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经期养生
妇女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并且承担着家庭和民族未来的重任。因此,重视对妇女的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妇女养生重要内容包括有月经期养生、妊娠期养生、哺乳期养生、更年期养生。
妇女在月经期间,经血流失,抵抗力降,邪气侵袭,气血失调,情绪易于波动。如果调摄不当可能引起疾病。所以在月经期间,需要注意养生养护。
(一)月经期养生要点
1、饮食安排上
在饮食安排上,应该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鸡血、鸭血、猪血、猪肝、鸭肝等。另外,龙眼肉、大枣也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
在月经期忌食生凉之品及辛辣燥热的食物。生凉之品包括有:冷饮、凉茶及寒凉性蔬菜、瓜果等。辛辣燥热的食物包括辣椒、葱姜蒜、芥末等等。中医认为热可迫血旺行。此类食物具有助热作用,易引起经血过多。
2、起居安排上
月经期妇女在起居时要格外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脚和腹部的保暖。
(二)痛经的防治
痛经指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称为“痛经”。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因为受寒或者因气血瘀滞所致。
痛经的治疗以温经、通络、止痛为主。常用于痛经的食疗方如下:
1、红糖姜水
组成:生姜15g,红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片,置于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煮15分钟,加入适量红糖,即可停火。
功效:水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2、玫瑰花茶
组成:取玫瑰花4g。
制作:将玫瑰花洗净,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5分钟后,即可饮用,代茶饮。
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用于血瘀所导致的痛经。
月经颜色较暗、甚至为黑的,表示有瘀块。可用玫瑰花茶进行治疗。玫瑰花以含苞待放的花蕾较宜。
3、艾灸
艾条于肚脐部分施灸,艾叶性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
||
|
||
|
||
|
二、妊娠期养生
孕期养生是指为促进胎儿智力和体质的良好发育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孕妇和胎儿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即古人所讲的养胎、护胎的全部内容。明代医家于《妇女秘科》中指出:“妇女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孕妇的营养及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禀赋及其一生的健康和寿命。因此,注重孕期的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一)孕期心性养生
孕期心性养生关键在于陶冶性情。《叶氏竹林女科》认为,“宁静即是胎教”。要求孕妇遇事冷静,使心静于内,做到“无悲哀思虑惊动”,不为七情所伤,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如此,才可使孕妇气血和顺,胎元调固,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除此,可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丰富生活,通过琴棋书画、朗诵诗歌及旅游等途径来陶冶情性。
(二)孕期饮食养生
对孕期饮食养生要求营养丰富、重视叶酸的补充、饥饱适度、重视滋补、注意饮食禁忌。
1、孕时养生需要营养丰富,饮食全面。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适当的增加奶类的摄入量,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及脂溶性维生素;常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如蛋黄、猪肝、瘦肉、动物血等;此外,蔬菜水果里面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因此要多吃蔬菜水果。
2、孕时饮食养生要重视叶酸的补充。近年来认为,叶酸摄入不足会引起胎儿低体重、胎盘早剥、胎儿神经管畸形、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的补充途径可通过食物如肝脏、豆类和叶绿色蔬菜等供给,或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补充。
3、孕时饮食养生要注意饥饱适度。过饥会造成孕妇气血亏虚,胎儿发育不良或先天不足。饮食过多则孕妇肥胖,胎儿过大,导致分娩困难或其它并发症,因此需要控制孕妇自身体重增长。孕妇体重要求如下:孕期前三个月体重增加约750~ 1500克 ,之后增加 400克 每周,整个孕期体重大约增加10~12.5公斤。
4、孕时饮食养生要重视滋补,尤其重视脾气,肝血、肾阴的滋补。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精微物质消化的脏腑。肝藏血,血液对于胎儿有滋养作用。肾为先天之本,有利于养胎固胎。因此应该重视饮食的滋补作用,常用的补脾的食物有山药、土豆、牛肉等等;补肝血的有龙眼肉、大枣;补肾的有山药、桑葚、枸杞子等等。
5、孕时饮食养生饮食禁忌包括有忌食肥甘、忌食生冷、忌烟酒。肥甘易使胎儿肥大、难产;生冷可损伤脾阳,造成腹痛、腹泻等;烟酒会使胎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甚至造成严重畸形。孕妇吸烟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和死胎。
6、孕期饮食养生的膳食安排需根据孕早、中、晚三期进行。
孕早期,即头三个月,要求营养丰富,食量无太大变化。可予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尽量减轻妊娠反应及其副作用。孕中期,即4~7个月,随着胎儿增大,食量增加,可少食多餐,保证胎儿营养需要。孕晚期,即孕期后三个月,各种营养素均增加供给,增加食量。以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
(三)孕期起居养生
妇女怀孕后气血聚于冲任养胎,卫外功能下降,容易为外邪乘袭致人,至孕妇患病,甚则流产。因此在起居上要谨慎,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早起早睡,有规律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孕期起居注意环境、衣着、行动、劳逸、卫生、调二便等。
1、孕妇的生活环境宜幽静雅致,有利于稳定孕妇的情绪,使胎儿能安其所居。衣着应顺应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以避寒暑。
2、在行动方面要格外谨慎。孕妇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侧坐,毋曲腰,毋高处取物,毋久坐、久立,毋久卧,毋犯寒热,否则易损伤胎气。所以孕妇在行动中要格外小心。另外要谨防碰撞腹部,避免接触铅、苯等有害物质和放射线辐射,不宜经常往来于公共场所,以防患传染病,导致伤胎或流产,但是,可以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
3、孕期要劳逸适度。《产孕集》提出,“不可过逸,逸则气滞,不可过劳,劳则气衰”。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孕妇和胎儿的血循环,有利于胎儿发育,也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4、孕妇要有充足的睡眠,每晚应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妊娠后期应每日中午应卧床休息1个小时,临产前数周,应增加睡眠的时间,睡眠的姿势宜取左侧卧位。
5、孕妇宜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提倡适当水温下淋浴,避免坐盆沐浴,以免脏水灌入阴道,引起感染。每日须清洗外阴,怀孕六个月后要经常擦洗乳头,同时可用手将乳头向外牵拉可预防产后哺乳时乳头凹陷,
6、孕妇需保证二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利于大便排出,此外,需定时进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孕期药物养生
孕期用药格外谨慎。用药不当会损胎致畸,甚至引起流产、早产。需掌握“病去母安,胎也无损”的原则。孕期使用中药活血药、泻下药、利湿药要格外慎重,活血药有破血的作用,易引起流产,因此要格外的注意。西药中如部分退烧药、部分抗菌素药、抗癫痫药等等对胎儿影响大,应按应按医嘱服用。
哺乳期养生时应增加鱼、禽、蛋、瘦肉、奶类和海产品水分的摄入,这些食物含蛋白质较多,多喝水,有利于乳汁的产生和排出。哺乳期饮食需要多吃益气、养血、催乳、通乳的作用的食物,如猪蹄、鲫鱼、鲤鱼、黄豆等等。常用的催乳食疗方有:
1. 猪蹄炖黄豆
组成:猪蹄2只,黄豆50g,食盐适量。
制作:将猪蹄、黄豆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肉熟汤成,用食盐调味。
功效:具有补益下乳的作用。
2. 鲫鱼汤
组成:鲫鱼3条,生姜、黄酒、食盐适量。
制作:将鲫鱼去掉内脏,洗净,与姜酒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鱼熟汤成,以食盐调味。
功效:具有健脾下乳的作用。
中医认为更年期多是由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气血亏虚,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错综复杂症状。如面烘热而赤,继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症”,又称为“经绝前后诸证”。 更年期综合征病因主要是肾气虚衰,冲任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之阴阳失调常累及他脏,尤以心、肝、脾为主。生理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阳独亢,则导致失眠、心悸、五心烦热等症状。肝肾同源,肾阴不足,精亏不能化血,导致肝肾阴虚,肝失柔养,肝阳上亢,则见头晕头痛,耳鸣眩晕,腰膝酸痛,烦躁易怒,烘热汗出等症状。 (二)更年期饮食调理 更年期饮食调理首先应该增加钙的摄取量。其目的在于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补充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像牛奶、酸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等。补充钙的含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一般绝经前妇女补钙量1000mg/天,绝经后妇女补钙量1500mg/天。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加服钙剂和补充雌激素。 中医认为更年期妇女应多吃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滋阴降火功效的食物,大枣、莲子、桑椹、海带、甲鱼、鸭肉、苦瓜、牡蛎等等。此外,应少吃辛辣香燥、耗液伤阴的食物,忌吃烧烤炸爆、肥甘厚味的食物。如肥肉、各种蛋黄、鱼子、猪脑、牛脑、羊脑等肥甘厚味。常用的更年期食疗方有: 1、甘麦大枣汤 组成: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甘草10g。 制作:将浮小麦和大枣、甘草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放入清水,上火烧开过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即可停火。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2、莲子山药粥 组成:山药片 30g ,莲子 30g 、糯米 100g 。 制作:将山药、莲子、糯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后,上火烧开过后,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成即可停火。 功效:益气滋阴,养心益肾,安神 更年期妇女养生时可配合使用其他养生措施,如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从而防治骨髓,骨质疏松。另外,保持思想开朗,心态平和。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对更年期养生相当重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