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荣林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科室:
内科
- 非典型肺炎恢复期二
- 作者:高荣林|发布时间:2011-09-26|浏览量:890次
病例二:何某,女性,26岁,2003年5月26日初诊。
主诉:心悸气短1周余。
病史:患者3周前患非典型肺炎,康复出院,休养期间出现心悸,胸痛,气短等症状。复查胸片示:肺部阴影大部分已吸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高荣林
现症:心悸气短,胸痛连及后背,自觉身热,心烦,伴有疲乏无力,汗不多,大便干,小便黄,面赤,舌红少苔,右脉沉细,左沉细弱,小数。
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阴两虚,虚热上扰。
西医诊断:非典型肺炎恢复期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潜降。
处方:以复脉汤加减治疗。
炙甘草10 g、白 芍15 g、麦 冬15 g、阿胶珠10 g、
火麻仁10 g、丹 皮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30 g、
炒栀子 3 g、当 归10 g、太子参10 g、 知 母10 g。
3剂,水煎服。
二诊:5月29日,患者仍有背痛,心悸气短,疲乏,伴关节痛,纳稍减,面黄,大便干、小便黄有所改善,舌暗苔薄,脉沉。证属气阴两虚,肝郁气滞。治以益气养阴,理气疏肝。原方去栀子、知母,加柴胡10g、枳实10g、夜交藤15g、穿山龙15g,7剂。
三诊:6月16日,患者诸症明显改善,但仍或有气短,时欲深吸气,稍劳则咳,有少量痰,色白,少汗,舌尖红苔薄,脉沉细。气阴两虚,肺郁金燥。治以益气养阴,宣肺化痰。以生脉散加味。
处方:太子参15 g、麦 冬10 g、五味子10 g、黄 芪20 g、
山萸肉10 g、陈 皮10 g、半 夏9 g、 桑杷叶各15 g、
干地黄15 g、穿山龙15 g、甘 草6 g、 桃杏仁各9 g。
14剂,水煎服,诸症消失。
[按语]:气阴两虚证是多种内科疾病恢复期的病理转归,热病后期则更为明显,本案气阴两虚贯穿于疾病始终。患者首诊现阴虚内热之象,用加减复脉汤,以养血敛阴,润燥清热。药后虚热得清,而正虚气滞,即以益气养阴,理气疏肝为法。肝郁得疏而正虚肺燥显现,又以益气养阴,宣肺化痰为法,用生脉散加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