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红细胞膜缺陷症 - 检验
- 血液病的预防
- 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 白血病是遗传病吗
- 输血会传染上白血病吗?
- 白血病会传染吗?
- MDS维也纳诊断标准,MDS的...
- 铁负荷过多
- 铁负荷过多-诊断标准
- 去铁
- 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治疗新手段
- 欧洲血液病学会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新进展
- Coombs试验
- A Phase II Rand...
- Effectiveness o...
- Anti-tumour eff...
- Wilms' tumo...
- Hematopoietic c...
- Differentiation...
- Clonality inves...
- A delayed yet d...
- Effect of low-d...
- Appropriate tim...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
- 问:什么是靶向治疗,它有什么好...
- 万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护...
- 万珂治疗骨髓瘤
- 骨髓衰竭:儿童和成人要分别对待
- 坏死性淋巴结炎
- MDS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
- MDS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
- ICUS诊断要点
- MDS病理活检的意义
- 维也纳标准
- 2008年MDS的WHO分型
- MDS诊断及分型标准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美罗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观察与护...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诊断与分型的...
- Decitabine (商品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染色体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现代化生活与血液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 不做下一个
- 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特点
- 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
- Intracellular c...
- 血友病甲
- Imatinib、Mechan...
- Ann Arbor stagi...
- LYMPHOMA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 转帖
- 侵袭性真菌病
- 作者:常春康|发布时间:2010-08-17|浏览量:495次
2002年, EORTC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IFICG)和国立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MSG)共同发表了有关免疫缺陷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此定义的推广,促进了医生在该领域内的交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常春康
2007年, 指南制定专家组根据既往的反馈, 对指南进行修订以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更加明确。新标准的适用对象扩展到所有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重度免疫缺陷患者,对于ICU患者,由于无法明确其高危宿主因素、及其与真菌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故未将ICU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纳入新标准中。
Donnelly教授指出, 新标准将就以下五个方面做主要变更:
1. 名称:将以前标准中所谓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调整为侵袭性真菌病,特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2. 拟诊的诊断标准:宿主因素加侵袭性真菌病特异临床特征和表现,无真菌学依据、无法获得标本或者是获得标本的检查结果是阴性。
3. 宿主因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类固醇激素治疗被保留在新的标准中。同时增加了3个新的宿主因素: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明确的T细胞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先天性重度免疫缺陷。原来标准中的三项,如体温、四天以上的持续发热及GVHD被剔除。
4. 临床特征:新标准中不分主要和次要临床标准。
5. 真菌学检查:新标准中,真菌学检查既包括直接镜检, 又增加了血中抗原测定, 如已经被标准化的GM实验。
综上所述, 新定义确定以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和真菌学依据,来确诊或临床诊断患者是否患有侵袭性真菌病。如果患者有宿主高危因素,也有临床特征表现,但是没有任何真菌学诊断依据,则定义为拟诊患者。如果患者有宿主高危因素,也有临床特征表现,同时有任何真菌学诊断依据,则应定义为临床诊断患者。确诊病例仍然需要获得病人的组织学标本,或是直接镜检,或者是通过培养获得阳性结果。确诊病人的诊断,不需要有任何宿主高危因素或者其他临床特征。
2007年, 指南制定专家组根据既往的反馈, 对指南进行修订以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更加明确。新标准的适用对象扩展到所有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重度免疫缺陷患者,对于ICU患者,由于无法明确其高危宿主因素、及其与真菌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故未将ICU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纳入新标准中。
Donnelly教授指出, 新标准将就以下五个方面做主要变更:
1. 名称:将以前标准中所谓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调整为侵袭性真菌病,特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2. 拟诊的诊断标准:宿主因素加侵袭性真菌病特异临床特征和表现,无真菌学依据、无法获得标本或者是获得标本的检查结果是阴性。
3. 宿主因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类固醇激素治疗被保留在新的标准中。同时增加了3个新的宿主因素: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明确的T细胞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先天性重度免疫缺陷。原来标准中的三项,如体温、四天以上的持续发热及GVHD被剔除。
4. 临床特征:新标准中不分主要和次要临床标准。
5. 真菌学检查:新标准中,真菌学检查既包括直接镜检, 又增加了血中抗原测定, 如已经被标准化的GM实验。
综上所述, 新定义确定以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和真菌学依据,来确诊或临床诊断患者是否患有侵袭性真菌病。如果患者有宿主高危因素,也有临床特征表现,但是没有任何真菌学诊断依据,则定义为拟诊患者。如果患者有宿主高危因素,也有临床特征表现,同时有任何真菌学诊断依据,则应定义为临床诊断患者。确诊病例仍然需要获得病人的组织学标本,或是直接镜检,或者是通过培养获得阳性结果。确诊病人的诊断,不需要有任何宿主高危因素或者其他临床特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