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
- 作者:陈振兵|发布时间:2009-04-03|浏览量:2329次
陈振兵、翁雨雄、王发斌等 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
摘自《中华手外科学杂志》
【摘要】目的 评价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12例,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术后患侧X线检查。X线检查观察下尺桡关节愈合及测量尺桡骨间距。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DASH问卷调查表行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自我评价。结果 术前腕关节疼痛值在负重后为39±17,术后疼痛值为23±13。尺桡偏活动度术前为26º±11º,术后为41º±12º;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84º±21º,术后为139º±33º。握力术前为12.8±3.6?,术后为24±7.4?。Mayo评分结果术前为43±13,术后为73±16,优3例,良4例,中3例,差2例。DASH值术前为57±14,术后为31±10。X线检查12例下尺桡关节及尺骨移植处全部愈合。结论 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疼痛明显减轻,旋转活动度和握力增加,功能明显改善。武汉协和医院手外科陈振兵
【关键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关节炎;关节融合;治疗结果
下尺桡关节在维持腕关节的稳定和力量传导起着重要的作用。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的治疗以往国内多采用尺骨小头切除,但切除尺骨头后出现腕关节的生物力学明显改变,引起腕关节不稳定[1]。我们采用Sauvé-Kapandji手术融合下尺桡关节和造成尺骨假关节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12例,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4例,女性 8人;平均年龄42岁(35-54岁)。左侧3例,右侧9例,12例右侧均为优势手。桡骨远端骨折10例,下尺桡关节陈旧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5年 (1-4.4年)。
二、手术方法:臂丛或者全身麻醉生效后,尺背侧弧形切口,尺骨小头处分离保护好尺神经背侧支,分离出第5、6伸肌腱鞘,将其打开,尺侧伸腕肌腱牵拉向尺侧,伸指肌腱牵拉向桡侧,切开关节囊,显露尺骨小头及下尺桡关节,观察下尺桡关节损伤情况。咬骨钳咬除下尺桡关节相邻的关节软骨。距下尺桡关节3cm处用电锯截除长1.5cm尺骨作为骨桥,骨桥两端先行打磨,使其与桥接尺桡骨接触面相适应。
将尺骨复位,用两枚螺钉分别固定下尺桡关节面以及尺骨移植段处。尺骨的远近端截骨面分别用旋前方肌及骨膜包绕。缝合关节囊及伸肌腱鞘,上肢石膏托外固定4周。
三、随访方法:临床检查内容包括术后疤痕和手部伤口愈合情况。手部客观功能评价包括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手部握力、用力后腕关节疼痛程度。双手握力用Jamar握力器测量。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测量,疼痛值0表示无疼痛,疼痛值100表示不能忍受的剧痛。腕关节活动度用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总功能评价采用Mayo评分表。
随访时摄腕关节正、侧位片,观察下尺桡关节及尺骨移植处骨愈合的情况,测量尺骨截骨处近端尺桡骨间距。
本研究除采用传统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外,还采用了患者源性功能调查表上肢功能评定表,用于了解术后腕关节功能受限程度以及患者主观感受。DASH值0表示功能完全正常,100则说明完全无功能[2]。
结 果
12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6个月(9-32个月)接受随访检查。术后无一例出现皮肤感染。1例术后诉手背尺侧麻木,12月后随访手背尺侧麻木消失。4例再次手术取出螺钉。3例诉前臂旋转或者用力时出现尺骨截骨处近端明显异常活动,伴疼痛感。
术前腕关节疼痛值在负重后为39±17,术后疼痛值在负重后为23±13,所有12例患者疼痛较术前减轻,4例在腕关节负重时疼痛完全消失。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为98º±26º,术后为106º±23º;尺桡偏术前为26º±11º,术后为41º±12º;腕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84º±21º,术后为139º±33º。患侧握力术前为12.8±3.6?,术后为24±7.4?,为对侧68%。
Mayo评分结果术前为43±13,术后为73±16,其中优3例,良4例,中3例,差2例。DASH值术前为57±14,术后为31±10。
X线检查12例下尺桡关节及尺骨移植处全部愈合(图1-4)。尺桡骨间距>5mm8例,3-5mm3例,<3mm1例。
讨 论
以往下尺桡关节陈旧性脱位和关节炎多采用尺骨小头切除,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表明尺骨小头切除会导致腕关节不稳定和生物力学改变,保留尺骨小头及下尺桡关节完整性非常重要[3,4,5]。Sauvé-Kapandji手术将尺骨小头与桡骨切迹融合,融合处近端尺骨截除一段形成假关节,该手术的优点是保证了下尺桡关节及与桡尺腕关节结构完整,避免了因尺骨小头切除带来的负荷传递改变,为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我们研究发现所有12例患者疼痛较术前减轻,仅4例在腕关节负重时疼痛完全消失,其余患者腕关节负重时仍有疼痛。其原因是本组大部分病例为桡骨远端骨折,初次治疗时采用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石膏托外固定能有效防止桡骨远端的尺桡和掌背侧移位,但很难防止缩短移位,造成尺骨的正变异,造成三角软骨盘及下尺桡关节周围韧带的改变,Sauvé-Kapandji手术只是保证了腕关节骨性结构的相对完整,但对韧带及三角软骨盘病变未进行相应处理,术后仍有部分腕关节疼痛。
Sauvé-Kapandj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截骨处尺骨近端不稳定,其出现率高低因作者而异。国内王云亭等[6]报道21例Sauvé-Kapandji手术患者,由于术中采用骨膜下切除尺骨块,截骨处尽量靠近下尺桡关节,假关节长度不超过1cm,术后无一例出现尺骨近端不稳定。但Czermak等[3]报道15例Sauvé-Kapandji手术后有14例在腕关节用力时出现截骨处尺骨向桡侧移动。Ross等[5] 报道术后尺骨近端不稳定的出现率达33%,Zimmermann等[6] 术后随访时出现尺骨向桡骨偏斜高达74%。我们研究表明3例患者主观感受尺骨近端不稳定,4例桡尺骨间距小于5mm,如何加强尺骨截骨后近端的稳定是今后Sauvé-Kapandji手术改进的方向之一。
Sauvé-Kapandji手术后旋转功能明显改善,我们的随访结果与其他学者报道结果一致[3,4,6,7]。此外,我们随访研究发现Sauvé-Kapandji手术还可明显改善尺桡偏活动度,这与我们12病例中有10例桡骨远端骨折造成桡骨相对变短,尺骨出现正变异, 影响腕关节尺偏,我们在Sauvé-Kapandji手术中矫正了尺骨正变异,因而腕关节尺偏活动明显改善。
Daecke等[4]用Mayo腕关节评分表评价Sauvé-Kapandji手术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值为79.5,认为术后功能恢复好。而Czermak等[3]随访研究表明Sauvé-Kapandji手术后功能恢复有限,其评分值仅为63,因此作者认为Sauvé-Kapandji手术不能完全解决下尺桡关节的病变。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腕关节评价方法外,还在国内采用了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两者随访结果随访发现与术前功能相比较明显改善,但术后仍有一定程度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仍有部分桡骨骨折存在畸形愈合、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韧带损伤有关。
总之,我们临床研究表明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桡节脱位和关节炎后疼痛明显减轻,腕部活动增加和握力增强,术后功能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