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按摩疗法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针灸取穴
- 针灸治疗阳痿
- 11. 心经生死攸关
- 12. 胆经--排解积虑的通道
- 9. 天天敲打胃经和大肠经是预...
- 10. 按摩脾经治大病
- 7. 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
- 8. 肾经--生命的瑰宝
- 6. 肝经上的太冲穴--最值得...
- 5. 小肠经--人体健康的晴雨...
- 3. 神秘的三焦经--人体健康...
- 4. 救命的心包经--人体自生...
- 2. 肺经--人体最容易受伤害...
- 1. 人体经络是养生治病的最好...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中医治疗便秘之耳穴疗法
- 呃逆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患肢痉挛
- 肩关节周围炎运动疗法
- 慢性前列腺炎
- 痤疮
- 手足口病
- 肩关节周围炎
- 偏头痛
- 胸椎小关节紊乱
- 针灸减肥
-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300例临...
- 推拿加点穴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炎...
- 推按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6...
- 浅刺法治疗急性面瘫100例临床体会
- 作者:李克强|发布时间:2009-01-21|浏览量:1258次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11~79岁,病程均在7天之内。
2. 治疗方法:
2.1 毫针点刺法:患侧面部皮肤常规消毒,选1~1.5寸28号毫针一枚,以拇、食指持针,中指扶持助力,通过腕关节灵活地上下摆动,以针尖及其偏峰轻快而有节律地点刺患侧面部。吉林市中心医院针灸科李克强
2.2遍刺法:一般从额部正中开始循序向患侧进行,由内向外,由上到下,连续不断。病程1~3天者,点刺5~7分钟,用力较轻,以皮肤红润为度;病程超过3天,特别是经过其他疗法仍在急性期内者,点刺10分钟左右,点刺力量稍重,以不出血为度。
2.3按部点刺:根据临床症状与面神经颅外段各支损害的关系,依位循经,选穴治疗。如额纹消失,蹩额、皱眉困难,沿面神经颌支走行分布进行点刺,并重点刺激攒竹、阳白、头维、太阳、下关等穴;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流泪等,分别沿颞支颧支走行分布进行点刺,并重点刺激攒竹、阳白、四白、颧?等穴;噘嘴不能、鼓腮漏气、示齿受限、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分别沿颊支、下颌支走行分布进行点刺,并重点刺激下关、巨?、迎香、地仓、人中、承浆等穴;下唇歪斜、功能恢复不全,重点刺激下颌支及地仓、颊车、承浆等穴。
2.4体针疗法:点刺后患者休息10~15分钟,取头维、攒竹、阳白、迎香、地仓、颊车及阿是穴等,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左右,患健侧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
2.5叩刺法:用上述方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则将毫针点刺改为梅花针叩刺,方法同毫针点刺,中、重度刺激。
2.6辅助疗法:嘱患者于每晚睡前,双手掌相对搓热后,着力于左右面颊,以双手掌自下而上轻轻抚摩推运,形如双手洗脸,以局部微热,舒适为宜,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同时嘱患者主动进行瘫痪肌肉的功能锻炼,如蹩额、皱眉、闭眼、鼓腮、示齿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3.疗效分析:本组100例患者,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有96例的症状和体征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达到痊愈;有4例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获显效。其中治疗一个疗程痊愈24例,2个疗程痊愈18例,3个疗程痊愈40例,4个疗程痊愈14例。
3. 典型病例: 苏×,女,28岁,干部,2005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主述:晨起自觉右侧面部板滞、麻木、右眼不适、流泪,照镜子发现口角歪向左侧,刷牙时漏水,即刻就诊。检查:右口角下垂歪向左侧,右额纹、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不全、流泪,不能完全蹩额、皱眉、闭眼、鼓腮、示齿等动作,右耳后压痛。诊断:周围性面瘫。治疗:用毫针点刺及体针疗法,初次治疗后眼流泪即止,患侧面部有温热、舒适感。针三次,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共针10次,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4. 体会:面瘫多因面部经络失调,风寒诸邪乘虚而入,使面部经气阻滞,血不荣筋,肌肉纵缓不收而致,属中医学之风中经络。根据《内经》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良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毛刺(“刺浮痹皮肤”)等有关刺法理论,本毫针点刺法属浅刺法。笔者抓住面瘫急性期病位表浅的时机,遵循新病浅刺的原则,根据“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等皮部理论,使用毫针点刺法,“刺卫出气”,以激发人体经气,驱除病邪,恰到病所。因点刺时不刺入皮层,仅及皮肤表面,对局部组织无损伤,又可防止“疾浅针深,内伤良肉”。对病情稳定,经过一个疗程治疗无显效者,及时改用梅花针叩刺法,以加强刺激,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
通过临床观察,面瘫急性期及早应用毫针点刺法,点刺后患侧面部红润,有温热、舒适感,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亦发现,治疗过程中患者蹩额功能恢复较慢,患侧下唇功能恢复不全。据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面神经主干分支后,各支之间多有吻合,呈丛状分布,而颞支、下颌支末梢远端是周围分支的薄弱环节,因此亦是治疗的重点、难点,配合体针疗法、“干洗脸”的轻度按摩,可有效活跃、兴奋患侧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从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炎症和水肿消退,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患、健侧同时进行轻度按摩,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调节颜面双侧的经气平衡,纠正歪斜,促进面部表情肌各肌群功能的全面康复。
TA的其他文章: