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现志主任医师
-
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 又到“三伏”谈“夏治”
- 揭开小儿哮喘认知及治疗的“神秘...
- 小儿“磨牙症”何以肚中有虫而一...
- 关于安全用药的常见问题答疑
- 小儿复合维生素,宝宝成长的秘密
- 小儿遗尿的治疗
- 浅谈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治疗...
- 关注哮喘的脱敏疗法
- 腹泻的推拿疗法
-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外治疗法
- 如果给孩子测体温
- 小儿咳嗽的正确处理
- 思密达的合理应用
- 儿童咳嗽的诊断及治疗
- 婴幼儿反复喘息并不一定都是支气...
- 儿童哮喘的现代治疗原理与应用浅...
- 小儿感冒(发热)该如何处理?
- 哪些缓释和控释药物能掰开服用
- 儿科常用药的味道(转发)
-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小儿膏方
- 如何给小儿进行物理降温
- 如何测量小儿体温
- 肺宁合剂和清肺口服液的区别
-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
-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
- 小儿偏食、厌食的心理治疗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 哮喘缓解期治疗的注意事项
- 大便异常的常见原因
- 哮喘缓解期如何用药
- 孩子“干咳”要防止多发性抽搐症
- 中药的煎(熬)制、服用方法
-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 小儿过敏体质与过敏性疾病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
- 咳嗽的中医药治疗
- 网上疾病咨询时应重点描述的问题
- 流行性腮腺炎的敷贴疗法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儿童哮喘常用雾化吸入装置
-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 咳嗽的分类、病因及诊治
-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 小儿便秘的危害及处理
- 作者:任现志|发布时间:2010-07-14|浏览量:2371次
近来便秘的儿童越来越多,大多医生都不重视这个问题,不管是内科医生、还是儿科医生,没有人去研究便秘,没有专门便秘科,也没有便秘专家,都认为便秘不是一个病,只被作为一个症状处理,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病,只是一个症状,不会影响什么。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尤其对儿童来说是错误的!近年来,国外对便秘的研究越来越多,认为便秘有很大的危害。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任现志
一、便秘的原因
儿童便秘多发的原因是,饮食内容和生活明显变化所致。没有接受母乳喂养者,饮食大多以牛奶、糖类为主,又没有注意添加有益排便的辅食,常在婴儿期就产生便秘。到幼儿期,若以市售精细软类儿童食品为主食者,便秘就更为严重。
二、便秘的危害
小儿经常出现便秘或大便干燥,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也可导致肛裂或痔疮,并且还可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使食欲减退。
粪便久积于肠道,就会再次发酵,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宿便轻则令人嗜睡、口臭、口舌干燥、头痛、腹胀,重则引起心血管、肝肾等内脏疾病,甚至引发肠癌。对儿童来说,宿便会降低脑功能,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长期便秘反应迟钝 经常性的便秘,儿童会感到腹胀不适,但因无法表述自己的这种不适,更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便秘不适上。儿童长期便秘者,往往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贪睡、喜哭,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不爱说话,不爱交朋友,会对外界事物淡漠而“呆头呆脑”。
三、便秘的治疗
对于便秘,十个医生会有十个答案:多喝水就行;多运动就行;多吃蔬菜就行;香蕉很好;香油有效;妈咪爱可以;蜂蜜不错;上火啊,吃点清火的吧;换个奶粉吧;或奶粉停了吧;用开塞露啊;用肥皂条啊;揉肚皮呀;还不行啊!那拍个片子做个肠镜吧!灌肠吧!吃泻药吧!无非是这些方法。
十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儿童便秘方面做了大量的的临床试验,使人们对儿童便秘问题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治疗方面也有了一个更科学的规范,推翻了一些经验性的方法和传统的认识。
1. 刺激性泻药一般少用或不用,如番泻叶、硫酸镁、酚酞片、果导片、大黄片等。
2. 肛塞制剂如开塞露以及灌肠只能临时使用,救急时使用,不可以作为常规使用,不可长期持续使用,因为长期使用会造成依赖。
3. 行为干预(如鼓励、训练如厕、饮食调理、增加运动等)只对一小部分患儿有效,但对大部分患儿,只能起到帮助作用,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必须与药物治疗配合。
近年来,国外和国内一些地方,开始使用乳果糖(杜秘克)、聚乙二醇4000(舒泰清)等药物,效果尚可。
四、便秘的中医治疗
有个家长的宝宝不到1周岁就开始便秘,先后试用过所有传统方法:多喝水、多吃蔬菜、多吃粗粮、香蕉、香油、蜂蜜、妈咪爱、肠润通、换奶粉、停奶粉、清火、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培养上马桶习惯、开塞露、肥皂条、揉肚皮等等等,但仍然没有用。先后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便秘愈发严重,小儿因大便剧痛已经拒绝主动大便,拒绝把便。
后家长带小儿来诊,察看患儿后,按照中医的理论,仅用了几味简单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没有用泻药,也没有用什么理气通腑的药,二天小儿大便就正常了。
五、便秘的调理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长期便秘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身体伤害,防止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肠炎、植物神经紊乱、代谢紊乱、毒素排泄障碍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有效解除便秘后,要在饮食、生活规律、运动、定时排便等方面养成规律,让患儿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正常的生理排便机制,大便就成为一种正常生理需求,而不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负担。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