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双龙主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乳腺外科
- 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调节的关键受...
- 厦门晚报??我要说栏目
- NCCN临床实践指南(2009...
- 介绍第7版乳腺癌TNM分期系统
- 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 以假乱真
- 乳腺癌处理新趋势??即时乳房重...
- 厦门晚报??我要说栏目
- 【感动你我的白衣天使】
- 未婚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高
- 教师受职业病困扰
- 用皮肤再造乳头
- 耐心换来的理解!
- 乳房重建常见的有哪些方式?
- 乳房再造术中乳房天然结构的保留...
- 乳腺癌处理新趋势??即时乳房重...
- 谁能理解?谁能说出些原因?
- 隐匿型乳腺癌的外科处理原则
- Best of ASCO登陆中...
- 研究发现孕酮在乳癌中的作用
- 隐匿性乳腺癌外科治疗
-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
- Best of ASCO登陆中国•乳腺癌篇
- 作者:陈双龙|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1316次
转自丁香园
►目前对t1~2n0~1期(肿瘤<5 cm,淋巴结转移数目为1~3)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是否给予放疗仍有争议;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蒽环类/紫杉类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可改善无进展生存(pfs);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对难治性乳腺癌显示出一定疗效,但尚须?期临床研究的证实。 早期乳腺癌 针对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早期乳腺癌精选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江泽飞教授组织与会学者展开了讨论。 针对江教授提出的如何看待今年asco年会上针对t1~2n0~1期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余子豪教授认为,目前对t1~2n0~1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及辅助化疗后是否给予放疗存在争议。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该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两个明显缺陷,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其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完全一致,将接受改良根治术患者与接受保乳治疗患者进行对比不一定恰当,因此大家须慎重对待此研究结果。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或许能对此问题给出答案。 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提出的放疗对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影响问题,余子豪教授介绍,放疗的长期随访情况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之前认为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主要远期并发症是心脏毒性,但目前随着照射技术水平的提高,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放疗的心脏毒性并未显著增加,因此如果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保证照射技术的质量,放疗应该不会对乳腺癌患者造成长期影响。 晚期乳腺癌和乳腺癌新药 针对晚期乳腺癌和乳腺癌新药精选研究,美国华盛顿癌症研究所斯温(swain)进行了总结。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基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可选择内分泌治疗;对于er和(或)pr阴性或内分泌治疗耐受者,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则选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若her2表达阴性,可选择化疗。 虽然联合化疗在缓解率和总生存(os)上有一定优势,但毒性更大。因此,除非是在迫切需要减轻瘤负荷的情况下,一般推荐选择单药序贯治疗。但临床上还是应基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辅助治疗情况、患者意愿、肿瘤负荷等来综合衡量,以确定对治疗的选择。e2100和avado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一线治疗mbc可改善pfs,今年asco年会上的ribbon-1研究显示,贝伐单抗联合蒽环类、卡培他滨化疗同样可延长pfs期,但os无显著差异。 parp抑制剂可选择性杀伤brca1/2基因缺陷细胞。此外,基因表达谱显示,在多数三阴性乳腺癌(er、pr和her2均为阴性,tnbc)患者中parp1显著上调。在今年asco年会上的两项?期研究结果证实,parp抑制剂bsi-201和olaparib对三阴性乳腺癌和brca突变乳腺癌的疗效令人鼓舞,但?期研究结果并不足以得出最佳治疗选择的确切结论,故应谨慎对待。 部分精选研究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于4240例t1~2n0~1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不行术后放疗者,其远处转移危险显著高于部分切除术后行术后放疗者(hr=1.38,p=0.002)。(报告人 余子豪) ribbon-1研究显示,对于1237例先前未接受过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卡培他滨或紫杉类/蒽环类药物联合贝伐单抗均可显著延长pfs期(研究者评估,8.6个月对5.7个月;9.2个月对8.0个月),但os未显著改善。(报告人 江泽飞) 一项?期研究显示,在吉西他滨+卡铂化疗方案中加入bsi-201可显著延长os期(9.2个月对5.7个月);另一项?期研究显示,olaparib(400 mg,每天两次口服)治疗brca突变晚期乳腺癌的客观缓解率为41%,pfs期为5.7个月。(报告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夕春) 编辑: xiaoyan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陈双龙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