减轻肿胀、疼痛,避免肌肉粘连及萎缩的目的。
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做踝泵运动,即踝关节背伸,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 5min/每次, 1组/h;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即在患肢静止状态下,匀速收缩股四头肌,绷紧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多做;?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所有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术后第1天继续以上练习外,踝泵运动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开始直抬腿练习,即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保持5秒, 30次/组, 3~4组/d;开始后抬腿练习,即俯卧,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尖离床5cm处,保持5秒, 30次/组;同时开始侧抬腿练习,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左右(或前后)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或前后)交替移动重心, 5min/次, 2次/d。如痛疼、肿胀不明显,可扶单拐或不用拐下地,但不鼓励多行走。
术后第3天继续以上练习,开始屈曲练习以微痛为度,达尽可能大的角度。可采用坐(或躺)于床边,膝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也可坐位抱膝,即坐位,足不离开床面,双手抱于踝关节处,缓慢、用力屈膝。
术后第4天继续以上练习,开始单腿站立平衡练习,5min/次, 2~3次/d,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以沙袋为负荷,在0~45°屈伸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即刻冰敷, 30次/组, 2~4组/d,主动屈膝达90°。
术后第5天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开始站立负重, 0~45°范围内主动伸屈练习, 30次/组, 2~3组/d。
术后第1周主动屈曲大于90°,可单足站立,不用扶拐短距离行走,开始靠墙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要小于90°), 2min/次,间隔5秒, 5~10连续/组, 2~3组/d;开始立位“勾腿练习”,要抗阻屈无痛的最大角度保持10~15秒, 30/组, 4组/d。
初期 (第2周~1个月) 随着肌力水平的提高,此期以提高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 20次/组, 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以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开始恢复日常活动应注意控制运动量,但应避免关节肿胀、积液,练习后关节有发胀、发热感,则应及时冰敷。
术后第2周强化肌力练习(一次直抬腿最长可达6分钟),主动屈曲至120°~130°,即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 10~20次/组, 1~2组/d。如关节无明显肿痛,则应尽可能以正常步行走。
术后第3周继续强化肌力练习,被动屈曲至140°;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
中期(第1个月~2个月) 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及轻微运动。
术后第5周主动屈曲达150°全范围(与健侧腿相同),且基本无痛;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练习, 5min/次, 4次/d;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 30min/次, 2次/d。
术后第6~8周主动屈伸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且无痛疼;可完成日常的各项活动,如上下楼、骑自行车、行走5 000米以上关节无肿痛;开始跪坐练习;开始蹬踏练习;开始游泳、跳绳及慢跑。
后期(第2个月~3个月) 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开始膝环绕练习、跳上跳下练习及侧向跨跳练习, 8~12次/组, 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但应有限量地进行体育运动,要达到完全康复约需6个月时间。
患者住院一般2周左右,其大部分的功能康复锻炼均须在家庭中进行,患者出院后应按照术后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诊,检查并记录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出院时须带活动型关节支具保护膝关节3个月,半年内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1年后可恢复运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