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 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 春天养生 名中医开“妙方”
- 秋季养生防燥
- 秋季运动养生
- 冬季起居运动养生
- 中药香囊预防感冒
- 春季养生保健方案
- 拒绝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过节
- 对话博士徐厚平:弃文从医 善德...
- 如何预防秋燥
- 卫生部发《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 中国中医药报 人民网等媒体 夏...
- 我们得了一种叫“过年”的病
- 秋季饮食养生
-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 秋季养生
- 夏季饮食养生
- 冬病夏治三伏贴
- 芒种节气养生
- 小满节气养生
- 夏季养生 以养心为先
- 清明节气养生
- 春分节气养生
- 碘盐与核辐射
- 惊蛰节气养生
- 雨水节气养生
- 节气养生----立春后养生保健...
- 中医膏方与养生
- 养生:冬天喝点膏方补补身体
- 亚健康者、冬季怕冷的女性 最爱...
- 男人欲抗压 女人思美颜 年轻白...
- 膏方进补 开春打老虎
- 吃固元膏 不妨请专家量身定制膏...
- “亚健康”与冬令膏方
- 冬季,女人用膏方暖暖身
- 更年期综合征 别一忍了之
- 冬病夏治正当时
- 作者:徐厚平|发布时间:2011-07-07|浏览量:665次
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冬病夏治正当时,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又将大规模展开,这也是我们为广大朋友做好艾灸的又一个良好时机。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反向思维的运用,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因阳虚、外感六淫之邪而导致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阳气旺盛,病情有所缓解时,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增强抗病、祛邪能力,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或减轻其症状。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阳气在表,夏季养生宜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艾灸方法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徐厚平
为何冬病夏治?
许多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或发作的基础往往在夏季就已经形成或存在,只是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之阳气也受到鼓舞,人体皮肤腠理充分开泄,体内病邪不至于肆虐;而到了冬季,阳气转弱,人之阳气内敛,遂使潜伏体内病邪蓄势而起。因而,要预防和治疗某些冬寒性疾病,应当从夏日做起,做到夏防冬病。另外,某些冬寒性疾病在冬季治疗时,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如在夏季及时调治,借阳气旺盛助药性之力,则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于夏治的疾病?
一切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男子阳痿、早泄和女子宫寒、老年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那么,为什么在三伏天艾灸能够治病呢?它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起作用:一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二是经络的调节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三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四是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每年三伏季节阳气正旺之时,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在此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泸医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徐厚平告诉记者,泸医中医院今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冬病夏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国共计10家医院受到表彰,泸医中医院是西南三省唯一一家获奖的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今年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时间:
一伏:2011年7月14日(星期四)
二伏: 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二伏加强:2011年8月3号(星期三)
三伏:2011年8月13号(星期六)
这些时间是开展“冬病夏治”贴敷的最佳时间,有需要的市民朋友请相互转告和提醒,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咨询电话:15881403893 徐厚平 主任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