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霍秋玲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高,需不需要住院治疗
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2-3天出现的,5-7天加重的,的10-14天消退的,出生四天的新生儿正常的黄疸指数在12.9以下是正常的。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初生婴儿黄疸要多久才能退
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面部、瞳孔发黄的现象,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肝功能不正常所导致的。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主要在生产后2~3天出现,然后在7~14天左右消退,之后有的小婴儿会反复直到两个月后,不过都没有第一次的黄。平时可以多带宝宝晒晒太阳,喝点葡萄糖水,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停止母乳,直到黄疸消除后再喂养。
霍秋玲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高,肺炎需要住院吗
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2-3天出现的,5-7天加重的,的10-14天消退。出生2天的新生儿黄疸指数在9以下是正常的。
新生儿黄疸14.1,如何去黄疸
应该是照蓝光治疗,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吕世丰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做核磁检查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建议你去医院就诊,看看是生理性的黄疸还是病理性的黄疸,可以给孩子服用小儿茵栀黄。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可以喝板蓝根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于出生10到14天后会自行消除,病理性黄疸出现或早或迟,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主要是因为,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说病理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胎中禀受,感受湿热,寒湿阻滞,淤积发黄,建议到当地的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以明确病因从而得到正规和有效的治疗,不要给孩子胡乱的用药。
李文军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照过蓝光后又复发
你好,宝宝刚开始出生时的黄疸,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就长时间不退的话才需要处理,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血型
是和血型有关系的,主要是因为和母亲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所以是需要注意的。在怀孕期间就要注意产检,提前预防小孩黄疸的症状,应该积极地采取治疗的方法。主要治疗方法是光照治疗和酶诱导剂治疗,中药治疗。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什么药可以治疗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必经的过程,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正常的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特别护理的就可以消退。黄疸情况严重的,父母就要注意是病理性的黄疸的可能,常见的治疗黄疸的药物有酶诱导剂、活性炭或益生菌等,光照疗法也是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手段。中医上可用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可以益气健脾,化淤消积,利疸退黄。
梁群山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
考虑是生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可以用婴幼儿的葡萄糖粉兑水给宝宝喝,有利于促进黄疸的消退。
王飞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指数多少是正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就会消失,一般黄疸指数在15mg/dL。但若是病理性的黄疸病就要注意了。病理性黄疸病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标准不同,但一般不会太久,一般黄疸病持续时间在7-10,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2天的新生儿黄疸值达到15.8正常吗?
您孩子的黄疸值比正常值高出了一些,现在的这种情况最好还是让孩子及早的治疗,防止症状更加严重。但是如果在全面的检查之后,情况不严重的话,一般只需要多给宝宝喂温开水来加速血液循环,多让孩子排尿,这样对孩子的情况比较好。另外,也可以让孩子多照照太阳。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每日数值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即得了生理性黄疸,且大多在二到三日时出现,在第三至五天达到高峰,且在第四至第六日最明显,之后若是足月儿则大多在生后第七至十日内消退,若是早产儿则可能延迟至第三至四周后才会消退。期间只要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是10ml一支的,怎么服用
每次喝三分之一支,每天喝3次。另外,黄的厉害,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多长时间退
一般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连三天内会出现黄疸症状,足月的新生儿最快在两周内黄疸就会褪去。早产儿一般要五到六周才会退去。您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不可操之过急,药物治疗生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能两三周之后就能完全退去了。
王飞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多长时间退
一般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连三天内会出现黄疸症状,足月的新生儿最快在两周内黄疸就会褪去。早产儿一般要五到六周才会退去。您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不可操之过急,药物治疗生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能两三周之后就能完全退去了。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黄疸隔着玻璃晒太阳
一般足月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黄疸,15天之内黄疸是应该已经褪完了,最迟也是20天,如果20天不褪完的话,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疾病了,需要治疗,黄疸时间过长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影响,很多病毒 和疾病都可能引起黄疸,最好是带孩子去大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王飞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一般这种情况,不要太过于担心,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太严重可以去药店买些药让宝宝服用,如果很严重的话请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专业治疗。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孩子胆黄过高会有什么影响
一般新生儿出现黄疸现象是正常的现象,在四五天的时候是最严重的时候,但是一般两周后会自动减退了的,现在可以吃一些保肝退黄类中药,白蛋白,血浆。如果没有减退就要上医院进行治疗,不然对以后对孩子的身体各方面都会有影响。建议平时多给孩子喝点温水,妈妈饮食尽量要清淡点。
程明正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茵栀黄口服液和小贝菲康可以一起用吗?怎么用
您好,这两种药是可以一起服用的,两种都用来治疗黄疸的。
张笑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完全退去的黄疸值是多少
新生儿因为体内血红素的生成增多,加上其肝功能发育的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很容易会出现黄疸症状,由刚出生时候的17~51μmol/L逐渐的上升到86μmol/L,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值一般不超过204μmol/L,低于此值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两周内都可以自行消退,所以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
新生儿黄疸,吃母乳还需要喂水吗
新生婴儿的情况,可适量补充些水分的,一般情况下,2~3小时可喂些水的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白蒿如何给宝宝去黄疸
你家宝宝的黄疸应该是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不必太过担心,白蒿治疗新生儿黄疸有些效果不是很明显,小孩刚出生,新生儿身体状况很脆弱,应该注意保暖,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过不了多久就会消退,如不消退,可进一步就医具体检查。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吃茵栀黄大便为什么是绿色的
吃茵栀黄大便是绿色的是正常现象,因为茵栀黄是用来退黄疸的,用了这个药物之后大便就会变成这样,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不放心可以给宝宝用点妈咪爱,或者在停药之后大便就会恢复正常样子的了。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多高不正常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一种现象,一般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出生后两个礼拜左右完全消退,如果孩子持续性黄疸不退,是需要及时治疗的,否则很容易引起脑瘫的现象,及时在专家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及时给身体供应白蛋白,另外这段时间,可以让孩子多晒太阳,多给孩子喝些水,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13点多正常吗
新生儿黄疸13点多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建议不必过于担心,一般新生儿黄疸在两周左右即可自行消失。平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充分睡眠,以及宝宝的饮食要均衡、定时定量,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身体干燥和清洁,防止细菌或者病毒侵入,引发感染,引起宝宝身体不适。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婴儿黄胆正常指数是多少
宝宝的黄疸指数是要小于20mg/dL的。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因为肝脏功能没有发育好。在出生的第一周内足月产的宝宝有百分之六十会出现黄疸;早产的宝宝则有百分之八十会出现黄疸。正常的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有轻微的黄疸,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黄疸太重或持续的时间太长则要考虑到宝宝的身体有某些不正常的情形存在,这些情形包括一些发育上的生理问题,以及一些疾病,许多都是不可以忽视的问题,必需适当的面对及处理。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七天眼白部分有点黄
这有可能是新生儿黄疸。可以带宝宝去医院测一下黄疸值,只要不是很高就没什么事。平时注意给宝宝晒晒太阳,有助于退黄疸的。一般1-2周内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假如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得引起注意。
庞湛韵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黄疸21,溶血性黄疸是核黄疸吗
还不是核黄疸,数值没有超过342,但已经很高的数值了,也是危险的。孩子没有核黄疸出现的嗜睡,角弓反张,尖叫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