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艳红副主任医师
-
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科室:
肿瘤内科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直肠癌诊治...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
- 结直肠癌的规范化用药
- 结直肠癌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
- 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结直肠癌治疗热点问题的思考
- 结直肠癌新药速递
- 伊立替康的使用
-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癌症中心专家来...
- “化疗无应答的中国结直肠癌患者...
- 化疗期间复发的病人有着什么样不...
- 氟尿嘧啶上调CD133阳性结肠...
- 5氟尿嘧啶上调干细胞标记物CD...
- XELOX方案与mFOLFOX...
- 直肠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 化疗什么时候该停
- 肠癌“早袭”中年人,积极治疗早...
- 对付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之良方
- 情绪的影响
- 寻找敏感性的密码
- 肿瘤干细胞的理论基础
- 中山六院化疗科简介
-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化疗专家来访
- 个体化和标准化的路上何去何从
- 作者:邓艳红|发布时间:2010-08-08|浏览量:690次
昨日听了美国Georgetown University的Marshall教授的讲课,惊叹于其演讲的技巧之余,不仅有些为我们中国的学界和学者感到一丝丝的悲哀。正当我们举国上下向美国或者说西方国家学习做临床试验的时候,他们却不断的将这些试验放到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为什么?因为太多的耗费金钱精力得出阴性结果的情形出现了,正如Marshall教授所言,当媒体或者世人用期待的目光对着我们研究者的时候,我们给出的结论有可能是花费了5000万美元,得来的确是没有区别,而事实上是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得到益处,我们不得而知,如此庞大的数据遮蔽了我们看个体化的眼。从而,大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个体化了,个体化却又和我们的治疗指南有些相悖的地方,指南希望每过患者得到标准治疗,几乎所有的患者接受同样的治疗。原来,不仅我们糊涂了,连西方学者也一样糊涂了,尽管他也不喜欢指南,可是还是要根据指南选择治疗策略。我们在个体化和标准化的路上何去何从,如何最快最低成本给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一直值得我们深思!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