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保胆取石及取息肉术已20...
- 中国医师协会关于腹腔镜保胆取石...
- 胆囊结石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的腹...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或者微波消融...
- 一位79岁老太患中晚期肝癌手术...
- 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与腹腔...
- 79岁老人行胆管癌根治术后已健...
- 胆囊癌概述
- 军人腹腔镜保胆取石及取息肉术1...
- 精准序贯TIPS及Habib4...
- 1例81岁男性壶腹周围癌伴梗阻...
-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概论
-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知识
- 87岁高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及胆...
-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
-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息肉切除术9...
- 80岁老人多发肝癌经精准手术切...
- 老年一期及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腹腔镜保胆取石及取息肉术
- 腹腔镜保胆取石及保胆取息肉适用...
- 肝癌合并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
- 肝癌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 梗阻性黄疸治疗
- 我科开展的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及...
- 开通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绿色通...
- 飞行人员保胆取石术顺利开展
- 对胆囊结石合并肝癌、肝硬化、门...
-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行肝移植后...
- 70岁以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
- 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体会
-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再认知
- 作者:徐新保|发布时间:2010-04-02|浏览量:3560次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再认知
误区一: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为了预防所有可能发生的感染。
正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及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腹腔感染及脓肿形成),不包括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徐新保
误区二:所有手术进行前均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正解:对于头、颈、躯干或四肢体表手术,乳房中、小手术,不置入人工材料的疝修补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通常无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无法避免术中污染的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大、中手术;
●患者具有较多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等;
●感染后果严重的清洁大手术,如开颅手术、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等;
●使用人工材料的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术等;
●术前已发生污染的手术(如开放伤)。
(二)合理选用预防药物
●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活性强、安全及价廉的药物。
●头孢菌素被公认为最理想的预防用药,但第四代头孢菌素一般不用于预防。
●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肾毒性较强,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的耐药率高,两者均非理想的预防用药。
●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单药或与氨曲南联用来替代。
●在术后频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病区或医院,可选择性地给予万古霉素。
●对于污染明显的下消化道手术,预防用药应覆盖常见厌氧菌,通常联合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三)常见手术的预防用药选择
1.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外科手术:颈部外科(含甲状腺)、乳房手术、腹外疝手术、周围血管外科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剖宫产(结扎脐带后给药)。
2.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的外科手术:经口咽部黏膜切口的大手术。
3.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
4.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头孢曲松的外科手术: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应用人工置入物的骨科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5.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的外科手术:妇科手术(涉及阴道时联合甲硝唑)。
6.可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联合甲硝唑)的外科手术:阑尾手术。
7.可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联合甲硝唑)的外科手术:结、直肠手术。
8.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的外科手术:肝胆系统手术。
误区三:患者应于术前1~2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正解:由于术前不存在细菌污染,因此不必在此时用药。提前用药不但无益,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或提前筛选出耐药菌株。
误区四:患者术前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无需追加给药。
正解:追加给药与否应根据手术持续时间及所用抗生素的半衰期而定,外科医师应重视术中按时追加药物,以免导致抗生素预防感染失败。
误区五:在择期手术结束后,患者继续应用抗生素可更有效预防感染。
正解:细菌污染在术后将不再发生,若无特殊情况,无需持续应用抗生素,至少应在术后24小时内停用。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给药时机极为关键,必须在术前给药,以保证在污染发生前,抗生素已在血清及组织中形成有效浓度,但通常不应早于术前1小时给药。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在全身麻醉诱导或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即皮肤切开前约30分钟开始给药为佳。
●对于择期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的用药与否尚存争议。既往常规做法为患者于术前连续3天或以上口服抗生素。现已明确,患者只需在术前1天开始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每2小时1次,共3~4次,即可在手术日将肠道细菌浓度降至最低,有效降低污染程度及感染几率。用药数日并无裨益,反而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必须保证有效抗生素浓度覆盖手术全过程。鉴于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头孢曲松除外)血清半衰期通常≤1.5~2小时,若手术持续>3小时,需在术中追加给药。
●抗生素应在30分钟内经静脉滴注,以确保迅速在组织中形成有效浓度。因口服或肌注抗生素的效果受个体差异影响大,故不宜采用。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过长是外科滥用抗生素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持续用药甚至用至拆线也无法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感染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龄)者,可用药至术后48小时;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者(如开放伤),可用药至72小时。
●预防用药并非万能,无法替代精心的术前准备及精湛的手术技巧。外科医师应高度重视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术中污染,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切勿把预防感染的希望全部寄托于抗生素。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网络版;作者:黎沾良)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