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作性睡病
-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 产后睡眠不好--答青年报读者问
- 国外企业为员工减压的手段
- [专家谈心理]去幼儿园就掉泪?...
- 患者家属的来信
- 发作性睡病
- 心清不好做不好睡教什眠生活无信...
- 人生需要放下一些?西
- [专家谈心理]去幼儿园就掉泪?...
- 做人要低调 思维要高调
- 答青年报读者问
- 男孩与女孩的区别
- 心宽天地广
- 抑郁症 科普知识
- 影响孩子发展的八大关键问题(转...
-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控
- 成功人生的二十一条黄金法则
- 情绪与健康
- 世界上最珍贵东西是免费的
- 放松训练指导语
- 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 躯体形式障碍的诊疗
- 我的心里没有恨
- 焦虑症的诊治
- 抑郁症的诊治
- 生活让我们懂得
- 人生感激的境界
- 心理保护十法则
- 缓解失眠的最佳办法
- 塑造成功性格的15种方法
- 化解恶劣情绪八法
- 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 10招无痛分手
- 人生如梦,一切随缘是最好的
- 认识自己,勇敢地面对逆境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爱与自信
- 如 何 走 出 心 理 困 境
- 女人让自己更快乐
- 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 --宣泄
- 给早衰的“心”加油(
- 作者:倪爱华|发布时间:2013-06-21|浏览量:359次
2013年06月09日03:15|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保存到博客
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
1
本报记者 刘伟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说的最多的三个字是“没意思”,感到没有了前进的目标……三十岁上下原本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纪,然而不少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却在心理上已经未老先衰。对这一群体出现的心理年龄老化现象,心理专家建议应该调整好心态,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迎接压力和挑战。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倪爱华
而立之年心态却已老去
省会王先生刚满30岁,原本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纪,但他却总感到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刚上班那两年还感到所从事的是一项充满挑战、有无限创意的工作,可慢慢地越来越感到空虚乏味,没有动力”,不仅是在单位,回到家里的王先生也是提不起精神来,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是在沙发上一坐就是半天,总感觉过得迷迷糊糊的。
而以前的王先生却并不是这样,大学刚毕业时,王先生满脑子都是要奋斗的念头,甚至给自己定下了具体的奋斗目标,一番心思要闯出一份事业。“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当初定下的奋斗目标自然也远没有实现。“我父母已经年过六旬了,两位老人不是去公园锻炼身体,就是和老朋友们一起做做社区志愿者,看上去精力充沛。反倒是我这个年轻人更像是已经步入了老年,心态已经未老先衰了”,王先生自嘲地说。
其实类似王先生这种情况的中青年并不在少数。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和年龄差不多的一些亲友聊天时,经常相互倾诉生活没有意思,不知道要奋斗什么,整天都是混日子,“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还充满着干劲儿,想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变得斗志全无了,如何才能重新燃起当年那份激情呢?”
给衰老的心注入新活力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倪爱华介绍,确实有不少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经常感到心力交瘁,活力降低,总是焦虑、烦躁,感觉身上的能量已被掏空,认为自己活得很累,“有不少身体和心理的信号尤其应该值得注意,比如:办事效率变得非常低下,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松散懒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
专家表示,当今社会对于中青年人来说竞争压力很大,在重压之下,一些心理原本就脆弱的人更会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步入社会,面对来自经济、家庭等多个方面的不小压力,有些人心理上无法及时调整过来,会选择对自己和周围不太满意的状态进行逃避。久而久之就会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没有生活目标”。
倪爱华提醒,心理上的未老先衰实际上就是抑郁状态,抑郁状态是一种让人感觉自己能力低,情绪低,脑子慢,懒得动,对事物的兴趣减低的状态,它会限制中青年人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如果这一群体普遍叹老,会让整个社会笼罩在暮气之中,缺乏创造力和活力。对此,应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迎接压力和挑战,使自己的心理年龄符合自己真正的年龄,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给“未老先衰”的心鼓鼓劲儿
认为自己心理未老先衰的中青年人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压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愉快,勇敢地面对现实,坚定信念,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
努力培养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热心参与社会活动,多参加室外运动,通过身体上的活力带动心理上的活力。
客观认识自身的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活、工作目标,不盲目攀比。
要多与人交流沟通,发现自己可能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调整。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和亲朋好友互相倾诉能带来一定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减轻压力。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多和心态积极向上的亲友进行交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交流宣泄出来,减轻压力。
如果通过以上心理调整仍然不能回复自己的精力的话,可以找专业医生诊治,如果存在明显抑郁的话,不妨可以服用小量抗抑郁药物,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分享到:0
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
1
本报记者 刘伟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说的最多的三个字是“没意思”,感到没有了前进的目标……三十岁上下原本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纪,然而不少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却在心理上已经未老先衰。对这一群体出现的心理年龄老化现象,心理专家建议应该调整好心态,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迎接压力和挑战。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倪爱华
而立之年心态却已老去
省会王先生刚满30岁,原本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纪,但他却总感到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刚上班那两年还感到所从事的是一项充满挑战、有无限创意的工作,可慢慢地越来越感到空虚乏味,没有动力”,不仅是在单位,回到家里的王先生也是提不起精神来,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是在沙发上一坐就是半天,总感觉过得迷迷糊糊的。
而以前的王先生却并不是这样,大学刚毕业时,王先生满脑子都是要奋斗的念头,甚至给自己定下了具体的奋斗目标,一番心思要闯出一份事业。“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当初定下的奋斗目标自然也远没有实现。“我父母已经年过六旬了,两位老人不是去公园锻炼身体,就是和老朋友们一起做做社区志愿者,看上去精力充沛。反倒是我这个年轻人更像是已经步入了老年,心态已经未老先衰了”,王先生自嘲地说。
其实类似王先生这种情况的中青年并不在少数。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和年龄差不多的一些亲友聊天时,经常相互倾诉生活没有意思,不知道要奋斗什么,整天都是混日子,“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还充满着干劲儿,想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变得斗志全无了,如何才能重新燃起当年那份激情呢?”
给衰老的心注入新活力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倪爱华介绍,确实有不少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经常感到心力交瘁,活力降低,总是焦虑、烦躁,感觉身上的能量已被掏空,认为自己活得很累,“有不少身体和心理的信号尤其应该值得注意,比如:办事效率变得非常低下,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松散懒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
专家表示,当今社会对于中青年人来说竞争压力很大,在重压之下,一些心理原本就脆弱的人更会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步入社会,面对来自经济、家庭等多个方面的不小压力,有些人心理上无法及时调整过来,会选择对自己和周围不太满意的状态进行逃避。久而久之就会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没有生活目标”。
倪爱华提醒,心理上的未老先衰实际上就是抑郁状态,抑郁状态是一种让人感觉自己能力低,情绪低,脑子慢,懒得动,对事物的兴趣减低的状态,它会限制中青年人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如果这一群体普遍叹老,会让整个社会笼罩在暮气之中,缺乏创造力和活力。对此,应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迎接压力和挑战,使自己的心理年龄符合自己真正的年龄,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给“未老先衰”的心鼓鼓劲儿
认为自己心理未老先衰的中青年人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压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愉快,勇敢地面对现实,坚定信念,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
努力培养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热心参与社会活动,多参加室外运动,通过身体上的活力带动心理上的活力。
客观认识自身的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活、工作目标,不盲目攀比。
要多与人交流沟通,发现自己可能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调整。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和亲朋好友互相倾诉能带来一定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减轻压力。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多和心态积极向上的亲友进行交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交流宣泄出来,减轻压力。
如果通过以上心理调整仍然不能回复自己的精力的话,可以找专业医生诊治,如果存在明显抑郁的话,不妨可以服用小量抗抑郁药物,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分享到:0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