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调神与调形的渊源流变
- “针刺调神”的上工之路
- 绰号“徐一趟”的由来
- 无创穴位埋线减肥的常见问题
- 针灸减肥的好处与原理
- 激痛点针灸疗法简介
- 手三里的临床应用体会
- 针灸治疗月经性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
- 认识肌筋膜炎与疼痛
- 耳针治疗失眠
- 见效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
- 现代耳穴诊疗法(三)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急性期...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疾病--妇科
- 作者:徐宇航|发布时间:2010-12-28|浏览量:1019次
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妇女在经期前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发病率可达行经者的50%左右。表现症状各异,病情轻重有别,轻者可以忍受,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从整体上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平衡。一般于经前5-7日症状尚未E出现时开始治疗,可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本病受心理因家影响较大,必须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注意生活起居的调适,保持心情舒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徐宇航
2、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阴道异常出血等疾病。针灸对功能性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如是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把握治疗时机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多在月经来潮前5-7 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
3、痛经
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治疗2-4个周期能基本痊愈。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疗法减轻症状后,应及时确诊原发病变,施以相应治疗。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4、闭经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3个周期以上者即为"闭经"。现代医学将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闭经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不同病因引起的闭经,针灸治疗效果各异。对感受寒邪、气滞血瘀、气血不足和精神因素所致的闭经疗效较好,而对严重营养不良、结核病、肾病、子宫发育不全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闭经效果较差。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所致无月经者,不属于针灸治疗范围。针灸治疗闭经疗程较长,应嘱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
5、带下病
带下病系指女性阴道内白带明显增多,并见色、质、气味异常的一种病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或盆腔炎症、内分泌失调、宫颈及宫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白带增多症。常用药物内服及外阴部药物洗浴等法治疗,针灸治疗带下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辅助以增强疗效。
6、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炎症可在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生,按部位不同分别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附件炎”等。根据病势缓急、病程长短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多见于中年妇女。常常由分娩、流产、宫腔内手术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或者附近其他部位的感染,使病原体侵入所致。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每多杂合感染。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急性盆腔炎病情较急,较少单独用针灸治疗,可针药并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转为慢性。针刺时应避免直接刺在炎症部位或包块上。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尤其是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卫生。
7、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是指孕妇在妊娠7个月之后产科检查时发现胎位异常。多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或经产妇,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针灸矫正胎位不正疗效确切,多数人观察统计其成功率达80%以上,一般3次左右即可纠正。疗效的关键是掌握好治疗时机。临床资料表明,针灸疗法矫正胎位的最佳时机是妊娠28-32周期间,成功率达90%以上,32周以后则疗效稍差。在妊娠28周以前,因为胎体较小,羊水相对较多,胎儿在子宫腔内的活动范围较大,胎儿的位置和姿势容易改变,故发现胎位不正时,可暂不处理,至妊娠后期,大多可自行转成正常胎位。而妊娠32周以后,由于胎儿生长快,羊水相对减少,胎儿与子宫壁更加贴近,胎儿的位置及姿势相对固定,此期治疗效果就差。针灸治疗后,指导病人作胸膝卧位10-15分钟,能提高疗效。因子官畸形、骨盆狭窄、盆腔肿瘤等因素导致的胎位不正,不适合针灸治疗。应尽早转妇产科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8、产后乳少
产后乳少以产后哺乳期初始就乳汁甚少或乳汁全无为主症。哺乳中期月经复潮后乳汁相应减少,属正常生理现象。产妇因不按时哺乳,或不适当休息而致乳汁不足,经纠正其不良习惯,乳汁自然充足者,亦不能作病态论。针灸治疗产后乳少疗效明显。产妇应加强营养,适度休息,调摄情神,纠正不正确哺乳方法。对因乳汁排出不畅而有乳房胀满者应促其挤压排乳,以免罹患乳腺炎。
9、子宫脱垂
针灸对Ⅰ度、Ⅱ度子宫脱垂疗效明显。对Ⅲ度患者宜针药并用,综合治疗。治疗期间指导病人作提肛练习积极治疗引起腹压增高的病变,例如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等。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切勿过于劳累,不宜久蹲及从事担、提重物等体力劳动。
10、不孕症
不孕症系指育龄妇女在与配偶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而不受孕;或曾有孕育史,又连续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前者称“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继发性不孕症”。针灸治疗不孕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前必须排除男方或自身生理因素造成的不孕,必要时作有关辅助检查,以便针对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不孕症患者应重点了解性生活史、月经、流产、分娩、产褥、是否避孕及其方法、是否长期哺乳、有无过度肥胖和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以及其他疾病(如结核病)等情况。
11、更年期综合
更年期综合征属内分泌-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功能性疾病。以绝经或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潮热汗出、失眠、心悸、头晕等为特征。针灸对本病效果良好,但治疗时应对病人加以精神安慰,畅达其情志,使病人乐观、开朗,避免忧郁、焦虑、急躁情绪。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锻炼身体、多进行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观花鸟鱼虫等。以食疗辅助能提高疗效。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