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唑来膦酸+化疗改善ER阴性乳腺...
- 乳腺癌筛查避免非专业检查和过度...
- 乳腺疾病诊断流程的规范化
- 乳腺癌原发与复发肿瘤雌孕激素受...
- 乳癌诊治别忽视HER2基因检测
- 今年三八节活动宣教内容
- 乳腺癌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
- 细针穿刺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上的...
- 研究证实X线检查可显著降低乳腺...
- 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
- 乳腺癌手术健康卫生宣教
- 绝经前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乳腺癌的治疗
- 乳腺癌的预防
- 吸烟与乳腺癌
-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
- 2010年第33届圣安东尼奥乳...
- 如何阅读乳腺癌病理报告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意义及适应症
-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概述
- 怎样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
- 乳腺癌化疗的饮食
-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诱发乳腺癌十大危险
- 乳腺癌手术后康复指导
- 乳腺增生症
- 作者:林志武|发布时间:2010-12-26|浏览量:2161次
乳腺增生症或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为乳腺腺病、乳房囊肿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是一种非炎性肿瘤性疾病,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本质上是一种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正常结构紊乱,故WHO将其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发病率
国外报道尸检中有58%-89%,因乳房病变而活检的有60%,国内报道患病率38.8%-49.37%。但其中真正有临床症状的占5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但以25-45岁多见,以35-40岁为发病高峰,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则少见。 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林志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内分泌学说
(1)孕激素相对不足、而雌激素的相对过剩
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包块消失或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而妊娠哺乳终止后,病变及症状又重新出现。另外,口服避孕药可提供外源性孕激素和雌激素,使体内激素保持平衡,从而降低了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本病与卵巢类固醇激素的密切关系。
(2)催乳激素与乳腺增生症的关系
乳腺增生症患者的PRL水平有变化,虽单一次PRL的检测结果可能是正常或稍偏高,但其节律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夜间峰值高于正常,其振幅变化及一天的平均值高于正常值,黄体相晨间数值增高等等。
(3)精神神经内分泌因素:育龄期妇女的精神因素也可直接影响多巴胺能张力,情绪紧张和忧虑可导致乳腺增生症患者处于慢性紧张状态,阿片能张力增高,神经传递介质环境改变,发生雌激素/多巴胺不协调,从而导致不恰当的催乳激素分泌。
2.非内分泌学说
与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关。
病理变化
基质纤维增生、腺体增生、上皮增生、上皮大汗腺化生和囊肿形成癌变问题
乳腺增生症患者较普通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4?4.8倍。
非增生性病变并不增加以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上皮增生病变无不典型增生病例比普通人群的乳腺癌危险性仅增加1.9倍,而上皮不典型增生病例乳腺癌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5.3倍。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病例乳腺癌危险性增加11倍。而以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乳腺囊肿病并不增加乳腺癌危险性。同时他们认为,手术活检本身并不增加乳腺癌危险性。
临床定义
多发性结节并伴有疼痛、压痛,且与月经周期有关,继之,逐步失去其周期性,直至停经才停止发展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1)乳腺胀痛
(2)乳腺包块
(3)乳头溢液
四个阶段:
(a)乳痛症:周期性与非周期性
(b)小叶增生症:是乳腺增生症最常见的临床阶段,也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c)小叶增生瘤样变:癌前病变。
(d)囊肿形成或硬化性腺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凡中青年妇女在月经前期出现乳房胀痛不适,有随月经周期出现变化的的多发小结节,经后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病史长,常为双侧性,或可伴有月经紊乱或有某种妇科疾病者,同时能排除其他肿瘤和炎性疾病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治疗
本病对患者的最大危害是其潜在的乳腺癌危险性,所以对已诊断明确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应坚持长期随访。临床症状轻微者可不用药物治疗,嘱病人3-6个月定期随访,并指导病人每月自查。
药物治疗
三苯氧胺、丹那唑、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类、中医中药治疗、利尿药与镇静剂、碘剂及甲状腺素治疗、饮食治疗
手术治疗
仅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1)持续存在的无周期性变化的乳腺结节,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
(2)乳腺摄片见单处或多处钙化灶,乳腺内有高密度阴影和导管扩张者;
(3)年龄大于50岁才出现乳房明确的结节、病变较硬者;
(4)病灶局限,质地坚实、表面不光滑者;
(5)重度增生伴单个或多个瘤样增生者;
(6)病变广泛,症状严重,影响病人工作生活久治无效,病人要求切除者。
其他治疗
激光治疗、微波治疗、针灸治疗、射频治疗等。
附:男性乳腺增生症
(1)病因:
(a)睾丸功能不全
(b)肝功能不良者
(c)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肿瘤、肺气肿等可引起乳房发育
(d)异烟肼、安体舒通、氯丙嗪、甲基多巴等长期服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停药可自愈
(e)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多为青春期患者;
(2)诊断:
(a)男性出现单或双侧乳房增大
(b)乳头乳晕处可触及盘状硬结或增生肥厚的腺体,可有隐痛或压痛
(c)有睾丸疾病,肝脏疾病或雌激素服用史。
(3)治疗:
(a)病因治疗
(b)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
(c)睾丸酮或三苯氧胺等可缓解病情
(d)手术切除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