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骨骼健康”南京鼓楼医院骨...
- 髋部骨折麻醉方式的选择
- 半月板损伤的诊治
- 《Nature》刊争议性论文,...
- 《Science》公布2011...
- 德国研究解开动物肢体再生原理
- 日本科学家成功完成骨骼再生动物...
- 基因测序发现裸鼹鼠长寿秘密
- 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
- 英国科学家已制造155个同时包...
- CT扫描进入分子影像时代
- 我科入选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
- 膝关节骨挫伤
-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诊治
-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
- 6月25日鼓楼医院义诊
- 我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top...
- 南京血库所有血型都缺血
- 《老年人防跌指南》更新
- 献血有望成为历史,胚胎干细胞可...
- 鼓楼医院第七届新理论新技术国家...
- 鼓楼医院义诊活动
- 第二届中国脊柱侧弯研究学会国际...
- 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 脉冲冲洗在骨科清创术中应用
- 骨折患者应警惕肺栓塞!
- 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
- 髓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
- 血荒渐蔓延全国
- 作者:施鸿飞|发布时间:2012-02-02|浏览量:1021次
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
随着各类手术量的增加,血液供不应求、择期手术需要排队的现象更加突出。
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多需患者家属“互助献血”
从去年12月开始,南京一些医院陆续接到“限血令”。南京市第一医院一天的用血量最少要1万多毫升,A型血和O型血最缺乏。血库负责人介绍,原来向血站申请多少,就会给送多少,但现在最多只给1/3的量。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科施鸿飞
南京鼓楼医院血库负责人介绍,去年医院只有春季和秋季大约两三个月时间不缺血,血站每天只给少量的急诊用血,只能满足车祸、大出血病人的紧急用血。
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缓解,血荒已经成为常态。
无偿献血“靠天吃饭”
血液供给量增长的速度,不及临床血液需求增长的速度。
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约12万人献血
春节前夕,由于高校学生放假和农民工返乡,南京街头采血车的业务冷清了许多,血库也再度紧张起来。南京市新街口一辆采血车上的工作人员介绍,从上午9点半到晚上9点半的12小时内,一般只有20?30人献血。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血液中心分布在城区和郊区县10多处采血点,每天只能采集100人左右的全血,有的采血点甚至一天采不到1人。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目前还不能利用科学技术人工合成,不能大规模生产,适龄健康人群的无偿捐献是临床病患用血的重要来源。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强调,血液不宜大规模长期贮存,血小板最长保存5天,全血最长35天。血液的特殊性在于人体是唯一的供给渠道, 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不易缓解。
目前,我国血站的库存血液100%来自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被认为是“靠天吃饭”,天气好坏对献血量多少有直接影响。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西单图书大厦采血点算是北京献血量最大的血站之一,一般来说,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100人左右献血。若碰上下雨、下雪、刮风等恶劣天气,献血人数会骤降到40人左右。“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因人流量增加,献血人数高的时候能达到每天300人以上。
“靠天吃饭”的街头采血量,在逐年递增的用血需求面前捉襟见肘。郭燕红说,血液供给量增长的速度不及临床血液需求增长的速度,我国无偿献血的工作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血液的需求区域和流向不太均衡,这与医疗资源的布局不平衡是相关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愿无偿献血人次由2006年的675万增加到2010年的1180万,增幅达到74.8%;年采血量由2006年的2295吨增加到2010年的3935吨,增幅达到71.5%。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9%。然而,血液供应增长仍跟不上需求增长。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7%。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目前,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约7万人献血,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初步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约12万人献血。但目前供需之间尚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的人口献血率仅为8.7%。,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的标准仍有差距。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说,我国血液事业发展需要经历五个阶段:血液买卖、以计划为主的义务献血、以流动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以预约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以固定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而目前我国刚刚基本实现自愿无偿献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献血容易用血难
医保政策和献血政策没有接轨,导致了异地用血报销困难等问题。
建立公开、透明的献血用血机制迫在眉睫
“献血容易用血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热情。在不少献血者看来,让自己和家人免费用血是主要的献血理由。但实际上,因缺少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整个过程非常繁琐。此外,城市居民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保,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这些人群没有吸引力。
血液中心是公益机构,无偿献血毋庸置疑,但用血时为什么要交钱呢?不少市民想不明白,200毫升“爱心血”在医院的价格却高达300元左右。其实,这是血液从采集、保存、检测到运送等环节支付的成本费。一些献血者担心有可能会“白献血”,希望献血的用途能够告知。专家认为,从公众的这些疑问看来,建立公开、透明的献血用血机制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不高,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临床用血需求。无偿献血者招募是一项社会工作,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