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黄金治疗时间-...
- 中国骨外固定事业的开拓者?夏和...
- 患者chihuo2002预约杨...
- 马蹄内翻足百度贴吧--杨华清矫...
- 感谢!---杨华清矫形骨科
- 2012龙年大吉---感谢
- 中国关节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王坤...
- 中国矫形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宁志...
- 残疾人三项康复
- 杨华清矫形骨科咨询电话-189...
- 向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致...
- 杨华清博士骨再生、骨延长QQ群...
- 杨华清---矫形骨科专家
- O形腿的预防与治疗
- 矫正你的O形腿---搜狐健康精...
- 杨华清博士:骨不连(骨不愈合)...
- 求助杨华清博士能用骨延长手术治...
- 第18届中国肢残康复学术会议-...
-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 求教杨华清教授:骨延长手术注意...
- 骨痂分几类?其形成机制是什么?
- 骨折愈合过程如何分期?
-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
- 第27金 张宁羽毛球女单卫冕成...
- 2008年08月08日8pm ...
- 何谓骨折病?如何引起?如何预防...
- 骨折畸形愈合的概念、成因及处理...
- 哪些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奥运学说:如何能有效的避免运动...
- 奥运学说:最佳运动方式
- 奥运学说:生命在于运动
- 全方位支持我国体育健儿发挥 骨...
- 哪些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医学科普 何谓缺血性肌挛缩?如...
- 家乡(四川)大地震的震撼--作...
- 骨科科普 哪些骨折易发生延迟愈...
- 骨科科普 缺血性肌挛缩如何预防...
- 一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幸存者的日...
- 白衣战士 感动中国??写给战斗...
- 骨科科普 骨折后骨坏死及其预防
- 谁是最可爱的人
- 骨科科普 骨折后期并发症及其预...
- 骨科科普 脂肪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 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杨华清...
- 北京援川急救医疗队圆满完成转运...
- 多难兴邦??天将降大任于斯国也...
- 骨科科普 骨折早期并发症及其预...
- 骨科科普 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 骨科科普 骨折合并其它脏器的损...
- 骨科科普 骨折辅助检查及其意义
- 骨科科普 骨折的特殊X线检查
- 骨科科普 骨折的特殊临床表现
- 骨科科普 骨折的类型及意义
- 骨科科普 异位钙化和骨化的病理...
- 骨科科普 关节强直的特征
- 骨科科普 哪些疾病容易产生关节...
- 骨科科普 关节软骨的润滑机制
- 骨科科普 关节软骨与年龄的关系
- 骨科科普 关节软骨有何生化特点
- 骨科科普 关节软骨的特点
- 骨科科普 骨诱导与骨传导各有何...
- 骨坏死治疗
- 骨科科普 机械应力对骨有何影响
- 骨坏死分类
- 什么是骨坏死
- 骨坏死
- 骨科科普 骨重建和塑型的特点
- 骨科科普 骨是如何钙化的?
- 医学科普 骨折愈合的六个阶段(...
- 骨的基础与临床生理学
- 骨折的定义和局部表现
- 骨折后的饮食注意事项(六忌)(...
- 尺桡骨骨不连
- 胫骨骨不连
- 股骨骨不连
- 人体一共多少块骨头?
- 什么是骨?
- 骨缺损的病因
- 什么是骨缺损?
- 健康标准
- 2008世界卫生日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 清华人工纳米骨能与人骨融为一体...
- 骨折后为什么会出现延迟愈合及骨...
- 促进骨折愈合(修复骨不连)的方...
- 骨不连发生率?
- 骨折愈合过程(预防骨不连)
- 如何诊断骨不连?
- 清华纳米骨获准临床使用 断骨再...
- 清华大学研制纳米骨在同类产品首...
- 清华纳米人工骨获准美国专利
- 中国儿麻康复事业的开拓者?邬华彬教授
- 作者:杨华清|发布时间:2011-06-08|浏览量:1401次
小儿麻痹症(以下简称儿麻)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20 世纪70 年代以前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由于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大多留下不可挽救的后遗症,轻者肢体残废,重者失去生命。进入上世纪90 年代,在全国贯彻实施中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以后,使大批儿麻后遗症患者重获新生,在千万个为残疾人三项康复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榜上,著名矫形外科专家、中国儿麻康复研究会首任会长邬华彬教授是其中之一。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骨科杨华清
邬华彬教授,1923 年8 月生于四川省垫江县,1950 年参加抗美援朝,1951 年毕业于江苏医学院,1952 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骨科,先后在华东军区徐州陆军医院,解放军第88 医院、第359 医院任职,曾担任主治军医、主任医师、科主任,1992 年2 月退居二线,现为359 医院骨科专家组顾问。1985 年、1990 年先后当选中国儿麻后遗症康复研究会第一届和第二届会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顾问、杂志《小儿麻痹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顾问,总后卫生部组编的《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编委、《实用骨科学》编委,以及军内外许多单位的儿麻矫治康复中心技术顾问。
邬华彬教授自1951 年始,一直从事军事医学野战外科和矫形外科,对脊柱四肢战创伤救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炎、腰皮神经炎等引起的下腰痛以及肩峰下滑囊炎,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小儿先天性脊柱四肢畸形等诊疗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加之自身刻苦,顽强拼搏精神先后获多项研究成果。尤其在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与康复工作中,在军内外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他是我国儿麻康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83 年10 月在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亲自关心支持下,我国组织了第一支儿麻康复专家赴大同医疗队,邬华彬教授担任队长,在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圆满完成了逾千例儿麻后遗症手术矫治任务,回到北京后受到邓朴方同志的高度赞扬及鼓励。随即在军内外多次创办儿麻矫治技术培训班,编辑出
版了《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小儿麻痹康复指导》、等专著,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1988 年以后开展的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奠定了必要的专业技术条件。成功之路在于创新。邬华彬教授认为要在新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就必须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八五”、“九五”期间,邬华彬教授多次参加中央及省、市医疗队赴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开展儿麻矫治工作并利用假期赴全国各地讲学及会诊,推广交流儿麻矫治与康复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他在军内外共完成儿麻矫治手术逾万例次,改良传统手术及自行设计新术式数十种,均取得良好效果,治愈及显效率达98 %,“腹外斜肌代股四头肌”、“骶棘肌腱膜代臀肌”“、骶棘肌及阔筋膜联合代绳肌”手术,使原不能行走和爬行的患者获得一定的活动能力和站立行走功能,腹外斜肌代“股四头肌”术式做为我国首创曾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受到
国际上同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很快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众多儿麻患者解除了病痛。他撰写发表了60 余篇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腹外斜肌移位治疗下肢股四头肌麻痹、腹外斜肌代股四头肌远期随访、骶棘肌腱膜代臀肌、胫骨下端骨骺牵伸术经验体会、大腿后侧肌群麻痹动力重建等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小儿麻痹研究》和《解放军医学杂志》,在邬华彬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有3 项获国家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重大成果,有7 项获
军队医疗及科技进步三、四等奖。
邬华彬教授在长期的医、教、研实践中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学风,对下级医师严格要求,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十分重视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培养,他甘为人梯,把自己的许多时间和精力献给了年轻人,为他(她) 们“搭舞台”,让一批有创造力的青年人脱颖而出,他期望自己带教的学生,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高过自己,甚至淹没自己,据不完全统计,他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有300 多人,不少人已在各自岗位上成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担任了学科带头人,看到自己的学生成绩卓著,邬华彬教授高兴无比。
邬华彬教授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矫形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先进个人”“、国家级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个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专业委员会“九五”贡献奖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1 次、三等功11 次,多次受嘉奖,并荣获“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军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事迹被收录《1997 年中国人物年鉴》《、2001 年中国跨世纪人才》。
追求是无尽的,往日的奋斗没有给他倦意,往日荣誉也没有使他骄傲自满,白发新添却豪情不减,至今已80 高龄的邬华彬教授为矫形外科的进步与发展仍然不懈地坚守在岗位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