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生期心肌病
- 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的临床意义
- 吃 什 么 和 怎 么 吃
- 健康就是GDP
- 感染性心内膜炎经验性治疗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筛查及防治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不易被发现
- 冠心病二级预防
-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
- 如何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 病毒性心肌炎与爆发性心肌炎之间...
- 心脏病要做的检查
- 病毒性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能有控制的办...
- 肥厚性心肌病
- 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 扩张型心肌病
- 64排螺旋CTA迅速确诊冠心病
- 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
- 心血管疾病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
- 普通心电图预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 围生期心肌病
- 马凡氏综合症
- 限制性心肌病
-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
- 国产覆膜支架经皮血管腔内隔绝术...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279例临床分析
- 作者:邢永生|发布时间:2010-01-11|浏览量:427次
该论文已被《新医学》杂志录取计划发表于2010年第4期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453000)邢永生 王鹏飞 王岩 王津生 金卫东
摘要 目的 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279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中及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7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6个月-8年,并发症为囊袋出血6例,起搏器综合症6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3例,电极移位3例,无囊袋感染病例发生。结论 永久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加强随访,减少并发症发生。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邢永生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cardia permanent pacemaker in 279 cases
Xing Yongsheng,Wang Pengfei, Wang Yan,et al .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Central Hospatil of Xinxiang, Xinxiang,Henan,45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operation. Methods following the 279 cases who have planted the permanent pacemakers,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and after the plant operation. Results All cases were succeeded in implanting,and the symptom immediately disappeared or reduced in different degrees.Following 6 months to 8 years,th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six case of swollen package of the pacemaker,six cases of pacemaker syndrome,three case of pacemaker media tachycardia,three case of electrode shift, no infection of pacemaker pocket occurred.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permanent pacemaker is very valuable,reduce the complication by following the cases.
Key words Pacemaker Complication Clinical analysis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防治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广泛。为了不断提高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技能,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9年3月279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79例,其中男174例,女105例,年龄40~84岁(平均52.3±13.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1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4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房颤伴缓慢心室律96例。本组均伴随有心悸、乏力、头晕、黑蒙或晕厥等症状。
1.2 起搏器植入方法及起搏模式 279例患者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左侧210例,右侧69例),经穿刺的左或右锁骨下静脉送入右心房和/或右心室,经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测定符合要求后,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起搏器则埋于左或右胸大肌处皮下囊袋内,囊袋内止血,逐层缝合囊袋,术后患者绝对卧床2~3天,囊袋上方1000g盐袋压迫,预防性抗生素应用8天。植入起搏器电极类型: 单腔起搏器(SVVI)235例,双腔起搏器(DDD)44例。(所有起搏器均系ST.Jude Medical公司生产)。
1.3 随访 所有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者均建立档案,分别于植入起搏器后开始随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后每年随访1次, 随访内容主要包括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症状、体症、局部创口情况,行多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功能、胸片及起搏器程控参数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279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均获成功。术前头晕、胸闷、乏力、心悸、晕厥、嗜睡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有不同程度减轻,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于术后5年死于肺癌。1例于术后1年死于创伤。1例于术后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
2.2 并发症 279例患者共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囊袋血肿6例,占2.15%。起搏器综合症6例,占2.15%。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3例,占1.08%,电极移位3例,占1.08%,无囊袋感染病例。
3 讨论
自从1958年瑞典的Elmqvist工程师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埋藏式固定频率起搏器,并由Senning医师手术植入第一个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后[1],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它能防治缓慢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恢复机体生理需要范围内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生活质量[1]。本组病例中279例患者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后原有的头晕、胸闷、晕厥、乏力等症状消失或获得不同程度减轻,说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可靠[2]。永久心脏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头晕、晕厥、胸闷及乏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生理性起搏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和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心脏起搏治疗是一种有创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分析并发症原因,及时处理并发症至关重要。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创伤性手术,所以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3]。本组病例中,囊袋血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2,3] :①患者老年体瘦营养欠佳,凝血功能差;②术前使用抗凝药物;③术中囊袋内止血不彻底;④缝扎电极导线出口处不妥善;⑤患者年龄大;⑥血管硬化弹性差;⑦锁骨下静脉回缩不良;⑧沿电极导线隧道出口处渗血等原因所致。故要求术前尽可能停用或少用抗凝、活血药物,术中止血彻底,术后加压包扎,盐袋压迫,电极导线于隧道出口周围组织要牢固缝扎,既可预防锁骨下静脉血经隧道流入囊袋内,又可牢固电极导线防止电极脱位。起搏器综合症的症状和体症是非特异性的,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头晕、胸闷等,多发生在VVI患者中。这可能与VVI模式打乱了正常房室顺序性,导致房室收缩不协调有关。因此如符合双腔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双腔起搏器。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的一种特有的并发症,是由于室房逆传而产生的一种以起搏器为媒介的环行运动性心动过速,常由室早诱发[2]。3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心悸、胸闷,Holter证实PMT,经调整起搏器程控终止其发作。
279例患者中, 3例于术后6月出现心悸,Holter示起搏器感知功不良,程控调节示起搏域值升高,胸片显示电极脱位。经重新放置电极,症状消失。电极脱位可能与患者过早干活过度活动上肢或上肢活动角度过大有关,亦可能系缝扎电极导线丝线松解及电极头端位置不理想所致。为预防电极脱位,首先在术中放置电极时,要保证电极与心肌接触的部位稳固可靠,验证的方法就是轻推电极导线,心室电极导线头端不上抬或前移,心房电极头端在钟点的位置上稳定不动,变化的只是J形的弧度,后撤导丝,电极头端依然固定,再者电极在心腔内应留有适当的张力,测试电极参数满意后,应嘱患者用力咳嗽、深呼吸、转动身体以观察电极头及起搏是否稳定,缝扎固定电极时,注意要打死结,不要滑结,且告知患者术后强调平卧,埋藏起搏器侧肢体制动,在起搏器植入2~3个月内勿过度活动植入起搏器侧上肢及该侧上肢活动勿超过90°[4,5]。 囊袋感染多与病人高龄、体质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有关。为减少感染发生,应术前做好消毒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无囊袋感染病例,与严格执行上述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措施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起搏器性能日渐可靠,功能日趋完善[6],并发症将成为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对适应证的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深常见并发症了解,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宣教,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治疗效益。总之,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有症状的心过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仍需不断总结经验,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法荣,郑良荣,徐耕.现代心脏起搏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
2 张建军,杨新春,胡大一,等.46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4,18(6):456-457
3 王方正,任晓庆.心脏起搏器适应症和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89-1292
4 郭继鸿.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探讨[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2,16(1):8-10
5 耿仁义,朱中林,华伟.实用心脏起搏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67-268
6 Ben Halima A,Kachboura S.New indications for cardiac pacing.Tunis Med,2003,81(4):217-225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